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與千克教學設計(實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7:08:16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實用16篇)
時間:2023-12-04 07:08:16     小編:溫柔雨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總結經(jīng)驗并且不斷進步。此外,還需注意這是一些實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任務。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一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數(shù)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編寫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掌握1克和1千克的關系,能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你們進教室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教室里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呢?

你們想不想仔細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這些秤呢?

那好,就請你們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見過的,哪些沒見過,你能說出秤的名字嗎?

誰能到前面來指著說說,你認識的那種秤的名字呀?

二、新授。

1、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體的重量。

3、用用秤稱的辦法準確的.知道物體的重量。

4、學習字母表示的方法。

5、體會1克有多重。在稱量物品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稱來稱。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學會如何認識稱。

6、引出千克這個重量單位。

那你們想想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多用在稱量什么樣的物體呢?

生:比較大的,重的物體上。

師:在生活中稱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單位呢?

生:體重,大米......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生活的孩子,說得真好,通過以上研究,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并和他們交上了好朋友,他們邀請我們去開心游樂園玩,你們高興嗎?好,讓我們學得開心玩的快樂!

第一個游戲:猜猜單位名稱。

請你像老師這樣說題,讓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單位名稱,大家快速的判斷對錯,然后請你繼續(xù)出題找其他同學回答,要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

(師生互動)。

第二個游戲。

猜猜小組同學的體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計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報告單,

(師生互動)。

師:說說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實際測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兩組)。

總結:同學們的估算能力是逐步從生活經(jīng)驗中培養(yǎng),提高和積累來的,多用心你會估得越來越準確。

生:……。

三、總結。

我們共同度過了豐富而又有意義的40分鐘,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二

6、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數(shù)學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個有趣的小知識。

1)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約有2克重。

師:2克重,相當于什么呀?

2)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約重100千克。

師:100千克相當什么呢?……可真重呀。

3)一頭大象大約有5000千克那么重,而最大的藍鯨大約相當于30頭大象那么重。

師:像這樣的動物太重了,用千克來做單位都顯得小了,它們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質量單位了,至于是什么,我們以后會學到的。

【設計意圖】。

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判斷不同物體采用不同的質量單位。并強化了學生的估量能力。

七、小結:(環(huán)節(jié)目標:整理所學知識。)。

師:想一想,通過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太輕比較重。

豆、紙、回形針……。

【幾點說明和疑問】。

(1)因為生活中用千克作質量單位的盤秤比較多,因此在原題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用千克作單位的盤秤,一方面更貼進生活,另一方面與前面用克作單位的秤對比,從而強調在讀秤時不但要看清數(shù)還要看清單位。

(2)因為1克太輕,學生對1克的感受比較難,因此本節(jié)課我們將認識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對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導為學生自主體會感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內容實在是有點多,不知道該怎樣安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間。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三

教材第100—102頁例1、例2以及練習二十相關內容。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和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對“克”的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重點:進一步了解克的質量單位概念,能夠用跟老師提供的秤來稱量物體質量。

難點:建立1克的概念。

教具: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秤、適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幣、黃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學具: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黃豆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指名學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

1.了解質量單位。

談話:上課前,你們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板書: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師指出:計量物品輕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噸作單位,都是計量單位。其中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tǒng)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生活中常見的是克和千克,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計量單位——克。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了那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集中常見的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三、認識重量單位——克(g)。

1.教學例1,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瓜子、5克黃豆,說說你是怎么稱的。

5.練習p101做一做。

四、認識重量單位——千克(kg)。

1.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例2,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臺秤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請你往臺秤上放一些有標示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后統(tǒng)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匯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后去參觀別的小組。

(以上視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jù)信封中的內容購物,采取成信購物的方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購物的。

4.練習p103做一做。

5.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第1—4題。

克的認識。

千克的認識。

1千克=1000克。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四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數(shù)學第五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了解1千克的實際重量,著重讓聾生在實踐活動中感識“千克”的重量有多重。

