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18:23:17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范文(15篇)
時間:2023-11-27 18:23:17     小編:琉璃

社會發(fā)展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不夠,我們應該重視健康,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在總結(jié)中,我們應該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和事實來支持我們的觀點。下面是一篇優(yōu)秀的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一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的含義。

2.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對話,評說人物特點。

3.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1.重點:理解并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及兩個成語,把握文意。

2.難點:品味人物對話并據(jù)此評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一課時。

1.方法:自讀法、質(zhì)疑文題法、討論法等。

2.準備:課件。

同學們,在中國古代,曾有這樣一個故事: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大家知道這個故事嗎?知道這位小英雄是誰嗎?對,他就是司馬光,司馬光不僅是一位機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文學家、史學家,在他的著名書籍《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quán)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曾隨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后又占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深受吳王孫權(quán)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quán)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借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仗就行了,這不,孫權(quán)又來勸學了,這次結(jié)果如何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1.師范讀,生聽讀,注意正音斷句。

(老師先把課文朗讀一遍,請大家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同學們想不想向老師一樣將課文流利地背誦出來呀?其實這并不難,只要我們把這遍文章的字音讀準了,停頓讀清了,文意讀明白了,再加上反復誦讀,同學們就一定會比老師背誦得更好,大家有沒有信心?下面就讓我們從第一步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

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課本上的注釋,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生自由讀文。

2.生試讀(其它同學認真聽,并在讀音的停頓方面給予評價),生評議,師隨機糾正。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譯課文,圈點勾畫疑問之處,(先自已獨立思考,邊讀邊譯。后交小組討論,最后提交全班交流)小組討論解決或師生全班共同解決。

1.演讀課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對話中的語氣、神態(tài)、心理,評說人物形象特點。(板書:對話善勸肯學敬才)。

(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懂文意,這是學習古文的基礎,而要真正要將古文吟誦出來,還需要讀出文章的語氣、語調(diào),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語氣,對于不同的文章,我們讀出語氣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請同學們找出孫權(quán)與呂蒙對話兩句話,結(jié)合標點和人物身份,討論一下孫權(quán)的這三句話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p>

(言為心聲,我們通過孫權(quán)對呂蒙這一番既嚴厲又包含關懷的苦口婆心的勸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quán)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試著按照前面的方法,對魯肅和呂蒙的對話也揣測一下,想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

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魯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呂蒙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賽讀,嘗試背誦。

2、與《傷仲永》比較閱讀,找出異同點)。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司馬光編寫的目的在于能給后人一些啟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對于我們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啟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寫過一篇關于學習的文章叫《傷仲永》,同是寫學習,兩篇文章在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大膽地議議,說說。

1.課下搜集與學習有關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3.以《方仲永巧遇呂子明》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最后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話:“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二

1、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關資料。

(3)通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nèi)容的表達效果。

(4)對比閱讀,比較《孫權(quán)勸學》和《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于國于己都意義重大的道理,從而勉勵同學們重視學習,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1、朗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分角色朗讀等。在反復的朗讀過程中,理解文意,體味對話,最終實現(xiàn)美讀課文的目的。

2、表演法。學生自編課本劇,進行表演。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

3、比較閱讀法。延伸拓展,通過比較《孫權(quán)勸學》和《傷仲永》,深化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4、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5、參與教學,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1、發(fā)動學生課前收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2、鼓勵學生對課本進行重新加工,改編成課本劇,并進行表演。

3、創(chuàng)設開心的學習氛圍:以比賽的方式進行文言知識的學習和記憶。

4、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輕松學習的環(huán)境。

一、導入。

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qū)W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么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么呢?師: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quán)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學生回答引入正課。

二、展示與交流。

文學常識專家組展示自己在課前收集到的與本文有關的文學知識。

三、感知與理解。

1、朗讀課文,準確認讀。配樂朗誦;學生有感情集體朗誦。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字詞專家組講解重點詞語、句子并板書。其他學生結(jié)成四人小組,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翻譯課文。

