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一
教學簡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講述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xiàn)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zhuǎn)變?yōu)樽鹁础?/p>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讀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內(nèi)容淺顯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再加上語言風格上的獨特魅力,學生會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內(nèi)容。只是在揣摩寫作特點時會感覺比較難,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xiàn),體會母愛的偉大,并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教法學法
教法:“情景設置法”、“質(zhì)疑引讀法、”、“朗讀感悟法”、“提問法”、“點撥法”等。
學法:“圈點標注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朗讀法”、“質(zhì)疑法”。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一篇課文我們到認識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氣可愛的貓。其實老舍先生家還有一只動物——母雞。他是不是也像喜歡那只貓那樣喜歡它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雞》。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并讀一讀。
2.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3.概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三、閱讀質(zhì)疑
1.通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一向討厭→母雞←不敢再討厭
過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態(tài)度發(fā)生如此變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導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呢?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匯報
(1)討厭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雞的無病、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xiàn)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
重點語句解析: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fā)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這是作者夸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炫耀。聾子本來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討厭母雞的情緒。)
(2)學生回答后,教師引讀: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它那嘎嘎的叫聲總是——(沒結(jié)沒完)特別是到下蛋的時候,母雞差不多是——(發(fā)了狂)
3.揭示總分的寫作方法。
請同學們看板書:作者先總說討厭母雞,再分別敘述了討厭母雞的理由,你知道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嗎?(總分)
4.請用討厭的語氣齊讀課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對待母雞的情感,前后是怎樣變化的?
(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zhuǎn)變?yōu)樽鹁础?
(二)指導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討論:是什么讓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又是什么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2.交流重點語句:
(1)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都是在寫母親,對母親的贊頌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為母雞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母愛所震撼,認識到天地間所有的母親都是英雄。這是對普天下所有母親的贊頌。)
(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作者用“不敢”來表明自己對母雞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的寫法特點
1.兩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都非常清晰。
《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gòu)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nèi)容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xiàn)。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xiàn)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5.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jié)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6.總結(jié):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五、作業(yè)布置
1.熟練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貓──古怪、可愛(圍繞中心句寫)\突出特點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
附:相關鏈接
1.詞語
如怨如訴:形容沒完沒了地抱怨、訴說。本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形容母雞拉長音的叫聲影響人的情緒,令人討厭。
趁其不備:趁人不防備的時候。文中指母雞在欺負自己的同類時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兇狠,讓人厭惡。
警戒:戒備。文中指母雞為了保護小雞的安全,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強敵,隨時準備作戰(zhàn),表現(xiàn)了這位雞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與辛苦,也表達了作者的敬意。
雞雛:幼小的雞。
顫顫巍巍:抖動搖晃的樣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動作)。
欺侮:欺負。
反抗:用行動反對;抵抗。
消瘦:形容身體極瘦。
凄慘:凄涼悲慘。
慈愛:(年長者對年幼者)仁慈而充滿憐愛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惡:è(兇惡、惡劣);ě(惡心);wù(可惡、厭惡);
差:chā(差別、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參差、參差不齊)。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二
《頤和園》
教學要求:
1. 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
豪感。
2. 利用校園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絡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增強對
頤和園的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 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重點詞句,會用“聳
立”“隱隱約約”造句。
5.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愛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網(wǎng)絡自主查尋,拓寬學生視野。
教學難點 :利用網(wǎng)絡制作一份“電子小報”并能用流暢的語言表述出來。
教學準備:網(wǎng)絡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
一、 介紹頤和園的有關資料。
二、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⑴自瀆課文。思考:作者抓住頤和園那些景物來描寫的?
⑵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每一自然段描寫的是什么?(段意)
三、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聳立 、掩映、 神清氣爽、 隱隱約約、蔥郁等詞的
含義。
四、 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五、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詳)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網(wǎng)絡查尋資料制作一份“電子小報”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頤和園是我國首都一處著名的景點那里歷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
游觀光的好去處。昨天,同學們隨老師走馬觀花初游了頤和園,已經(jīng)領略到了頤和園的美。誰來回憶,昨天的游覽路線?
二、出示游覽圖,復習課文描寫順序。
(學生復述,教師電腦演示)
提問:初游頤和園,你感覺怎樣?(美)課文一開始是怎樣寫的?(讀課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美麗的景色?
三、學生自讀課文,摘抄優(yōu)美詞句,體會課文的美。
1. 學生自讀課文勾劃出優(yōu)美詞句,說出美在什么地方。
2. 電腦輸入,感情朗讀。
過渡:經(jīng)過這樣一番描寫,再加上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讓我們感到頤和園更美了!
四、指導學法,明確學習目的,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學習方法:
⑴讀:找出描寫頤和園的優(yōu)美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⑵看:利用校園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查看相關圖片、錄象、文字資料。
⑶講:自己來作導游把美麗的景色描述出來。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解決些什么問題呢?