由于學生在一年級時接觸過重量,初步有了感知重量的生活經(jīng)驗,但對三年級聾生來說,還是很少接觸生活中的重量,學習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通過這次讓聾生在操作實踐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物品重量建立聯(lián)系。

第40~41頁,千克的初步認識。

1、使學生感受并認識常用的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師:電子稱、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一、情境導入:

1、物體的輕重有時后用眼睛看一看就可以比較出來了。(板書:看一看)。

2、昨天,老師在超市買了兩袋東西,你知道哪一個輕一些?哪一個重一些嗎?一袋方便面和一瓶飲料。你有什么辦法?(板書:掂一掂)。

(緊密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shù)學問題,養(yǎng)成有意識地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同時也為了激發(fā)聾生學習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

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我們感受到了:物體是有重量的,有的物體重些,有的物體輕些。對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常用的一個重量單位。

板書:千克的認識。

二、新授。

生活中,我們稱一個物體有多重,要用到重量單位。(克、千克、公斤、斤、克、噸)都是重量單位。

千克,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它是全世界統(tǒng)一的,稱物體有多重的單位。千克,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又叫做公斤。

2、感受1千克。

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師拿出電子秤指導學生稱一袋重1千克洗衣粉,一袋重一千克的.大米。然后把稱過的重一千克的洗衣粉和大米,分別讓學生掂一掂,親自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再稱好幾份重1千克的東西,在課堂上順次傳遞。再次感受。

指出: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

為了使學生對1千克的實際重量有較深的印象,還可舉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重量為1千克的物品。1袋精鹽500克,2袋精鹽正好是1千克。

4、試一試。

分組活動。

(1)秤1千克面粉,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稱1千克其他物品,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數(shù)一數(shù)分別有幾個。(橘子、蘋果、棗、黃瓜等)。

5、比一比。

每一小組,憑感覺裝出1千克黃豆,然后到前面來稱一稱再稱一稱,比一比誰裝的最準。

6、估一估。

老師拿的東西重幾千克?

(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操作的情景,提供操作的機會,留給操作的時間,引導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fā)現(xiàn)知識,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對生活經(jīng)驗的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只有這樣,才真正體現(xiàn)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這一現(xiàn)代教育理念。)。

三、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課后可以到超市,菜市場里走一走,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

四、布置作業(yè)。

“做一做”,第1題學生自己稱出1千克的蘋果,再數(shù)數(shù),1千克的蘋果有多少個?

第2題,師可以幫學生一起找出身邊重約1千克的物品。

第3題,班長組織學生課后到衛(wèi)生室稱出自己的體重,以他為標準估測其余同學的體重。

本課主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指名學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做完了口算題目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

4、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二、認識重量單位――克。

1、師: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問:通過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問: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花生、5克綠豆,說說你是怎么稱的。

三、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1、師: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師: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臺稱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講解臺秤的使用方法)。

師:請你往臺秤上放一些有標識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后統(tǒng)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匯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后去參觀別的小組。

(以上視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jù)信封中的內容購物,采取成信購物的方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購物的。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稱量物品經(jīng)常用到的秤稱。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1000克=1千克。

第二課時。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任選看兩件物品并填好調查表;

調查表。

物品名稱凈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shù)。

1千克(蘋果)()個。

1千克(鹽)()袋。

2、學生匯報自己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3、動手實踐:

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

1個蘋果()克()克。

()克()克。

4、從學生的數(shù)據(jù)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如課本89頁第7題。

5、解決問題。

問:從以上數(shù)據(jù)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6、分析討論課本第90頁第8題。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掌握“1000克=1千克”。

2、在建立質量概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和能力。

3、以多種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會運用建立起來的質量觀進行合理估測。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周末付老師去逛超市了,帶你們去超市看一看。

(課件視頻出示超市買水果情景)。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秤。

誰來說一說?

(播放課件,出示各種秤)。

2、認識克。

(1)師:這枚2分硬幣該用哪種秤來稱合適呢?

