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一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lián)翩。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仿佛在給你講故事一樣。比如范愛農(nóng)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又比如“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征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贊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內(nèi)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jié),是我不耐煩的。之后,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她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后,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jīng)〉時,阿長為我買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后,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文章通過一次一次對她態(tài)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鄉(xiāng)下人,卻能和城里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xiāng)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yōu)槲?,仿佛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鉆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菰?,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jīng)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
讀著讀著,我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發(fā)著陽光般的氣息。小時候,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逼得小伙伴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么。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讀《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
《朝花夕拾》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郁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二
回憶就像一塊塊拼圖,需要一個人去復原,自己可以體會到他或她或我的心情,體會出它的味道,開心、悲傷和失落。有時長大的我們回憶童年,就會覺得當初的自己有點幼稚和可笑,這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回憶就像一場場小雨,最后合在一起,形成一副別有洞天的漫畫?;貞浘拖袷钦掌劬Π芽吹降呐牧讼聛?,永遠存留在心底。
《朝花夕拾》記錄下了魯迅小時候的游樂園,帶給他無限樂趣,在里面與小草、小花、小蟲子作伴,一起玩耍。這讓我回憶起以小時候,在s樓里,和一些朋友玩。
《朝花夕拾》有很多事,和我的童年相似,比如,魯迅在三味書屋后面的小院子里,爬山樹去摘梅花,我在上一二年級時,學校里,兩幢教學樓之間有二棵大樹,我抓起地上的枯樹枝打樹葉,葉子紛紛落下來,仿佛正在下著一場奇特的小雨。又比如小時候遇到了一個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他的名字,我現(xiàn)在還知道,他叫董文博,是我姐的朋友的弟弟。
書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在里面找到別一個自己;書就像是自己的老家,里面充滿了溫馨。
我的回憶就是一盆雨水,傾盆而下。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三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里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yōu)質(zhì)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jīng)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里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里,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伙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伙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無論現(xiàn)在能否實現(xiàn).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后有了這么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四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為了追憶那些難于忘懷的人和事,抒發(fā)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而寫的回憶散文集?!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則是里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魯迅的故鄉(xiāng)浙江紹興。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而三味書屋則是書塾。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边@就是魯迅的百草園。鳴蟬,黃蜂,叫天子,云雀都為百草園增添了鳥語花香的氣氛。
冬天的百草園,下了雪,小魯迅就喜歡在雪地里捕鳥,雖說沒捉到幾只,但小魯迅依舊樂此不疲,在雪地里快樂的折騰。
三味書屋是當時最嚴厲的書塾。魯迅和他的同學們每天上學進門就向一塊匾和一幅畫上的鹿行禮。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魯迅的先生非常嚴厲,也很有學問。當小魯迅跨入三味書屋的大門,他將不能常常在百草園里玩耍,“只讀書,習字,對課......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無言,終于到七言。”
《朝花夕拾》里我最喜歡這篇文章,魯迅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回想起童年無憂無慮的快樂,還有那些成長中的壓力和收獲。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五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jīng)戰(zhàn)亂后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閑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fā)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后,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惡禍心。去留學,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yī)治人的精神比醫(yī)治身體病癥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愛農(nóng),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征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jīng)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jié)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jié)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占領了全床,滿腦子的窮規(guī)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xiàn)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jīng)》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里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六