五、 聘請小導游。
1、分組: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2、推選“頤和園小園長”。
3、師:下面請小導游們到頤和園的網(wǎng)站上去收集資料,制作一份電子簡報,
向游客解說!(電腦出示制作步驟)(請學生讀)
制作步驟:㈠網(wǎng)絡瀏覽查尋相關資料。(網(wǎng)址:)
㈡復制圖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演示文稿。
(要求:每一小組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薦一名同學進行解說)
六、 網(wǎng)絡瀏覽查尋,收集資料制作電子作品,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頤和園網(wǎng)站上查閱收集相關資料,通過自主查閱協(xié)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電子簡報”理解課文內(nèi)容。)(重點難點)
七、 展示匯報,協(xié)作交流,演、講結(jié)合,理解課文內(nèi)容。(重點:二、四自然段)過渡:我們現(xiàn)在就跟隨小導游,去“頤和園”領略無限的風光。
(一)團長介紹(歷史等背景資料)(二)學習第二自然段。(長廊)
1. 組長匯報。(邊講邊演示)
2. 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3. 組員補充。
4. 游客質(zhì)疑,導游解答。
5. 理解課文內(nèi)容:
① 通過導游的講解,長廊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長)
② 課文中是怎樣來描寫的?請用筆勾出來。怎樣朗讀才能體會到長廊的
長?(學生讀)教師指正:哪些音要重讀?(電腦出示語句品讀)
③ 長廊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電腦演示幫助理解)“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千姿百態(tài)、各不相同……)
④ 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看……向兩旁看……)
⑤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長廊很美,為什么作者這樣描寫就讓我們感到長廊更美了呢?(寫作方法:用詞準確;抓住特點來描寫;按一定的順序來寫:從下→上→兩旁。還寫出了感受。)
⑥ 過渡:在長廊參觀真是美不勝收。我們不僅能看到五彩繽粉的彩畫,聞到淡淡的花香,還能享受微風的輕拂。
(三)第三自然段。(萬壽山)⒈導游解說。(山上景物)
2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3通過導游的解說你知道萬壽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點?你覺得這些怎樣?
怎樣的美?請你用書上的語言回答。
4學生質(zhì)疑。理解“聳立”的含義。(出示佛香閣圖片幫助理解)5過渡:那琉璃瓦光滑 透亮而且是黃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那
排云殿,一排排宮殿富麗典雅,光彩奪目。真是雄偉壯麗!(結(jié)合圖片演示)
(四)第四自然段。(在萬壽山上鳥瞰)(學生分小組自主學習)過渡:要是登上萬壽山,在山上俯看整個頤和園的景色那將是怎樣一番情
景呢?
1學生按照:讀—看—講的方法自主學習(電腦出示學習方法)
⒉質(zhì)疑品讀。(電腦出示優(yōu)美語句進行品讀)①品讀:蔥郁的樹叢……………朱紅的宮墻。
“蔥郁”是什么意思!蔥郁的樹叢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反復朗讀)
②品讀:昆明湖…………一塊碧玉。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點來寫?用什么方法來描寫的?(靜、綠、比
喻)這樣描寫你覺得怎樣?(美)現(xiàn)在我們就通過朗讀來體會昆明湖的美吧!(重點輕讀:靜、一鏡子、綠、一碧玉)(電腦出示相關資料)
③品讀:此時此刻……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體會“滑”的含義。(結(jié)合視頻理解)
3師:在萬壽上上能觀賞到這么美的景色,真讓我們大飽眼福。我們看看小導游會怎樣給我們解說呢!