通過稱量我們知道了2分的硬幣重1克。

(板書:克)克也可以用字母g表示。(板書:g)。

師:請大家像我這樣把2分的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呀。

(2)我們再來掂一掂1粒黃豆,說說你的感覺?

猜一猜,大約多少粒黃豆是1克?

師:大家猜得準不準呢?我們一塊來稱一稱,看看哪位小朋友猜的準。

(用天平稱量)。

(3)師: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質量約重1克?

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

(4)感受200克。

這袋面包比1克重,那它大約有多重呢?從學具袋里拿出來掂一掂,估計一下。

(5)對比200克和500克。

現(xiàn)在如果讓你一手拿著面包,一手拿著一袋白糖,你能估出白糖的質量嗎?

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估的。

(1)一袋白糖是500克,那兩袋是多少克呢?

板書:1000克。

1000克也可以說1千克(板書:1000克=1千克)。

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做單位,(板書:千克)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認識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千克也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

誰來讀一讀,讓大家一聽就明白了。

讀一讀1000克=1千克,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掂一掂這兩袋白糖,什么感受?

(2)估質量為1千克的物品。

咱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拿出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

我們先來看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桌上的糧食、水果和蔬菜,先估一估1千克的物品大約有多少,然后用塑料袋裝起來。并輪換著拎一拎。整個過程可不能用秤稱哦?。?/p>

師:哪個小組物品質量最接近1千克?

為什么你們估量的結果最準確,是怎么估的?

(3)生活中還有很多用千克做單位的物品。

出示圖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幾個包裝上都標有凈含量,它是什么意思呢?

凈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實際有多重。

三、聯(lián)系實際,鞏固深化。

1、.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小明的體重是35()一個雞蛋重約50()一頭豬大約重130()。

一只蜂鳥約重2()一只鴕鳥約重100()。

一只鉛筆長約16(),重約10()。

2、下面有一個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試一試?

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塊哪一個比較重?(一樣重)。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想和大家分享?

大家的收獲真多!我們知道了輕的物體通常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物體,一般都要用千克作單位,特別重的東西,比如說大象的體重、一輛汽車的載重量那就需要用噸作單位,這是我們以后要學習的內容。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2、學生了解常用的幾種秤,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用盤秤稱整千克物品的質量。

3、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建立比較準確的質量表象,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幾克和幾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準備:

教師:天平秤臺秤課件2分硬幣等。

學生:小包裝食品。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了解常用秤和常用質量單位。

1、匯報調查結果。

雙休日老師讓小朋友去調查一些物品的重量,誰愿意給大家來匯報一下。老師也調查了一些,瞧!(超市圖)。

2、了解重量單位揭示題目。

小朋友在說這些物品重量的時候,都是用什么做單位的呢?

大家的預習很認真,對,平時我們所說的重量實際上指的是物品的質量,表示一個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公斤、斤等作單位。其中斤、兩都是我們國家在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诉€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克和千克這兩個新朋友。

板書:克(g)千克(kg)。

3、那你們都是怎么知道這些物品的質量的?可以用什么測量?你見到過哪些稱?

課件出示各種稱。

4、認識天平秤臺秤。簡單介紹天平秤的用法。

歸納:生活中,我們可要選擇合適的稱來測量不同物體的質量。

二、操作感悟體驗,形成質量觀念。

1、感受1克。

(1)你知道什么東西會是1克呢?1克有多重呢?(讓學生以自己已往的經(jīng)驗和感覺說說。)。

(2)、老師告訴大家:一個2分硬幣的質量就是1克。為了證明老師沒有騙你,我們可以用天平秤一秤驗證一下。(把2分硬幣放到天平上秤。)。

(3)、結論:1個2分硬幣的質量是1克。

(5)、雖然1克很輕,生活中也有一些約重1克的物品,找一找,我們的桌面上還有哪些物體的質量跟這個2分硬幣是大約相同的?(一顆花生米、、兩個回形針等都是大約1克重的東西。)(師貼圖)。