(2)競賽:讓學生快樂學習、享受學習。

規(guī)則:全班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底分各為100分,競賽分為三輪進行。第一輪:翻譯課文。男生組和女生組各選一名代表,口頭翻譯課文。把課文分為兩層,從開頭到“蒙乃使就學”為一層,剩下的為第二層。男女生代表各翻譯一層,錯一處扣5分,師生共同評議。

第二輪:認讀課文。教師多媒體顯示去掉標點符號的課文,由女生組和男生組各讀一層,錯一處扣10分,師生共同評議。

第三輪:文言知識大會戰(zhàn)。多媒體顯示題目,由各組指定對方的同學來回答。答對得10分,答錯扣10分。(題目見課件)。

1、解釋加點的詞語。

卿今當涂掌事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卿今當涂掌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辭以軍務及魯肅過尋陽。

蒙乃始就學見往事耳。

2、辨析古今異義。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辨析一詞多義。

卿今當涂掌事蒙乃始就學。

但當涉獵指物作詩立就。

4、翻譯下列句子。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e、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f、卿言多務,孰若孤?

3、思讀課文,請質(zhì)疑專家組同學提出問題,全班討論解決。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準備好以下問題:

1)提問:孫權(quán)如何以現(xiàn)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并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提問: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討論并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3)提問: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并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提問:孫權(quán)如何以現(xiàn)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并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5)提問: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討論并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6)提問: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并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演讀課文。

1)學生演出課本劇,同學們共同評議。

2)欣賞動畫短片,體會人物的對話的語氣和心理。

3)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

四、反思與探究:

2、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說法值得借鑒?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三

1整體把握課文,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實詞、虛詞,能正確翻譯全文。

3通過人物的對話,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一、看導語、注釋1(作者、作品簡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讀課文。

三、看書下注釋,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異義。

3、一字多義。

四、閱讀課文概括情節(jié)。

勸學——就學——議論——結(jié)友。

五、課文在材料的安排、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六、分析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孫權(quán):嚴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則現(xiàn)身說法。

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2、呂蒙:知錯就改虛心好學。

才干謀略大有長進。

七、找出文中成語并解釋。

1、吳下阿蒙。

2、刮目相看。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四

1、積累“當涂掌事”“但”“涉獵”“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詞語的含義。

2、通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quán)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3、了解“鑒于往事,資于治道”的寫作意圖。

重點:通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quán)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難點:了解“鑒于往事,資于治道”的寫作意圖。

新授課。

一課時。

1、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為學》,作者彭端淑鼓勵他的子侄輩們立定志向,努力學習。今天,我們再學一篇勸學的文章,《孫權(quán)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

2、齊讀課題,說說課題中的關鍵詞是什么?

“勸”。

3、圍繞“勸”字,你會產(chǎn)生哪些問題?

預設:誰勸誰?為什么勸?怎么勸?勸的效果怎么樣?

4、我們圍繞這些問題,來一起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1、教師范讀,請同學們思考:文中是誰勸誰?他們的身份分別是什么?用筆在文章中劃一劃。

明確:孫權(quán)勸呂蒙學習?!皺?quán)謂呂蒙曰”,積累“謂”的含義“對······說”。

孫權(quán)是君王,從他對呂蒙的稱呼“卿”和自稱“孤”可以看出。(“卿今當涂掌事”“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卿:古時君對臣,上級對下級的稱呼。孤:君王自稱。

呂蒙是一名臣子、武將。孫權(quán)對呂蒙的稱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從“辭以軍中多務”看出他掌管的是軍隊,是一名武將。

2、那孫權(quán)因什么而勸(武將)呂蒙讀書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文章,圈劃一下。

明確:“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即“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眳蚊刹粌H僅是武將了,還要協(xié)助孫權(quán)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學習了。(請學生再讀一遍)。

追問1:這句話該怎么讀?