“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為最惡的心,應該墜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二十四孝圖》
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讓人很有感觸。雖然是白話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初一時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童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那個本應該是個快樂的童年卻籠罩在那封建社會里,時不時透露出些迂腐的氣息。于是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罵得淋漓盡致,罵得溫和婉轉。他的心思誰人都難猜。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的家境正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xiāng)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與魯迅生活的時代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我們有暖氣,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我們有空調(diào),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我們可以吃到很多魯迅那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然而,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還不夠生趣!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烏就更不用說了……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想不起來了。
再接觸到《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讓我感到魯迅先生是一個多么可愛的人。長媽媽這個角色,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因為當時封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習俗。像要在新年的的早晨對她說恭喜,然后還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亂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最喜愛的隱鼠。因此,那是的魯迅不怎么喜歡她。呵呵,這個粗俗、守舊的婦女卻做了些讓人對她刮目相看的事——買《山海經(jīng)》。在長媽媽知道“我”喜歡《山海經(jīng)》后,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jīng)》。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在這里,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人格。對長媽媽,他說不出敬愛,也說不出仇恨。也許說這是他善良,抑或是說這是他憂郁。因為,文字的創(chuàng)造者賦予了文字的內(nèi)心一種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許是你看到的樣子,內(nèi)在卻是你難琢磨的。
放開心去想,放開心去看,你會在這本書里看到另外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只屬于那時候魯迅一個人的。讓我們敞開心扉,去體會體會。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七
每個人都會回憶過去,回憶五味陳雜的昔日時光,就連我們的大文豪魯迅先生也不例外,因此他寫了一本名著名——《朝花夕拾》。
這本書中最讓我難忘的一篇文章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記敘了兒時的魯迅在他的“快樂天地”——“百草園”中盡情嬉戲,享受童年的快樂。
讀著優(yōu)美的文段,迅哥兒(魯迅昵稱)仿佛將我們帶入了如同世外桃源的“百草園”。游覽其間,皂莢、桑葚、覆盆子爭相捧出自己的果實;知了、黃蜂、蟋蟀等都聚在一塊兒開“昆蟲大會”。甚至還會有蛇隱藏園中,讓迅哥兒聯(lián)想起《美女蛇》等神奇的故事……
讀得出神之時,我不知不覺地聯(lián)想起小時候,住在外婆家的生活。明朗的星空,掛著一彎彎月,在外婆家的三樓陽臺上,我與外公、外婆三人躺在木制的大床上,品著外婆自制的糖桂花冰棍,聽著外婆講《烏鴉與狐貍》、小女孩智斗狐貍精(題目不記得了,只知道那是外婆那個年代的故事)等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聽著風吹動陽臺上的奇花異草發(fā)出動聽的“嘩啦嘩啦”的響聲,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了……
時過境遷,如今的外婆家雖是老房子的外觀,內(nèi)部卻已裝修得樸素而不失美麗;昔日陽臺的那些奇花異草早已換了一批又一批,那把木制躺椅也不知去向,但那美好的童年記卻和魯迅一樣留在了心中,成了永恒的回憶……
童年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它將我與童年記憶相連,也讓魯迅先生與他的童年記憶相連,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下了《朝花夕拾》這本優(yōu)美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名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八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不能停止讀書。在這個炎熱的暑假,我不愿呆在室外活動,只想在空調(diào)房中休息。但這浪費了不少大好時光,所以我決定閱讀下學期的名著。這兩本名著都是比較有趣的——《格列佛游記》和《朝花夕拾》。我選擇了后者,因為它是魯迅先生著作的。魯迅先生的書我也讀過一些,我覺得他的作品都比較有趣,充滿了童真。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里面用了大量的諷刺手法。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他先用鮮亮的文字記敘了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里面的各種小動物也讓我們大開眼界,魯迅在百草園的生活真是有趣呀!在寫到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他用諷刺的手法反對了三味書屋的乏味生活。在《閏土》中,魯迅對比了他自己與閏土的童年,真是人間與地獄,當時社會的腐朽,導致老百姓從小就得受苦。而魯迅家境不錯,所以過著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沒有閏土的鄉(xiāng)村生活有樂趣。在以我們2世紀的現(xiàn)代生活與魯迅的生活作比較了——我們冷了開暖氣、熱了開空調(diào),更也無法感受到當時生活的樂趣。而其中的《二十四孝圖》也讓我留下了印象,原本為了培養(yǎng)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圖》,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陰影??梢姺饨ǘY教毒害少年??!