(6)、除了這些,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物品的質量也是約重1克。如圖釘、紐扣等,課件出示圖片。

2、感受幾克(10克、100克)。

(1)下面請小朋友找一找鉛筆盒中的小東西,與1克的硬幣比一比,誰重?然后估一估,大約幾克?反饋驗證。鉛筆、尺子、粉筆等估一估掂一掂驗證。

(2)如果10個這樣的2分硬幣合起來是多少克?如果100個這樣的2分硬幣合起來是多少克?會有多重?老師這包餅干就是100克,請小朋友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100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感覺怎么樣?再拿起數(shù)學書,比一比,覺得怎么樣?估一估,數(shù)學書大概是多重?跟鉛筆盒比一比,估一估,鉛筆盒多重?反饋驗證。

(3)比一比,100克的東西與你帶的水果誰重,估一估水果質量大約幾克。驗證:用秤稱一稱,一個蘋果大約250克,一個香蕉150克。

3、數(shù)學學習方法的歸納:掂一掂、找一找、算一算、比一比、估一估、驗一驗。

4、有扶到放,探究1千克。

(1)出示學習單1。

算一算:一袋鹽重()克,()袋鹽重()克。

1000克還可以用1千克來表示(板書“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

掂一掂:1千克的東西有多重?

找一找,算一算:一()重()克,()重()克,也就是1千克。(師貼圖)1袋洗衣粉就重1千克。

(3)鞏固練習:2千克=()克6千克=()克。

3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

(1)西瓜重。掂一掂。

(2)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同桌抱一抱,你感覺怎么樣?

(3)歸納:測量比較輕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克做單位,測量比較重的物體,我們用千克做單位。

三、鞏固練習。

1、填上適當?shù)膯挝弧?/p>

2、你知道他們的體重嗎?書88頁練習十八第2題。

3、修改數(shù)學日記。

四、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延伸。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方法初滲。

2、出示(一個蘋果和一包薯片)。

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來和它比比,哪個重?為什么?

小結出:比較物體的輕重,有時候不能光看物體的大小,還需要我們實際得來掂一掂——板書“掂”

二、感知1克,進一步滲透估量方法。

1、感知1角硬幣。告訴我有什么感覺?{輕}。

交流匯報:小朋友們找到了嗎?

1)生1:乒乓球。你是怎么找的?

3)生3:一顆棋子。你是怎么找的?

3、小結:1)剛才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我們說估量兩個物體是否一樣重,我們可以對比著掂一掂。2)那么像剛才同學們找到的一顆花生、一顆棋子、一個乒乓球以及這個1角硬幣都大約重1克。克就是今天要向同學們介紹的一個質量單位——板書“克”

結:雖然1克給我們的感覺很輕,但當100克時,就有一些分量了。

5、估量蘋果重量,進一步滲透估量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找了很多1克的物品,那蘋果為什么你們覺得它不是1克重呢?那你估量它有多重呢?你是怎么估量的?{與已知的物品(1克)對比著掂}我們再借用這個方法再來估量一下。生估,師揭曉200克;我們再來感受一下200克的蘋果。

6、估量鹽。

那同學們再來估量一下桌上一包鹽有多重。{生估,定500克(可見包裝)}。

三、感知1千克。

1)感受1千克。小組輪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兩包鹽。掂的時候要靜靜地感受,把1千克的感覺記到心里去。

2)如果1克與1千克比較,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因為要1000個1克才是1千克。

3)找1千克物品。同學們可以運用找1克物品的方法來找找桌上1千克重的物品。

交流:找到了嗎?(一瓶水)。

四、認識秤。

2)實物展示天平介紹。

3)如果要稱書包,可以選擇什么秤?用彈簧秤實際稱量。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在各種體驗活動中學習的很愉快,那你們都獲得了哪些知識呢?

