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明清君主專制

2016/09/01 02:17:11文/網(wǎng)編3

學分網(wǎng)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明清君主專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wǎng)。(http://www.aiweibaby.com/)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明清君主專制

公元14至15世紀之交,中國封建社會開始步入晚期;封建社會固有的各種矛盾空前激化。明朝自宣德以后,歷代君主大都荒淫腐朽,不理朝政,或荒嬉無度如武宗,或專事玄修如世宗,或靜攝深宮如神宗,或童昏暗昧如熹宗,但皇權卻不曾墜地不收。歷史上迭出不窮的后妃、外戚、權臣、宦寺、藩鎮(zhèn)脅制君主之禍也絕無發(fā)生。清代史學家趙翼曾慨嘆曰:“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誠不可解也?!贝_如是,回顧歷史,秦、隋兩朝暴君繼位,二世而亡;漢、唐盛世,遇一昏君(漢元帝、唐玄宗)而中衰。而明代皇權之所以“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其關鍵在于:一、建立了一個以皇權為中心的政治結構。二、明統(tǒng)治者總結和汲取了歷史上皇權陵替的經(jīng)驗教訓,特別加強了對統(tǒng)治階級內部各種政治勢力的防范和控制。使任何政治勢力、政治派別和政治集團都無法也不可能游離于皇權的控制之外。

此外,明代皇權在政治上實行極端高壓恐怖的統(tǒng)治模式,企圖以血腥的暴力手段確立和維護專制主義皇權的絕對權威。諸如創(chuàng)設廠衛(wèi)特種鎮(zhèn)壓機構和詔獄,制造各類政治大案、要案、血案,株連蔓引,以進行大規(guī)模的清洗和屠殺等,就是這一統(tǒng)治模式的集中體現(xiàn)。其嚴重程度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明朝皇帝通過上述方法和措施,集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監(jiān)察諸大權于一身,從而確保了專制主義皇權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始終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形成了晚期封建社會獨具特色的皇權政治。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明清君主專制的特點

(1)宰相制度的廢除:元朝丞相權勢過重,以致皇權不穩(wěn)、內亂屢生。明初沿襲元朝制度,明太祖認為丞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會導致社會動蕩。1376年,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分別隸屬于中央有關部門,這樣,地方權力就集中到中央。統(tǒng)領中央各部的宰相,職權也隨之擴大。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胡惟庸;同時,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影響,有利于防止權臣專政,鞏固統(tǒng)治;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使中國歷史上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延續(xù)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廢除,皇帝集皇權和相權于一身,缺少制約君權的機制,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但是廢宰相,過分集權于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后的太監(jiān)亂政。

(2)內閣的出現(xiàn):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繁多的政務。這些大學士很少能參決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親自主持。明成祖在位時,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并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xiàn)。明宣宗時,內閣大學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后來,內閣的地位日益提高。至明朝中后期實際掌握了宰相的權力。張居正任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明朝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而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chǎn)物,不可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

(3)軍機處的設立:清初,中央機構大體采用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但最高的決策和中樞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凌駕于內閣、六部之上,使皇權受到很大制約。康熙帝設置南書房,使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南書房三足鼎立,加強了皇權。雍正帝時為辦理西北軍務,又設置軍機處,軍機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也直接聽從皇帝指揮。軍機處的設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chǎn)物,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到頂峰。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明清君主專制的影響

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xiàn)提供政治保證。

消極作用:皇權極度膨脹,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際,英國等西方國家先后發(fā)生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或改革(英國的光榮革命、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等),建立起資產(chǎn)階級的統(tǒng)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明清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空前強化,極大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從此,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扼殺了生產(chǎn)積極性,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嚴重限制了人的思想,促使社會進步緩慢。

明朝的君主專制可以分為兩方面看。一是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使中國進入了一個從未有過的相對落后時期;同時使皇帝決策具有個人主觀意氣和個人情緒的特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造成官僚主義的膨脹,極大妨礙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而且君主專制的加強使皇權的極度膨脹,民主制度難以形成。中國的衰敗正是從此以后開始。二是他維護了君主的利益,維護了封建社會的秩序,使封建社會得以延續(xù)。君主專制的強化,客觀上有利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它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抵御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防止分裂割據(jù)、加強民族交流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

推薦閱讀: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兩稅法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貞觀之治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租庸調制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類型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答題步驟
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 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類型 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解題方法
高中歷史材料題答題技巧及方法 高中歷史材料分析題怎么做
清朝滅亡的具體原因 清朝覆滅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