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精選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2 05:34:06
2023年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精選8篇)
時間:2023-12-12 05:34:06     小編:雅蕊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一

1.讀好停頓,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體會人物品質。

3.掌握學習小古文的方法。

(一)導入:請同學們默讀單元導語,看看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什么?(美好的品質)

過渡:同學們,我來說一段話,考考你能不能聽懂,好嗎?(吾姓為劉,乃河北人士。愛靜亦愛動,運動、音樂、閱讀皆為所好。)這就是古時候人們寫文交流的方式,叫古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跟老師數(shù)空寫課題。(可相機講解“司”的寫法:半包圍的字不要包得太嚴,“一”和“口”向左稍稍露出)

(二)活動一:讀停頓。

1.試讀:學習古文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把停頓讀好,請大家借助拼音讀一讀這篇小古文,讀準字音,試著讀出停頓。

2.過渡:同學們都讀完了,來,讀給大家聽聽。(出示課文停頓,再次練習,熟練掌握停頓)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三)活動二:讀理解。

1.過渡:這篇小古文你能讀懂嗎?每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借助文后的注釋或者猜讀,同桌合作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全班交流,預設句子:

(1)足跌沒水中(“沒”的意思是什么?怎么“沒水中”的?)

(2)甕(圖片區(qū)分“甕”與“缸”,知道“收口為‘甕’,敞口為‘缸’)

(3)兒得活(什么叫“得活”?用哪個詞更合適?“得救”)

3.再次自主練習講故事,全班展示。

4.原文、譯文對照,從字數(shù)上感受古文的“言簡意豐。”

一群小孩兒在庭院里玩游戲,其中一個小孩兒登到大甕上面,不小心跌了進去,就要被淹沒了。其他的小孩兒都嚇得扔下他跑了。這時,只見司馬光從地上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只聽“嘩啦”一聲,水甕破了,里面的水流出來了,小伙伴得救了。

(四)活動三:背誦課文,議品質。(這篇小古文大家都讀懂了,那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呢?說說理由。)

群兒(),一兒(),足跌(),眾(),光()

破之,水迸,兒()。

(填空試背誦,去掉輔助背誦)

預設:他機智,危機時刻想到了最好的解救辦法;他仁義,沒有棄伙伴而去;

他勇敢,敢想敢做等。

(五)總結本課學法:本節(jié)課我們就是用這樣“一讀停頓,二讀理解,三讀思考”的方法讀懂了這篇小古文,感受到了司馬光的美好品質。

(六)整合閱讀《人與自然》第59頁《司馬光》。

1.過渡:司馬光小小的年紀,為什么會有這樣讓人敬佩和贊嘆的仁義和智慧?讓我們從另一篇小古文中去尋找答案。

2.出示學習要求: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這篇小古文,說說司馬光為什么具有這些優(yōu)秀品質?

3.全班交流。(司馬光具有這些美好品質是因為他博覽群書、勤奮好學,他的仁義、勇和智慧是從書中而來。)

結語:最后,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具。)請大家把這句話記在心里,希望同學們像司馬光一樣做一個仁義、智慧、勇敢的人。(齊誦結束)。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二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能力素養(yǎng)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

【導學設計理念】:

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guī)律,然后采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xiàn)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借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小組內練讀后,全班交流。

(6)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fā)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練習背誦課文。

2、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學習生字“我會認”

2、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3、學生交流學習。

4、匯報學習體會。

5、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做游戲。

3、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guī)律:均為左右結構的字。

(3)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4)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救勁()司()

球()徑()同()

2、擴詞。

司()()假()()

使()()別()()

四、課堂總結。

一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背誦課文。

2、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它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二、朗讀感悟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圖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5)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一樣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啊?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三、發(fā)散思維訓練

如果你在場,你還有別的辦法救出小孩嗎?

四、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去做呢?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jié)生動,敘事性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課文淺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在課文學完,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么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去做呢?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并結合生活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三

1.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把課文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并嘗試背誦。

2.通過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

3.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一、古今對比揭示課題

(一)出示圖畫,引出課題。

1.出示司馬光砸缸圖片。提問: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個故事?(司馬光砸缸)讀過這個故事的同學請舉手。

2.出示現(xiàn)代文《司馬光》:你們以前看到的司馬光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3.出示古文《司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馬光的故事卻是這樣的。引出課題。

4.一起寫課題。(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司馬光姓什么?名什么?像這樣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姓,叫做復姓。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復姓嗎?其實咱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姓氏歌》里就曾經(jīng)接觸過復姓,一起讀一讀。(ppt出示《姓氏歌》)