六、看書整理知識,完成書上相應練習。

七、完成課件上的練習題。

1)改錯題。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3)思考題: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

4)我們說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有很大用處,請同學們回去用你們神奇的手去找一找、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品。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九

教科書第85——87頁。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養(yǎng)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繼續(xù)培養(yǎng)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3、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架設數(shù)學與生活的橋梁。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1、學生每組彈簧秤1臺,重1克物體若干,每個小組兩包鹽、1枚1角(新版)硬幣。

2、教師使用各種常見秤,天平1架,1角硬幣1個,實物若干。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看一看。

觀察兩瓶飲料,哪瓶重一些?

2、掂一掂。

觀察兩件物品哪個重一些,哪個輕一些呢?

生體驗說感受。

3、稱一稱。

秤就是用來稱出物體的重量的工具。

二、聯(lián)系實際,導出課題。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見到過什么樣的秤呢?

那么你們知道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是用什么做單位的嗎?

斤和公斤是我國比較常用的表示物體有多重的單位,可在國際上通常是用克和千克作為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重量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重量單位:克和千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操作感悟。

1、認識“克”

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幣(新版),請同學們用手掂一掂。

簡介天平的用法。

師生合作稱量。

舉例:你能說出大約重1克的其他物品嗎?

2、認識千克。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一袋的食鹽,掂量一下它有多重?

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加起來呢?

請同桌把兩袋鹽都放在老師為大家準備好的方便袋中,閉上眼輪流掂一掂這1000克重的鹽。

今天老師就為大家準備還了彈簧秤來稱這食鹽,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生介紹用法。

同桌合作稱量。

生匯報:兩袋食鹽的重量是1千克。(板書)。

總結出1000克等于1千克。

生掂一掂1千克左右的物體,相機檢驗。

三、看書質疑。

下面請同學們把數(shù)學書翻開,認真閱讀85~86頁,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同學們不但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秤,還學會了稱量物體的方法,下面我們就請兩名同學到前面來合作稱一稱剛才我們要比較的那袋大米和黃豆的重量。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讀出水果的重量。

2、寫出體重。

3、寫信。

五、小結。

今后我們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十

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看秤培養(yǎng)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強生活意識。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課件,盤稱,2分硬幣,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鹽,各種實物等。

師: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給姥姥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有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時,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還知道那些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公斤、斤、兩)斤、兩是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所以大家要學好它??送ǔS米帜竒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書gkg)。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和千克【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1.感知、認識“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生舉例)。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師:同學們舉例說出了這么多重約l克的物體。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并感受)。

師: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標識是多重。

(同學們紛紛掂量、猜測,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開膠布。很自信的給自己的小組插上了一面紅旗。)。

3、感知、認識“千克”

師:現(xiàn)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輕也不重。

生:有點重。

師:請你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生舉例)。

師:老師這有幾袋物品(1千克的鐵塊.1千克的鋸末,1千克的蘋果……),請你們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組活動)。

師:請大家匯報各小組估計的結果。

(有大約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師:實際上發(fā)給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同學們紛紛說:鋸末看起來多一些,鐵塊看起來少一些。。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們體積不同:但是他們都重l千克。

4、認識“克與千克”的關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關系。

師:老師這里有兩袋鹽,每袋重500克,兩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計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書:1000克。

生:我們把兩袋鹽放在電子秤上稱,屏幕上顯示的是1kg。

師:1kg就表示1千克,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1000克與1千克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因為它們都表示的是這兩袋鹽的質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關系。

根據(jù)學生回答完成板書:1000克=1千克。

1.認識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梢杂贸臃Q。你見過哪幾種秤?說給大家聽一聽。(ppt出示各種秤)。

2.學會用秤稱物品(練習讀取盤秤上的數(shù)值)。

請你稱一稱你從家里帶來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盤秤。(介紹用法)請各小組互相合作。

3.培養(yǎng)估測意識。

(1)先稱1千克的蘋果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再估出3千克的蘋果,稱一稱,看估得準不準。

(2)分小組估一估大家?guī)淼奈锲酚卸嘀兀龠x合適的稱一稱,看誰估得準。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芳芳寫給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問題了嗎?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1千克雞蛋、1千克蘋果等各有多少個?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十一