4導游解說。5 過渡:水平如鏡的昆明湖倒映著翠綠的柳條,湖水顯得更綠了。置身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讓我們感到如入仙鏡,下面就請昆明湖的小導游們帶我們?nèi)ビ斡[。
(四)學習第五段
⒈小導游解說。每位導游只抓一處景物來講解:歷史—17孔橋—和小島……
⒉重點講解17孔橋: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點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讀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獅子多。)(結(jié)合視頻理解)
(五)齊讀第六自然段。(總結(jié)歸納:物多景美)八、剛才我們隨著導游在頤和園里細細地游覽了一番。那你最喜歡哪處景物呢?請你用幾句話寫出你的感受)(學生在電腦中完成)
九、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在頤和園里作了一次免費旅游。頤和園那絢麗多姿的美景讓人留連忘返,小導游們精彩美妙的解說更讓我們領略到了頤和園的無窮魅力。我們祖國有這樣秀麗的景色瑰麗無比的歷史文化,真讓我們感到驕傲自豪。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三
《頤和園》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按照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2.學難點借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出示幻燈片,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或出示一組有關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三、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劃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四、學習生字和要求寫的字。
1.學習生字:
識字教學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記清字形、了解字義。會給生字組詞。
(1)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① 用拆合法記“殿、眺、閣、聳”的字形。例如“殿”字。我們把它拆成三個部分,左上角是尸體的“尸”;左下角是個“共”字;右邊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殳”;再把這三個部分正確地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聲字構(gòu)字規(guī)律記憶“閣、雕”的字形?!伴w”屬于外形內(nèi)聲類,“門”形旁表意;“各”聲旁表音。
講解:聲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屬于哪一類的;有的就不能明確地表示出來。有的聲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準確地表示讀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學生在遇到形聲字時不要“念半邊”,要正確運用形聲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識字。
③ 用比較法(根據(jù)生字字形上的特點,找出一些與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間區(qū)別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記憶“栽、雕、賞”的字形。栽──裁──載;賞──黨──堂;雕──準──誰──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義、詞義;查字典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查字典使用工具書的這種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將終生受益。
2.解釋下列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tài)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內(nèi)層有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制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艷、發(fā)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廟宇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長方形欄板。
宮殿: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遠眺:往遠處看。
畫舫: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
蔥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六)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yōu)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二、明確作者的游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三、講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
(2)長廊的特點是什么?
(3)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nèi)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分層的結(jié)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一層: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2)學習第二層:長廊內(nèi)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nèi)容各不相同。讀句子;提問:畫的內(nèi)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边@說明了什么?
(說明畫的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學習第三層:長廊兩旁:風景宜人?!伴L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边@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shù)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注意: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chǎn)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四、講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fā)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齊讀全文。昨天我們領略了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的美景,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美景。
二、學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2)十七孔橋是怎樣的?(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tài)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tài)不一,這說明了什么?(獅子“姿態(tài)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教師在范讀時,要通過表情語氣的變化,感情的處理來加以體現(xiàn)。
(2)學生模仿練習。
(3)指名朗讀、齊讀。
三、默讀課文,體會游記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憽?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jié)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四、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五、檢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四
《漁夫的故事》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讀“規(guī)矩、膽瓶、笑逐顏開、金幣、自言自語、披頭散發(fā)、堡壘、鐵叉、違背、解救、無惡不作、榮華富貴、倒霉、恩將仇報、起誓、簡
短、口吻、下流無恥”等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zhàn)勝魔鬼的。
③理清文章脈絡,簡要地復述課文內(nèi)容。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又于《東郭先生和狼》的閱讀材料。
a案
●導入課文,激發(fā)閱讀興趣
我小的時候,就讀過《漁夫的故事》,好長好長的一個故事。多少年過去了,我還難忘故事中的漁夫和魔鬼。你們想讀這個故事嗎?今天我們就根據(jù)這個故事,開展“一分鐘故事比賽”,比一比誰能把長故事變成短故事,講得繪聲繪色。
●自己讀書,了解課文內(nèi)容,練習簡要講
●講故事比賽
①小組初講,評出故事選手,參加班級比賽。
a.商定比賽評價規(guī)則。
師生一起討論商定,大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評價:抓住故事主要內(nèi)容,講得流暢完整,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內(nèi)。
b.小組比賽。
②全班比賽,評出優(yōu)秀小組。
●拓展閱讀,鼓勵課外閱讀
①讀資料袋,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②故事導讀:我國民間也流傳著一個故事,與《漁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處。《漁夫的故事》是講智慧的漁夫戰(zhàn)勝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薦大家讀的故事,則是講智慧的農(nóng)夫收服了狡猾兇狠的狼。想讀一讀嗎?