明確:雙重否定,肯定語氣,有股不容置疑的國君的威嚴?!埃 北硎厩楦袕娏?。

追問2:那呂蒙去讀書了嗎?沒有?!懊赊o以軍中多務”。呂蒙推托了??梢姡胍獎穹蚊勺x書,是一件難事兒。

3、那孫權(quán)是怎么勸的?圈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追問1:請大家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說一說。不理解的詞圈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翻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jīng)書成為博士嗎?只應當廣泛閱讀,了解往事罷了。你說軍中事務多,哪個像我?我常常讀書,自認為大有益處?!?/p>

追問2:孫權(quán)是從哪些方面來勸他的?(孫權(quán)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確:明確告訴呂蒙讀書的目的是增長才干(目標);呂蒙讀書是有時間的,是有可能性的(條件);現(xiàn)身說法,告訴呂蒙讀書是有效果的(預期效果)。

追問3:老師把“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备某伞肮仑M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當涉獵,見往事。”哪個更好?(從孫權(quán)勸學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明確:原句好。先找出區(qū)別。改句少了“邪”“但”“耳”這些語氣詞。原句語氣比較舒緩,委婉、親切、誠懇地告訴呂蒙勸他學習目的是讓他增長才干,孫權(quán)想讓呂蒙心悅誠服,而不是用權(quán)力來壓制他去學習。同時感受到孫權(quán)作為君主的那種大氣、圣明。

明確:不能。如果調(diào)換的話,會與呂蒙爭鋒相對;原文的寫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決呂蒙思想上的誤區(qū):以為孫權(quán)勸他讀書是為了讓他成為博士。

4、“勸”的效果怎么樣?從哪里看出?

明確:效果不錯。“蒙乃始就學。”

魯肅過尋陽,“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年齡比呂蒙長、權(quán)職比呂蒙高,聽了呂蒙議論后情不自禁地贊美呂蒙,可見,呂蒙經(jīng)過學習,才略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于是決定“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與他深交,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5、教師小結(jié):本文寫了孫權(quán)勸呂蒙讀書,他從讀書的目標、條件和預期效果這三方面來勸說呂蒙。后來,呂蒙泛覽群書后,才略上有了驚人的進步,從一個將才成為了像魯肅一樣的帥才。呂蒙取得的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多虧了孫權(quán)的勸說。

1、接下來,我們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讀一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孫權(quán)、呂蒙和魯肅,其他同學旁白。

2、本文選自《資治通鑒》。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從往事中借鑒,對治理世道有輔助作用),命名為《資治通鑒》,主要為統(tǒng)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

4、老師送給大家一首詩。《勸學》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五

授課者:

教材簡析:

《孫權(quán)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這是一個名人單元。文言文《孫權(quán)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quán)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jié)友”的.佳話。本文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是學生所務必體會的重要方面。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積累文言文詞匯。

[過程和方法]。

培養(yǎng)學生朗讀、翻譯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啟發(fā)學生學習古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來完善和充實自己。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4]。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六

(一)、導入??新課。

師:想必同學們都看過《三國演義》,誰能說出里面稱霸天下的三個梟雄?

生:(不難回答)。

(二)、學生自讀課文。

(三)、探究課文內(nèi)容。

2,呂猛是如何做的?

3,魯肅為什么與呂猛“結(jié)友”?

三、暢談感受。

1,呂猛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3,你是怎樣看待學習的?

四、作業(yè)?。

在日記中寫寫學后感。

作者郵箱: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七

1、了解《資治通鑒》及司馬光。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文言實詞和虛詞。

2、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的道理。

自主、協(xié)作、探究。

教材、工具書。

(一)介紹作者作品。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現(xiàn)在屬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是中國古代史學巨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借助注釋通讀課文。

2、朗誦欣賞。

3、學生誦讀課文,注意停頓。

(三)翻譯理解課文。

1、翻譯五字法:留、替、調(diào)、補、刪。

2、翻譯課文,并思考回答相關問題。

3、再讀課文,讀出語氣和性格。

(四)成語積累與運用。

1、吳下阿蒙。

2、刮目相待。

(五)主題探討。

1、提示:課文通過故事,告訴我們道理。

2、課文主題:通過孫權(quán)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六)寫作特點。

以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

(七)課堂練習。

詞義,語氣。

(八)讀書名言。

(九)作業(yè)布置。

1、課后作業(yè)。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八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的含義。

2、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對話,評說人物特點。

3、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1、重點:理解并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及兩個成語,把握文意。