本課時是《克和千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主要介紹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觀點發(fā)現(xiàn)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為進一步學習有關克和千克之間的聯(lián)系做好準備。

對于活潑好動的二年級孩子來說,物體的重量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同時,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可以利用他們對身邊物體質量來認識克和千克。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看秤培養(yǎng)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強生活意識。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課件,盤稱,2分硬幣,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鹽,各種實物等。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給姥姥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有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生2:克和千克的單位使用有誤。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時,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還知道那些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公斤、斤、兩)斤、兩是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所以大家要學好它??送ǔS米帜竒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書gkg)。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和千克【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認識“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生舉例)。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師:同學們舉例說出了這么多重約l克的物體。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并感受)。

師: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標識是多重。

(同學們紛紛掂量、猜測,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開膠布。很自信的給自己的小組插上了一面紅旗。)。

3、感知、認識“千克”

師:現(xiàn)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輕也不重。

生:有點重。

師:請你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生舉例)。

師:老師這有幾袋物品(1千克的鐵塊.1千克的鋸末,1千克的蘋果……),請你們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組活動)。

師:請大家匯報各小組估計的結果。

(有大約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師:實際上發(fā)給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同學們紛紛說:鋸末看起來多一些,鐵塊看起來少一些。。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們體積不同:但是他們都重l千克。

4、認識“克與千克”的關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關系。

師:老師這里有兩袋鹽,每袋重500克,兩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計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書:1000克。

生:我們把兩袋鹽放在電子秤上稱,屏幕上顯示的是1kg。

師:1kg就表示1千克,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1000克與1千克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因為它們都表示的是這兩袋鹽的質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關系。

根據(jù)學生回答完成板書:1000克=1千克。

三、認識各種秤并會用秤稱。

1.認識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梢杂贸臃Q。你見過哪幾種秤?說給大家聽一聽。(ppt出示各種秤)。

2.學會用秤稱物品(練習讀取盤秤上的數(shù)值)。

請你稱一稱你從家里帶來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盤秤。(介紹用法)請各小組互相合作。

3.培養(yǎng)估測意識。

(1)先稱1千克的蘋果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再估出3千克的蘋果,稱一稱,看估得準不準。

(2)分小組估一估大家?guī)淼奈锲酚卸嘀兀龠x合適的稱一稱,看誰估得準。

四、全課總結。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芳芳寫給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問題了嗎?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小調查。

1千克雞蛋、1千克蘋果等各有多少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十二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數(shù)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編寫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掌握1克和1千克的關系,能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同學們,剛才你們進教室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教室里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呢?

你們想不想仔細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這些秤呢?

那好,就請你們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見過的,哪些沒見過,你能說出秤的名字嗎?

誰能到前面來指著說說,你認識的那種秤的名字呀?

1、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體的重量。

3、用用秤稱的辦法準確的知道物體的重量。

4、學習字母表示的方法。

5、體會1克有多重。在稱量物品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稱來稱。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學會如何認識稱。

6、引出千克這個重量單位。

那你們想想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多用在稱量什么樣的物體呢?

生:比較大的,重的物體上

師:在生活中稱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單位呢?

生:體重,大米......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生活的孩子,說得真好,通過以上研究,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并和他們交上了好朋友,他們邀請我們去開心游樂園玩,你們高興嗎?好,讓我們學得開心玩的快樂!

第一個游戲:猜猜單位名稱

請你像老師這樣說題,讓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單位名稱,大家快速的判斷對錯,然后請你繼續(xù)出題找其他同學回答,要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

(師生互動)

第二個游戲

猜猜小組同學的體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計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報告單,

(師生互動)

師:說說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實際測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兩組)

總結:同學們的估算能力是逐步從生活經(jīng)驗中培養(yǎng),提高和積累來的,多用心你會估得越來越準確。

生:……

我們共同度過了豐富而又有意義的40分鐘,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課時是《克和千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主要介紹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觀點發(fā)現(xiàn)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為進一步學習有關克和千克之間的聯(lián)系做好準備。