這本書中很多故事都說明了舊中國教育制度的欠缺。魯迅先生以筆做槍,字字擲地有聲,指出了舊中國的弱點。
生活在2世紀的我們,一面慶幸自己出生在祖國富強的年代,一面又得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
在過往的日子里,祖國忍辱負重,而現(xiàn)在繁榮富強的日子里,我們怎么能不為祖國努力呢?我們的祖國正在崛起??!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九
印象中魯迅先生所寫的文章,讀后感往往是晦澀難懂這四字,而我也經(jīng)常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勺詮淖x過他的《朝花夕拾》,卻給我一番別樣的美,也改變了先生刻板的印象。平平無奇卻別有洞天的百草園,勾人興趣的五猖會是小魯迅童年生活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也是那時最為濃厚的回憶。當然,這別樣的有趣之中,定然摻和著一些意難平,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會卻無奈地被父親攔阻。如頭頂潑來一盆冷水,在使人莞爾一笑之余,更能感受魯迅那顆充滿妙趣向往新奇世界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層的方面,是引發(fā)了人們對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隱鼠被小魯迅仇視的長媽媽,卻費盡心思地買來了《山海經(jīng)》。盡管她迷信愚昧,守舊粗俗……可她卻有魯迅認為的“偉大的神力”,實屬難能可貴。那位留著八字須,戴著眼鏡的藤野先生,在那個國人被隨意欺凌的時代,卻踐行了崇高的師德,關懷學生平等待人;最為離奇的莫過于《無?!罚鬲z勾魂的使者白無常,因憐憫自己的寡婦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兒子還魂半刻。這種圣人具有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卻出現(xiàn)在鐵石心腸的白無常身上,不禁讓人感到一種溫情,一股人情味兒。
最觸動人心的《二十四孝圖》和《父親的病》,童年的魯迅看完《二十四孝圖》后,立志要像故事里的孝子一樣報答父母,這顆無私的孝心,是無價之寶。最能給我震撼的,是魯迅先生父親即將逝去,魯迅希望父親快點離去以免受痛苦糾結的心理,但卻聽從衍太太的指令,后悔不已。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時空,感受魯迅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樂。
魯迅先生,似乎永遠緊繃著一張拘束而古板的臉,用犀利的筆鋒刺下一個個直抵人們靈魂的尖銳文字,嚴肅得令人生畏。
朝花夕拾,舊事重提,批判、諷刺了舊中國的敗壞、丑惡,也向讀者展現(xiàn)了稚氣的小魯迅。
深情的感情,回憶;巧妙的批判,抨擊。
勇于面對這世界,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反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篇十
落花紛飛,明年依舊繁花似錦;落葉紛紛,明年依舊枝繁葉茂;白雪飄飄,明年依舊生機勃勃。花落花開,春去秋來,可時光卻一去不復返,連同那被遺失的財富,沉淀在時間的長流。
合上書頁,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分。故鄉(xiāng)、童年之所以充滿魅力,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距離”。距離幫助我們推開眼前必須面對的事,讓身邊的煩惱暫時遠去。而《朝花夕拾》的魅力就在于恰到好處地設置和利用了這樣的“距離”,讓我們看到了魯迅一方面真切、自然而樸素地回溯著“過去的故事”,另一方面卻又沒有因為沉浸于“過去”的趣味而如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那樣的“忘我”甚至“自失”起來。
魯迅的回憶雖然看起來都是自由寫作,隨意、灑脫,但整個作品其實的存在一個不自覺的核心主題:這里不是一般的童年瑣事匯編,而是一個生命的成長記錄。而我,從這本《朝花夕拾》中感悟到了許多,特別是那篇《藤野先生》。在關于師生友情的《藤野先生》中,魯迅所要挖掘的便是一種超越功利的人間真情,這真情對于魯迅具有巨大的“原動力”的意義,是他突破各種“正人君子”圍攻的精神支柱。而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也使魯迅的愛國意識蘇醒,悟到醫(yī)學也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y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魯迅那強烈的愛國情懷,藤野先生毫無保留的傳授,這些,不正是現(xiàn)在許多人所遺失的財富嗎?
在當今社會,有多少人升旗時還在嬉笑打鬧,有多少人在消遣時光,游手好閑,又有多少人丟棄了祖國的傳統(tǒng),追溯西方的文化,遺失東方的寶藏。是否還有人升旗時莊嚴肅穆,是否還有人在未來祖國的未來努力奮斗,成為祖國未來的頂梁柱,閃耀的明星,又是否有人傳承民族的精神與財富,將其發(fā)揚光大?
自古以來,老師的諄諄教誨一直都是每個學生一生的警示燈,讓漂泊的迷失的學生找到前進的方向,猶如燈塔?!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便是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這是老師一生的職責。而藤野先生對學生傾注的無私的愛,平等公正、一絲不茍的精神,給當時那受盡侮辱和歧視的弱國留學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藤野先生那高尚的人格魅力,算不算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呢?
財富,那遺失的財富,究竟是什么呢?是那海盜的寶藏,是那珍貴的礦石,還是那價值不菲的稀世珍寶?都不是,是那可貴的精神,是金銀財寶都兌換的精神啊,猶如那一去不復返的時光一樣彌足珍貴的精神啊!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7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