2、難點:品味人物對話并據(jù)此評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一課時。

1、方法:自讀法、質(zhì)疑文題法、討論法等。

2、準備:課件。

同學們,在中國古代,曾有這樣一個故事: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大家知道這個故事嗎?知道這位小英雄是誰嗎?對,他就是司馬光,司馬光不僅是一位機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文學家、史學家,在他的著名書籍《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quán)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曾隨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后又占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深受吳王孫權(quán)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quán)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借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仗就行了,這不,孫權(quán)又來勸學了,這次結(jié)果如何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1、師范讀,生聽讀,注意正音斷句。

(老師先把課文朗讀一遍,請大家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同學們想不想向老師一樣將課文流利地背誦出來呀?其實這并不難,只要我們把這遍文章的字音讀準了,停頓讀清了,文意讀明白了,再加上反復誦讀,同學們就一定會比老師背誦得更好,大家有沒有信心?下面就讓我們從第一步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

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課本上的注釋,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生自由讀文。

2、生試讀(其它同學認真聽,并在讀音的停頓方面給予評價),生評議,師隨機糾正。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譯課文,圈點勾畫疑問之處,(先自已獨立思考,邊讀邊譯。后交小組討論,最后提交全班交流)小組討論解決或師生全班共同解決。

1、演讀課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對話中的語氣、神態(tài)、心理,評說人物形象特點。(板書:對話善勸肯學敬才)。

(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懂文意,這是學習古文的基礎,而要真正要將古文吟誦出來,還需要讀出文章的語氣、語調(diào),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語氣,對于不同的。文章,我們讀出語氣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請同學們找出孫權(quán)與呂蒙對話兩句話,結(jié)合標點和人物身份,討論一下孫權(quán)的這三句話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p>

(言為心聲,我們通過孫權(quán)對呂蒙這一番既嚴厲又包含關懷的苦口婆心的勸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quán)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試著按照前面的方法,對魯肅和呂蒙的對話也揣測一下,想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

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魯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呂蒙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賽讀,嘗試背誦。

2、與《傷仲永》比較閱讀,找出異同點)。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司馬光編寫的目的在于能給后人一些啟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對于我們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啟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寫過一篇關于學習的文章叫《傷仲永》,同是寫學習,兩篇文章在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大膽地議議,說說。

1、課下搜集與學習有關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3。以《方仲永巧遇呂子明》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最后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話:“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九

1、了解作者及《資治通鑒》的有關知識。

2、通過預習、解釋重點詞語,把握文章基本內(nèi)容。

3、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深入理解文意,提高學生閱讀感受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學生預習、教師重點講解;問答法;以朗讀貫穿全文教學。

1、學習領會勸說的藝術(shù)。

2、認識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認識開卷有益的道理。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并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

2、理解魯肅贊學與孫權(quán)勸學之間有何關系。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1、播放《刮目相待》動畫視頻。

2、出示課題。

3、補充介紹作品、作者。

1、朗讀欣賞(聽準字音和停頓)。

2、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

3、預習匯報:解釋部分沒有注釋的詞語。

4、學生自由讀課文、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決疑問。

5、結(jié)合圖片,概括本文內(nèi)容要點。

(2)二勸:思考:說“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么?

想一想孫權(quán)說此話時的神態(tài)?

揣摩:“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p>

這樣勸說好嗎?為什么?

(3)小結(jié)第一層,探討朗讀技巧,指導朗讀。

(2)揣摩:“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xiàn)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思考: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總結(jié)全文對話為主的特點,回顧體會人物對話語氣,分角色朗讀。

4、談談學習本文的感悟:明白什么道理或得到什么啟迪;欣賞讀書的名人名言。

1、找出文中兩個成語,分別解釋并各造一個句子。

2、搜集三國故事中的成語、熟語、典故或名言警句共五個(條)。成語、熟語請查明并寫出意義,典故請簡要寫出事情。

3、假如你的好朋友上課經(jīng)常違反紀律,學習沒有上進心,你打算怎么勸說他?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十

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

1、字詞。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聯(lián)系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的道理。

1、學生在課下借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zhì)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1課時。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并記下疑點。

一、導入。

以關羽導入,引出呂蒙。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二、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通過預習《孫權(quán)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鑒》應該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明確:了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yǎng),并給我們提供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三、全班朗讀全文。