對于活潑好動的二年級孩子來說,物體的重量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同時,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可以利用他們對身邊物體質量來認識克和千克。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看秤培養(yǎng)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強生活意識。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課件,盤稱,2分硬幣,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鹽,各種實物等。

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給姥姥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有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生2:克和千克的單位使用有誤。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時,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還知道那些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公斤、斤、兩)斤、兩是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所以大家要學好它??送ǔS米帜竒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書gkg)。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和千克【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認識“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生舉例)。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師:同學們舉例說出了這么多重約l克的物體。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并感受)。

師: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標識是多重。

(同學們紛紛掂量、猜測,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開膠布。很自信的給自己的小組插上了一面紅旗。)。

3、感知、認識“千克”

師:現(xiàn)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輕也不重。

生:有點重。

師:請你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生舉例)。

師:老師這有幾袋物品(1千克的鐵塊.1千克的鋸末,1千克的蘋果……),請你們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組活動)。

師:請大家匯報各小組估計的結果。

(有大約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師:實際上發(fā)給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同學們紛紛說:鋸末看起來多一些,鐵塊看起來少一些。。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們體積不同:但是他們都重l千克。

4、認識“克與千克”的關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關系。

師:老師這里有兩袋鹽,每袋重500克,兩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計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書:1000克。

生:我們把兩袋鹽放在電子秤上稱,屏幕上顯示的是1kg。

師:1kg就表示1千克,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1000克與1千克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因為它們都表示的是這兩袋鹽的質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關系。

根據(jù)學生回答完成板書:1000克=1千克。

三、認識各種秤并會用秤稱。

1.認識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梢杂贸臃Q。你見過哪幾種秤?說給大家聽一聽。(ppt出示各種秤)。

2.學會用秤稱物品(練習讀取盤秤上的數(shù)值)。

請你稱一稱你從家里帶來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盤秤。(介紹用法)請各小組互相合作。

3.培養(yǎng)估測意識。

(1)先稱1千克的蘋果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再估出3千克的蘋果,稱一稱,看估得準不準。

(2)分小組估一估大家?guī)淼奈锲酚卸嘀兀龠x合適的稱一稱,看誰估得準。

四、全課總結。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芳芳寫給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問題了嗎?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小調查。

1千克雞蛋、1千克蘋果等各有多少個?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十四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4.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彈簧秤,電子秤,天平一袋蘋果1050克等。

(學生用)六人一組:一個2分硬幣約1克、兩顆花生米1克、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天平等。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一、體驗輕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師,抱一抱同學,說說有什么感受?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稱,看包裝袋。出示包裝袋上的質量。

3.學生匯報課外調查的'質量情況,師隨機板書。請小朋友觀察板書,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都有關克與千克的。生2:還有g、kg的。

二、出示課題克與千克。

1.師說明g和kg分別是克與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

2.請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與數(shù)學書的質量,誰重?有什么方法?

3.出示天平。師簡介天平的構造及使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

二、動手操作,初步建立質量觀念。

(一)感知1克的質量。

1.設疑:你知道1克大約有多重嗎?

(生:其實我們用的一個2分硬幣就大約重1克。)。

2.動手掂掂:說說自己有什么感覺?(學生動手掂量硬幣,感覺1克很輕。)。

3.合作找找:在各組的商品中,有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4.互相說說:你是怎么找到的?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

(二)感受幾克、幾十克等重量。

1.師:老師想稱一下物品。(把游標撥回到0)游標不夠用,等會兒我們用砝碼來稱。(出示雞蛋)雞蛋放在這邊,大家先猜猜看,雞蛋大約有多重?可以拿起來掂一掂。

2.生猜:10克。師:這是一個10克的砝碼,放上去,怎樣?(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斷調試)50克。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說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

3.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標出來。今天,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件物品,下面請大家輪流當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讓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誰猜得最準確。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電子秤,誰知道電子秤的用法?