(二)感受文言文語言特點。

1.第一次看到這篇課文,你覺得它和我們以前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預設:字數(shù)少、句子短、語言不同)

2.揭示文體。

像這樣,用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語言,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這個故事最早被收錄在《宋史司馬光傳》里。

二、初讀文言文

(一)教師范讀課文。

(二)學生自由讀文。

(三)字音指導:“甕”和“迸”。

1.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理解“甕”和“迸”。

2.把這兩個字放進句子里面,再讀一讀。

(四)借助停頓符號,同桌練讀,讀出節(jié)奏。

讀文言文,不僅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得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jié)奏。請同學們借助停頓符號,跟同桌一起練一練,看看怎樣才能把這篇小古文讀的更好聽,更有節(jié)奏和韻味。

(五)配樂全班讀。

(一)圖文對照。

1.出示三幅圖片,請學生把這三幅畫的內容跟課文中句子對應起來,并拿出學習單連一連。

2.指名反饋。

(二)學習課文第一句。

1.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保?/p>

2.這個“戲”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讀懂的?(組詞、看圖片)(板貼“戲”)

3.“群兒戲于庭”是什么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1)我們平時說“誰在什么地方玩?!?,古人卻偏偏說“誰玩耍在什么地方”,這也是文言文的一個語言特點。

(2)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是“群兒戲于庭”,一群孩子在公園里玩耍是?(群兒戲于園)

一群小鳥在樹林里玩耍是?(群鳥戲于林)

4.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本來應該是很開心的,可是忽然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5.生字教學“登”。

(1)出示“登”的古體字,根據(jù)字形理解字義。

(2)“登”字書寫指導。

板貼“登”,教師師范書寫,并強調書寫要點,然后讓學生在學習單上寫兩個。

6.有孩子掉進了水缸中,現(xiàn)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危險,危急)

7.從哪個字看出現(xiàn)在情況“很危險”?(沒,貼板書“沒”)

8.怎么讀出這種危急的感覺?

(一)剛才讀的這一句,其實就是這個故事的起因。(板貼:起因)

(二)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的經(jīng)過是怎樣的?(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2.其他小朋友都嚇壞了,他們可能會做什么?(一兒呼救、一兒大哭、一兒受驚,呆若木雞)

3.司馬光有沒有一同“棄去”?

4.采訪一下司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棄去?”(指名作答)

結論:真是一個冷靜、鎮(zhèn)定的司馬光,原來你早已經(jīng)想到救人的辦法了。

5.想到辦法以后,司馬光一連用了三個動作,請把它們找出來。(板貼:經(jīng)過、持、擊、破)

6.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讀這句話。(邊做動作邊讀“光持石擊甕破之”,讀出一氣呵成的感覺)

7.最后把什么砸破了?(水甕)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甕。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句。

這個故事最后怎么樣了?

水迸,水流出來了,那個孩子得救了。這就是故事的結果。(板貼:迸、活)

(一)再讀課文

再把這個文言文故事連起來讀一讀。齊讀課文。

(二)講述故事

誰能把它當成故事來講一講?可以借助注釋,也可以借助圖片。(指名反饋)

(三)嘗試背誦課文

1.填空式背誦。

2.借助板書背誦。

3.配樂背誦。

1.今天我們學習了文言文故事《司馬光》,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冷靜、鎮(zhèn)定、勇敢、機智)

2.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群英薈萃。歷史上還有很多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孩子。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彥博。

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習到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細細品讀。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四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能力素養(yǎng)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

【導學設計理念】:

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guī)律,然后采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xiàn)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借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小組內練讀后,全班交流。

(6)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fā)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練習背誦課文。

2、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學習生字“我會認”

2、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3、學生交流學習。

4、匯報學習體會。

5、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做游戲。

3、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guī)律:均為左右結構的字。

(3)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4)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救()勁()司()

球()徑()同()

2、擴詞。

司()()假()()

使()()別()()

四、課堂總結。

一年級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背誦課文。

2、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它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二、朗讀感悟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圖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5)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一樣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p>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三、發(fā)散思維訓練

如果你在場,你還有別的辦法救出小孩嗎?