用幻燈片打出幾個應該注意的讀音。

四、字詞過關。

昨天已經(jīng)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并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五、翻譯全文。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shù)牡胤胶头g得精彩的地方。

(教師總的指導)。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課文之后,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呂蒙為什么能夠打敗關羽呢?——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誰起了重要作用呢?——孫權(quán)。

請大家再次深入地閱讀課文,想一想孫權(quán)、呂蒙是什么樣的人(分析人物形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孫權(quán)——。

呂蒙——。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tài)。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著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diào)。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七、總結(jié)。

這是的一篇關于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fā)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業(yè)。

1、小練筆(任選一題):

(1)仔細閱讀課文,想想?yún)蚊勺兓瘜δ阌惺裁磫⑹荆?/p>

(2)小作文《當呂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學案第15課。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十一

1、了解作者及《資治通鑒》,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把握內(nèi)容。

3、學習名人治學精神,從故事中獲得啟示。

過程與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認識開卷有益的道理。

1、揣摩語言,讀出語氣語調(diào),賞析人物。

2、從人物和故事中獲得啟示,感悟道理。

教師:ppt課件。

學生:查閱人物資料,了解文學常識。

1課時。

一、導入新課,出示學習目標步驟。

二、讀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讀出層次。

1、自由朗讀。

2、單讀評價。

3、范讀比較。

4、理清內(nèi)容。

三、譯理解詞語,讀懂句意。

1、根據(jù)注解,獨立翻譯。

2、出示重點,質(zhì)疑問難。

3、合作討論,共同解決。

四、品讀出語氣,賞析人物。

1、選擇朗讀,揣摩語氣。

2、賞析人物,概括特點。

五、悟感悟探究,獲得啟示。

六、拓展延伸閱讀,想象寫作。

文章對呂蒙的“辭”“就學”寫得很簡略,請根據(jù)孫權(quán)的語言和魯肅與呂蒙的對話想象呂蒙如何推托?又是怎樣學習的?補寫兩段文字。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十二

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課文內(nèi)容大意。

2、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

3、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并說出通過對話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作用。

4、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并說出其中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十三

《孫權(quán)勸學》是我在學校上的一堂交流研討課,也是一堂常規(guī)教學課,我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為了備好這節(jié)課,我除了認真鉆研教材、教學指導用書,還積極了解所要授課班級的學情,從而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于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jù)文言文的教學需要,采用誦讀和探究發(fā)現(xiàn)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自主質(zhì)疑,讀懂文意――品讀語言,分析人物――誦讀課文,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jié)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檢查預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了解,難字的讀寫,落實基礎;

2、“自主質(zhì)疑,讀懂文意”能夠給足時間學生自由朗讀,讀課文注釋,同桌互相翻譯,并將不理解的詞句標上記號,我注意到所有學生都能認真讀書、互譯。

不足之處:

1、在“自主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原本擔心會不會有學生質(zhì)疑,出乎意料的是就這篇簡短的文章的字詞理解這一點,學生連連舉手竟提出不少問題,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花了很多時間。

2、在檢查句子翻譯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擔心學生不懂翻譯,教師反復講解,耗費時間,可以說是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

3、由于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花去至少22分鐘的時間,所以以致于在“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環(huán)節(jié),上得不夠從容??倱臅r間不夠,來不及給學生背誦。所以在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語氣,品析人物的性格時,給學生“品”的時間不夠,所以學生對于孫權(quán)、呂蒙、魯肅這幾個不同人物對話的情味體會得不夠深刻。

受益之處:

我對于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有新的啟發(fā):

1、授課時教師要滿懷激情。文言文教學注重朗讀,最好教師能夠聲情并茂的'朗讀。

2、對于文言文字詞的掌握、句子的翻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集中訓練,落實知識點。

3、不管文言文的篇幅長短,都應尋找教學的突破點,如本文“魯肅和呂蒙的對話”就是突破點。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十四

1、指導學生讀通讀懂課文。

2、體會人物感情,領會課文內(nèi)容。

3、懂得讀書可以改變?nèi)说牡览怼?/p>

一、導入: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一個很勵志、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相信大家讀了以后一定受益匪淺。板書課題??搭}目,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字或詞?導入。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指名學生讀,學生糾正讀音。