(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2.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3.練一練1,第88頁1、2。

三、全課總結。

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想說些什么?

四、實驗操作,填寫報告單(以小組為單位,估計組內的物品重量,再驗證,看誰估得準)。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十五

1、通過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說一說等活動,幫助同學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在實踐活動中感受1千克物體的輕重,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幾千克物體的輕重。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走進動物世界。

同學們,咱們昨天通過了解可愛的蜂鳥,認識了“克”這個質量單位,今天,老師要為大家?guī)韼孜淮蠹沂煜さ男』锇?,看看在它們身上你們又能有哪些收獲?(出示各種小狗的圖片及體重,最后圖片定格在課本情景圖上。)

2、發(fā)現(xiàn)“千克”

在剛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會說到一些小狗的重量,會提到發(fā)現(xiàn)了“千克”。)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千克”。

關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質量單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測的那樣“千克”也是一個質量單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ò鍟n題:千克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猜一猜——千克與克的關系

請同學們借助原來的知識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為什么?(大部分同學都會說1千克=1000克,因為原來學過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來所學的知識,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說的那樣,1千克=1000克(邊說邊板書)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猜想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以后的學習我們會經(jīng)常用到。

2、小組活動——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還有什么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利用盤秤驗證你的想法。

(4)將你的發(fā)現(xiàn)填到學習紙上!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

多少數(shù)量是1千克

小組活動時,師巡視、指導,尋找優(yōu)秀素材。(素材多種方面,有一個物品,也有多個物品……)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交流——發(fā)現(xiàn)1千克

說一說,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可能會有這樣的填法:)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洗衣粉食鹽或白糖上好佳糖數(shù)學書……

多少數(shù)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約6本……

2、評價質疑——體會質量不變

(2)1千克鐵與1千克棉花哪個重?為什么?(學生會說:一樣重,質量相同。)

(3)數(shù)學活動: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將物品裝在袋子里讓學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樣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反之用克作單位。)

(2)做一做,課本6頁第二題。

(3)說一說,關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課內小結: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樣,在神奇的動物世界中,我們了解到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書: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們原來的知識,我們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讓咱們一起走進訓練場去接受新的挑戰(zhàn)!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

課本第6頁第1題

找生說說物品的重量。

2、提高練習

《同步學習與探究》中“千克的認識》練習題。

注意:單位換算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填寫原因及方法。

3、開放練習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們分別秤什么樣的物品,怎樣稱重?

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質量單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說明:

(一)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通過執(zhí)教這節(jié)課,我個人感覺的亮點之處是:

1、借助知識遷移,理解學習新知

千克與克的關系,借助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既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的自豪感。

2、建立數(shù)學觀念,強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學,我一改原來稱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質量,讓學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觀念,并通過“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強化學生對千克的理解。并將1千克作為敲門磚,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對千克的理解。

(二)使用建議

“千克的認識”是質量單位承上啟下的一課,只有讓學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噸”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氣幫學生感受“1千克”。

(三)需破解的問題

本節(jié)課的設計重點是理解“千克”,還可以利用情景圖的袋鼠問題,將千克與克對比,來凸顯千克的特點。

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材第100~102頁例1、例2以及練習二十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和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對“克”的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了解克的質量單位概念,能夠用跟老師提供的秤來稱量物體質量。

難點: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秤、適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幣、黃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學具: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黃豆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指名學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1.了解質量單位。

談話:上課前,你們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板書: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師指出:計量物品輕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噸作單位,都是計量單位。其中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tǒng)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生活中常見的是克和千克,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計量單位——克。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了那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集中常見的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1.教學例1,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瓜子、5克黃豆,說說你是怎么稱的。

5.練習p101做一做。

1.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例2,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臺秤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請你往臺秤上放一些有標示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后統(tǒng)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匯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后去參觀別的小組。

(以上視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jù)信封中的內容購物,采取成信購物的方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購物的。

4.練習p103做一做。

5.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第1~4題。

【板書設計】

克的認識

千克的認識

1千克=1000克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20526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