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文言文中“之”字有哪些用法

2016/09/07 10:36:12文/網(wǎng)編2

學分網(wǎng)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文言文中“之”字有哪些用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wǎng)。(http://www.aiweibaby.com/)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復習時,“之”字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虛詞,也是高頻考點。大家一定要集中一個時間段把18個高考虛詞的用法仔細咀嚼,真正弄懂各詞性之間的聯(lián)系與發(fā)展,在各個義項之間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這樣系統(tǒng)復習既不容易忘記,又能把書讀薄,效率也高。

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于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

①太后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后》)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數(shù)存之。(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⑤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之:你)(《與妻書》)

2.指示代詞,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前一個“之”,這樣。后一個“之”,它。)(《季氏將伐顓臾》)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④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助詞

1.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①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勾踐滅吳》)

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④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②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薄蜃又^也。(《齊桓晉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5.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后面,湊足音節(jié),沒有實在意義。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頃之,煙炎張?zhí)臁?《赤壁之戰(zhàn)》)

6.動詞,到……去

①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

③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④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之”在文言文中常當代詞.助詞.動詞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詞

1、代人.如<項脊軒志>中的[先妣撫之甚厚".[之"可譯作[她".代老嫗、2、代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與坐談.問之客曰".[之"代[與徐公孰美這件事

4、指示代詞.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譯作[這.這樣"指上文[河內兇--亦然".[不若長安君之甚"<觸龍說趙太后>.[之"譯作[那樣"、

二、作助詞

1、定語的標志.如<諫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職役哉".這里的[之"連結名詞性定語[百司"和中心語[職役".可譯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關系.此句可譯為[代管百官的職事呢".<過秦論>中的[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兩個[之"分別連結形容詞性定語[膏腴".[要害"和中心詞[地".[郡".表示修飾的偏正關系、

2、補語的標志.如<捕蛇者說>中的[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之"在這里作補語的標志.可譯作[得".表示連結中心詞[不幸"和補語[甚"

3、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夫晉.何厭之有".這里[何厭"是[有"的賓語.提前了.此句可譯為[晉國(的欲望).有什么滿足的(可能)呢

4、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如<勸學>中的[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兩個[之"都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之"字前是中心語.[之"字后是定語.此句可譯為[蚯蚓(雖然)沒有銳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5、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如<歸去來兮辭>中的[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里兩個[之"用在主謂詞組之間.表示這一詞組不能單獨成句.此句可譯為[(我)羨慕一切生物得到復蘇的時節(jié)其時.感嘆自己的年華行將結束."6、用在主語和介詞結構之間.表示它們已經(jīng)成為一個整體.強調.突出這個介詞結構的意義.(不譯).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語[寡人"與介詞結構[于國"之間.強調[于國"的意義.此句可譯為[我對于治理國家.可算是盡了心的了."

7、襯音助詞(不譯).用在表示時間的詞或某些動詞的后面.湊足一個音節(jié).它沒有實際意義.只是起著協(xié)調音節(jié)的作用.如<勸學>中的[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之"嵌在時間詞[須臾"的后面.協(xié)調音節(jié).作詞綴.此句譯作[比不上片刻學到的東西多".<諫逐客書>中的[由此觀之".這里的[之"接在動詞[觀"后面.協(xié)調音節(jié).無義.此句可譯作[從這看來"

8、嵌在姓名中間.無實義.如[佚之狐言于鄭伯曰".[若使燭之武見秦君".[介之推不言祿".[宮之奇諫假道"中的[佚之狐".[燭之武".[介之推".[宮之奇

9、嵌在專用名詞之間.無義.如<病梅館記>中的[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前一個[之"用在[病梅館"這個專用名詞中.不譯.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文言文中“之”字有哪些用法》,對于高考語文知識點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點呢更多學習相關材料,敬請關注學分網(wǎng),小編隨時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復讀材料及方法!

推薦閱讀:

2017年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項脊軒志》原文翻譯及簡析
2017年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過秦論》原文翻譯及特色
2017年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柳毅傳》原文翻譯及內容梗概
2017年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柳毅傳》原文及人物形象賞析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

2021年高考語文答題技巧模板 高考語文答題模板
今文經(jīng)和古文經(jīng)的區(qū)別在哪里 今文經(jīng)和古文經(jīng)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高考語文必備篇目 2021高考語文必備古詩詞
高中最難背的文言文 高三最難背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