③讀《東郭先生和狼》,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和與《漁夫的故事》的相似之處。
附故事:
東郭先生和狼
晉國大夫趙簡子率領眾隨從到中山去打獵,途中遇見一只像人一樣直立的狼狂叫著擋住了去路。趙簡子立即拉弓搭話,只聽得弦響狼嚎,飛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趙簡子非常惱怒。他駕起獵車窮追不舍,車馬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這時候,東郭先生正站在馱著一大袋書簡的毛驢旁邊向四處張望。原來,他前往中山國求官,走到這里迷了路。正當他面對岔路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躥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憐地對他說:“現(xiàn)在我遇難了,請趕快把我藏進你的那條口袋吧!如果我能夠活命,今后一定會報答您?!?/p>
東郭先生看著趙簡子的人馬卷起的塵煙越來越近,惶恐地說:“我隱藏世卿追殺的狼,豈不是要觸怒權(quán)貴?然而墨家兼愛的宗旨不容我見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說著他便拿出書簡,騰空口袋,往袋中裝狼。他既怕狼的腳爪踩著狼頷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壓住了狼的尾巴,裝來裝去三次都沒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軀,把頭低彎到尾巴上,懇求東郭先生先綁好四只腳再裝。這一次很順利。東郭先生把裝狼的袋子扛到驢背上以后就退縮到路旁去了。不一會兒,趙簡子來到東郭先生跟前,但是沒有從他那里打聽到狼的去向,因此憤怒地斬斷了車轅,并威脅說:“誰敢知情不報,下場就跟這車轅一樣!”東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說:“雖說我是個蠢人,但還認得狼。人常說岔道多了連馴服的羊也會走失。而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況一只不馴的狼呢?趙簡子聽了這話,調(diào)轉(zhuǎn)車頭就走了。
當人喚馬嘶的聲音遠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說:“多謝先生救了我。請放我出來,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卻改口說:“剛才虧你救我,使我大難不死。現(xiàn)在我餓得要死,你為什么不把身軀送給我吃,將我救到底呢?”說著它就張牙舞爪地向東郭先生撲去。東郭先生慌忙躲閃,圍著毛驢兜圈子與狼周旋起來。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東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對狼說:“我們還是按民間的規(guī)矩辦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說你應該吃我,我就讓你吃?!崩歉吲d地答應了。但前面沒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問杏樹。老杏樹說:“種樹人只費一顆杏核種我,20年來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實、賣我的果實,享夠了財利。盡管我貢獻很大,到老了,卻要被他賣到木匠鋪換錢。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撲向東郭先生,這時正好又看見了一頭母牛,于是又逼東郭先生去問牛。那牛說:“當初我被老農(nóng)用一把刀換回。他用我拉車幫套、犁田耕地,養(yǎng)活了全家人?,F(xiàn)在我老了,他卻想殺我,從我的皮肉筋骨中獲利。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聽了又囂張起來。
就在這時來了一位拄著藜杖的老人。東郭先生急忙請老人主持公道。老人聽了事情的經(jīng)過,嘆息地用藜杖敲著狼說:“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講父子之情嗎?為什么還背叛對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辯地說:“他用繩子捆綁我的手腳,用詩書壓住我的身軀,分明是想把我悶死在不透氣的口袋里,我為什么不吃掉這種人呢?”老人說:“你們各說各有理,我難以裁決。俗話說‘眼見為實’。如果你能讓東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裝一次,我就可以依據(jù)他謀害你的事實為你作證,這樣你豈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興地聽從了老人的勸說,然而卻沒有想到在束手就縛、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東郭先生的利劍。
●作業(yè)
①回去任講一個故事給家人聽。
②讀讀記記:
規(guī)矩膽瓶金幣堡壘鐵叉違背解救倒霉起誓簡短口吻
下流無恥笑逐顏開自言自語披頭散發(fā)無惡不作榮華富貴恩將仇報
b案
●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①從圖入手:(播放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覺漁夫此時怎樣?你推測事情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呢?
②導語:圖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個故事,名字叫《漁夫的故事》。正如同學們看到的一樣,故里講述了漁夫和魔鬼之間的事。漁夫是怎樣遇見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個故事,一定會吸引你的。
●自讀故事,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①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②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漁夫救了魔鬼,魔鬼為什么要殺害漁夫呢?你對漁夫有什么看法?
③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交流討論
①指名讀課文,認讀生字。
②交流思考的問題。
a.交流魔鬼為什么要殺漁夫。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魔鬼說的話是真的嗎?使學生明白,魔鬼是兇惡和狡猾的,魔鬼的殺人本性是不會改變的,魔鬼是不懂得報恩的。引導學生讀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對漁夫的看法。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根據(jù)情況對學生點撥:漁夫戰(zhàn)勝魔鬼,憑的是什么?你是從哪看出來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會上當呢?指導學生讀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讀出漁夫的智慧。
總結(jié):看來,漁夫說的沒有錯。人的智慧是能壓制妖氣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戰(zhàn)勝邪惡的。從漁夫的身上,我們領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創(chuàng)設情境,口語交際
①情境(多媒體播放家門口漁夫和妻子的對話圖):收服了魔鬼的漁夫,拖著漁網(wǎng)回到了家。妻子見他空手而歸,就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條魚都沒打上來?”漁夫說;“你聽我慢慢講講海邊的故事吧。”漁夫的妻子說:“說吧,可要簡短點,我還要去織漁網(wǎng)呢!”想想漁夫會怎樣簡短地講給妻子聽?
②情境(多媒體播放一群人圍住漁夫圖):傍晚,漁夫把打魚的人們都叫到一起,又會怎樣跟他們講魔鬼的事?漁夫們又會說什么?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篇五
《長城》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jié)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3.學生書寫。
三、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3)小組討論,并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nèi)容,想想哪些內(nèi)容圖上已經(jīng)畫出來,哪些內(nèi)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墻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么地方?
五、鞏固練習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一個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變化?
4.學生發(fā)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全班齊讀。
7.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jié)學習體會。
1.感情去朗讀課文。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41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