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三、再讀課文,讀懂大意。

1、結(jié)合注釋,獨立完成課文的翻譯,記下不能解決詞句。

2、小組合作,交流翻譯情況,有理解不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作好記錄,交給大家解決。

3、提交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詞句,書寫在黑板上。大家解決,教師作必要的點撥。

古文翻譯五字法:留、補、替、調(diào)、刪。

四、理解內(nèi)容,讀出語氣。

1、孫權(quán)是怎么勸的?勸的結(jié)果如何?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關心肯定,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責備)。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保湴?、自得)。

總結(jié)勸說方法:“首先說……,在呂蒙推辭后接著說……”這樣的方式。

2、勸的結(jié)果如何?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保@訝、夸贊)。

側(cè)面描寫及作用。

著意寫對象的周圍事物,或以物襯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來刻畫此人,使描繪的對象更為鮮明,更為突出。

分角色朗讀。

五、品讀課文,讀出深意。

《資治通鑒》(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和他的助手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jié)出許多經(jīng)驗教訓,供統(tǒng)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tǒng)治。

你從不同的人物角度,你得到什么啟示?

孫權(quán)的角度——。

呂蒙的角度——。

魯肅的角度——。

六、總結(jié)背誦。

1、本文有哪些人稱代詞:

2、有兩個成語出自本文:這兩個成語現(xiàn)在是什么意思?

結(jié)束語:冰心說: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皶q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薄獎⑾颉?/p>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薄K軾。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禮記》。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紹斯。

同學們,讓我們與書同行,打好人生的底色。讓我們與博覽同行,豐富開拓視野。腹有詩書自氣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河水來。祝孩子們在讀書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課文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篇十五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實詞與虛詞。

2.疏通文意,揣摩對話語氣,分析課文人物形象。

3.誦讀課文,理解課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揣摩語氣,分析人物。

一.導入,板書課題。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quán)的信賴??蓞蚊捎袀€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quán)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quán)又來勸他了,結(jié)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quán)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的。

3.簡介文中的三個人物。

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魯肅:學識淵博,孫權(quán)的謀士。

三.初讀課文,白文斷句。

1.試讀課文和注釋兩遍,注意讀準字音。

2.分小組探究無標點無注釋的白文,給白文斷句。

3.交流展示斷句成果,點撥斷句的簡單方法。

4.聽音頻朗讀,讀準字音和句讀。

5.齊讀課文。

四.二讀課文,理解文意。

1.對照注釋,獨立譯文,若有疑問,在小組內(nèi)合作探究。

2.生提出未解決的疑難或教師出示文中重難點字詞。

謂: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

當涂:當?shù)?,當?quán)豈:難道。

辭:推托以:拿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

博士:學官但:只涉獵:粗略地閱讀。

往事:歷史及,到了……的時候論議:談論議事。

3.譯讀課文,并把課文分兩層。

4.分角色表演課文,探究對話。

(點撥:對話形式呈現(xiàn)故事,找出文中對話揣摩語氣,勸說有藝術(shù)等。)。

五.三讀課文,探究主旨。

1.思考:。

(1)文中的人物,文中的三個人物,孫權(quán)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你更喜歡誰?說說理由。

(2)從文中的故事里,你獲得了什么啟發(fā)?

2.交流展示。

3.歸納提升。

(1)孫權(quán):關愛部下善勸;呂蒙:聽取意見;魯肅:愛才敬才。

(2)開卷有益,學無止境,學有所成等。

六.讀課文,嘗試背誦。

七.教師結(jié)語,寄托希望。

同學們,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我們正處在學習知識,開拓視野,陶冶情操的黃金時期,冰心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但愿大家趁著好時光,多讀書,收獲成長!

八.布置作業(yè)。

設計微型試題(出題者要有正確答案),并在小組內(nèi)展開互測互評。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五個字,每個字2分,共10分)。

(2)解釋下列加點字或者詞語。(十個字詞,每個字4分,共40分)。

(3)翻譯下面的句子。(兩個句子,每句15分,共30分)。

(4)結(jié)合課文提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一個問題20分,共20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74183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