四、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去做呢?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jié)生動,敘事性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課文淺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在課文學完,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么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去做呢?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并結合生活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五

1.通過課前預習、觀察字形等方法隨文識記“司、跌”等5個生字,通過觀察比較寫好“司、庭、跌”3個生字。

2.通過跟老師讀、畫停頓符號等方法學習朗讀課文,注意讀好課文節(jié)奏。

3.借助注釋、插圖、微課、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了解課文大意,在對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點。

一、舊知導課,揭示課題

1.揭題導課: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司馬光(板書課題)。

2.介紹復姓“司馬”:司馬光是一個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嗎?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復姓,有哪些?(諸葛、東方、上官、歐陽)今天又認識了一個新的復姓,叫——司馬。

3.介紹司馬光:司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也就是說他研究歷史、寫文章都非常厲害。他編寫的《資治通鑒》就是一部很偉大的史書。

4.聯(lián)系舊知,引出“文言文”: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個故事。但是今天的課文和平時的課文很不一樣,這是我國古代的人們寫文章的時候使用的語言,叫作“文言文”。(板書:文言文)

二、讀出節(jié)奏,讀通課文

1.范讀:這是我們第一次學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有點不一樣,所以就先聽老師來讀一讀。

2.跟讀:是不是我現(xiàn)代文的朗讀有點不一樣?想不想來學一學呢?好,捧起你們的書本,跟著老師來讀一讀。(逐句跟讀)

3.開火車跟讀:接下來我們開一列小火車好不好?(逐句開火車3—4人跟讀,隨時詞卡正音)

4.集中正音(甕、迸)。

5.聯(lián)讀:讀準了字音,又跟著我這樣讀了幾遍,接下來我們換一種方式來讀一讀好嗎?我們來聯(lián)讀,我讀句子的句首,你們連著來把下面的句子讀完整。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跟讀長句:想不想再來讀一讀?我們接下來難度加大,跟著我來讀長長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讀)

7.自由讀:想不想試著自己連起來把它讀一讀?好,那就自己大聲地讀幾遍吧。

8.指名讀。

9.畫停頓符號:她棒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看。她讀文言文的時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頓了呀。我們來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頓?(齊答,師畫斜杠)

10.引導發(fā)現(xiàn)人物后面的停頓。

11.引導發(fā)現(xiàn)動作后面的停頓。

12.小結: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稱和表示動作的詞語后面稍稍作了停頓,這個文言文讀起來味道就不一樣了。

13.齊讀:我們再一起捧起書本來讀一讀這篇文言文吧。

三、讀懂課文,講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話的大意,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你都讀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了周老師這個故事大概的意思,讓我知道了故事原來發(fā)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讀(讀第一句,其它隱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學習第一句。

(1)“群兒戲于庭”(標紅)

借助注釋理解“庭”:你是怎么讀懂這個“庭”的?噢,注釋告訴了我們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畫)我們可以借助注釋來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實借助注釋學文言文我們一點也不陌生。注釋在哪里出現(xiàn)過?對了,我們在學古詩的時候就碰到過。

引導發(fā)現(xiàn)文言文中詞語的換序理解:戲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聰明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文言文中有些詞語的順序和我們今天說的不太一樣?!皯蛴谕ァ笔恰霸谕ピ豪锿嫠!薄?/p>

換序理解(拓展):這樣的說法你會嗎?下課了,我們都跑到操場上游戲,古人會怎么說?在操場上游戲——戲于場。鈴聲一響,我們都回到了教師學習,又該怎么說?在教室里學習于室。小結:同學們可真厲害,都會學古人說話了。

文中的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們一起在來讀讀這半句話。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標紅)

你還讀懂了什么?有一個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甕上面。“甕”是什么?(微課)

合作表演“足跌沒水中”:誰愿意上臺來表演一下?是呀,“沒水中”就是指那個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創(chuàng)設,談感受:眼看著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沒了,你的心情怎樣?

情感朗讀:請你帶著這種感受讀讀這兩個短語。你能把這份心情讀出來嗎?試試看。

3.想象說話:那你會怎么辦呢?想什么辦法救出來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話的大意,在對比中凸顯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們那么多的行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話,那就是,讀——眾皆棄去。孩子們都怎么樣了?(都跑開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書:眾棄去

3.演一演司馬光: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板書:光)持石擊甕,把這口甕砸破了,我們一起來演一演這個司馬光擊甕破之的樣子。

4.情境創(chuàng)設,感情朗讀:司馬光呀,司馬光,當其他小伙伴們都跑了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跑呢?(談感受,朗讀)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學們,當小伙伴跌入甕中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讀——只有司馬光——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司馬光?(指名2生回答,朗讀,齊讀)

7.小結:甕被——砸破了,水——涌了出來,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來讀一讀。

8.齊讀:看來你們真的把這個文言文的故事讀懂了,讓我們捧起書本一起再來讀一讀吧。

(三)借助注釋講故事

1.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講故事:接下來,我們要借助注釋來講一件這則故事嗎?同桌之間互相講一講。

2.推薦同桌講故事:覺得自己的同桌講得怎么樣?推薦一位來講一講。(用訊飛呈現(xiàn)于屏幕之中)

3.檢查是否借助注釋。

4.師生合作文白互讀,梳理結構。

5.文白對比,發(fā)現(xiàn)特點:剛才那位同學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這么長長的一段話,課文只有短短兩句話,你發(fā)現(xiàn)文言文有什么特點?(自主交流)

四、小結課堂,指導書寫

1.男女生合作讀課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實啊在古代,讀文言文還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指導書寫:庭、跌。=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六

《司馬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s 版第一冊的內容。這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司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緊急情況,不可驚慌失措,要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告訴的每一個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圖。插圖生動形象,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有助于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詞句意思,感悟人物特點。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求過高,只要學生能夠讀懂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遇到事要動腦筋、想辦法和朋友要團結友愛。學生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閱讀能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教學的重點就是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培養(yǎng)朗讀能力。理解的重點是司馬光舉起石頭把缸砸破了。

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識字。把枯燥的識字和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學生的智力。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時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沒有”等詞語。認識“司、假、慌、喊、破、救”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從司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啟發(fā),遇到事情要像司馬光那樣不慌張,動腦筋,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出示掛圖,小朋友,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嗎?

生:學生匯報。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司馬光》。板書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生:學生匯報。

師:在課前你還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說給大家聽一聽。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師:從課題中你還掌握了什么?

生:學生匯報,認識了:司,學會了:光。

師: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師:在預習的過程中你還知道了什么?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生:學生匯報。(這篇課文有6個自然段。)

2、細讀課文,品味理解

師:范讀課文。

生:先讀全文,再分段讀課文。

生;自讀課文。討論思考哪幾段寫的是司馬光救小朋友的過程?畫出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在孩子掉進水缸后的不同表現(xiàn)的句子。

生:學生匯報。

師:指導看圖。哪個是司馬光?別的小朋友怎么樣?司馬光表現(xiàn)如何?

生:再讀這兩段課文,思考讀懂了什么?討論并演一演。

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再到前面來演一演。師板書。

師:你還有其它的辦法把那個小朋友救出來嗎?比較誰的辦法好。

生:展開想像。匯報。

師:指名讀一讀,看誰讀得好?

生:練習朗讀。(學生評價)

3、再讀課文,識記生字

師:自由讀這兩段課文,在這兩段當中,你還掌握了什么?

生;匯報:認識了:慌、喊、破。學會了:嚇、哭、沒、快。

師: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嚇、哭、沒、快。

師:檢查認讀情況。

生:指名認讀,開火車讀。

師:這些字你是怎么記住它的?

生:討論匯報。

生:認讀詞語:司機、司儀,慌張、慌忙,喊叫、大喊,破壞、破舊。用學會的字組詞再說一句話。

4、觀察字形,指導書寫。

師:這些字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也理解了,你會寫了嗎?

師;仔細觀察每一個字怎樣書寫,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教師示范指導。(友 古)

生:學生練寫,認為好寫的就少寫幾個,認為不好寫的就多寫幾個。

生:寫后展示評價。

5、課后伸展,鞏固練習

(1)一字開花:

光、哭 、沒、嚇、快、司

(2)選字填空:

快 塊

太陽( )要落山了。

老松樹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別的小朋友( 田字格里)

慌了 哭 叫 喊 跑 舉 砸 友 古

得救 機智《司馬光》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七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出示有關課件)(圖上畫的是花園的一角,有假山和樹木?;▓@里有五個小朋友,他們中的一個正從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邊、扶著往外爬的孩子的那個小孩子就是司馬光)

3.回答:這一課寫的是司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著,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

4.匯報:指名讀字音,如有不對的及時糾正

5.記住字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五、寫字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八

團結小學項瑞霞

教學總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學習司馬光在緊急情況下的沉著、冷靜。明白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

課時目標:

(一)第一課時目標

1、理清課文思路,知道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集中識字,認識“司、假、缸、別、慌、嚇、叫、塊、使、勁、砸、救、破”13個生字,重點指導“砸、司、塊、使、假”。會寫“別、到、那、都”4個生字。

(二)第二課時目標

1、會寫“嚇、叫”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進行句子訓練“有的…有的…”,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板塊一: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標:了解司馬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8712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