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少年生活的作文篇一
大美新疆,自然是美景之鄉(xiāng)。喀納斯、那拉提、天山天池、可可托海、天山大峽谷、葡萄溝……一想就能羅列出一串景區(qū)名字。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景區(qū)是喀納斯。那里山巒疊翠,草木蔥蘢。美麗的喀納斯湖水隨著光線和天氣的變化而改變,一會兒像一池翠玉,一會兒似一塊藍晶,一會兒又如五彩斑斕的飄帶,令人稱奇。最讓我好奇的是喀納斯“湖怪”之說,后來看了新聞報道才知道,“湖怪”有可能是一種叫哲羅鮭的冷水魚,但神秘的喀納斯湖依舊令我遐想聯(lián)翩。
新疆是美食之鄉(xiāng)。阿克蘇的冰糖心蘋果、庫爾勒汁多肉細的香梨、吐魯番品種繁多的葡萄、葉城顆顆晶瑩的石榴……每年從四月到十月,水果輪番上市,讓你領略瓜果之鄉(xiāng)的甜蜜。在新疆,抓飯、羊肉串、烤包子、大盤雞……各種美食沖擊你的味蕾,讓你體會新疆美食的無限魅力。
新疆是民族團結之鄉(xiāng)。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建設美麗家鄉(xiāng)努力奮斗。在校園里,各民族同學情同手足,一起學習,一同玩耍,共譜和諧曲。
新疆是奮進之鄉(xiāng)。從土坯平房到整齊劃一的樓房,從泥濘土路到寬敞筆直的柏油路,從出行不便到路網縱橫高鐵馳騁,從居民傍晚閑在家中,到百姓舞臺、培訓夜校人頭攢動,我的家鄉(xiāng)也跟隨時代的步伐奏響奮進的華章。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年代的烽火硝煙,但我通過學習歷史了解了祖國曾經的滄桑。如今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著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目睹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我為祖國自豪,也為家鄉(xiāng)驕傲!
我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也深知只有奮斗才能獲得幸福,這就是我前進的動力。我準備好了,為報效祖國和建設家鄉(xiāng)而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
少年生活的作文篇二
學習目標
1.閱讀
(1)識記、理解、掌握本單元的重點字詞。
(2)抓住小說這一文學樣式的體裁特點,學習閱讀小說的方法。
(3)了解社會背景,把握小說主題。
(4)培養(yǎng)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閱讀小說的水平。
(5)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增強語言運用能力。
2.寫作
(1)學會心理描寫。
(2)發(fā)揮想像力,進行探究,改寫原文情節(jié)。
3.口語交際
(1)抓住文中富有哲理的話,結合社會和人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2)針對課文提到的某些現(xiàn)象,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法指導
1.單元聚焦
本單元選編的是一組寫少年生活的小說。這里所說的寫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獨之旅》《心聲》這樣,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為中心的。
《故鄉(xiāng)》寫故鄉(xiāng)人物的變化,但是描寫少年閏土的片段歷來膾炙人口,讓人印象深刻。
《孤獨之旅》寫一個孩子在牧鴨生活中成長的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寫菲利普夫婦對弟弟的無情寡義,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xiàn)這人間悲劇,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對社會的某種認識。
《心聲》所觸及的是當前的一些教育問題。
2.閱讀建議
(1)閱讀小說,先要抓住故事情節(jié)。由分析故事情節(jié)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題。
(2)抓住典型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典型環(huán)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要素,是社會現(xiàn)實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由典型環(huán)境可以推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題。
(3)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典型人物的外貌、語言、心理、動作,從而分析出人物性格。典型人物形象是一類人的代表,又有獨特的個性。應分析他與同類人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尤其注意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思想,還要由此分析作品的社會意義,挖掘主題思想。
(4)了解作家的寫作背景和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文化背景,來推理出人物性格和小說主題。
(5)品味關鍵語句。
3.相關知識
(1)魯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99年去南京求學,1902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先學醫(yī),后棄醫(yī)從文。立志通過文學影響,改變國民精神,推動社會改革和進步。1906年在日本東京從事文學活動,翻譯俄國、東歐等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1909年回國,先后在紹興、杭州任教。辛亥革命后,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官員,并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任教。1918年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同年5月,發(fā)表了《狂人日己》。從此,他一直走在新文化的前列,陸續(xù)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和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作品。1926年8月因支持學生愛國運動被反動當局通緝,以后相繼到廈門大學、廣州大學任教。1927年10月回到上海,1936年10月在上海逝世,全部作品收集在《魯迅全集》中。
“魯迅”的筆名是1918年他在《新青年》雜志五月號上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啟用的。從此以后,“魯迅”的名字揚名四海,盡人皆知。魯迅為何取這樣的名字呢?1920年底魯迅跟許壽棠見面時對此作了解答,他說:“因為《新青年》編輯不愿意有別號一般的署名,我從前用過‘迅行’的別號是你所知道的,所以臨時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取‘思魯而迅速之意’”。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取名“魯迅”充分表達了他對母親、祖國的熱愛,以及時刻不忘奮力前行的嚴格要求。
(2)小說簡介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
小說中的人物: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要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種多樣:既可以概括介紹,也可以具體描寫;既可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也可以描寫人物的外貌;既可以描寫人物的行動和語言,也可以插入適當?shù)淖h論;既可以正面著筆,也可以側面烘托。
小說的情節(jié):小說的情節(jié)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有的還把高潮、結局提到文章的開頭,這種寫法叫倒敘。小說主要通過情節(jié)來展示人物性格,并表現(xiàn)主題思想。
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主題思想服務的。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可分為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其中社會環(huán)境描寫更為重要。
情節(jié)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展開,人物也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活動的。
少年生活的作文篇三
全然不顧眼前一切的日子,剎時結束;就是擁有無數(shù)的金錢,至高的權利然后度過虛有的青春年華,最后仍無法逃過死亡,說實話,鄙視這樣的人生,又哪來的美好呢。送報少年"就叫它。還沒等我問,她先說了:"這兩天,我光顧著跟小朋友玩了,把我的布娃娃都餓壞了,你看看,她都哭了?
我家住在六樓,每天清早八點多鐘的時候,便有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急急地趕上樓來。不論晴天雨天,他都來得很準時。門若沒開,他就輕輕地把報紙塞進報筒。門若虛掩著,他會禮貌地喊一聲:“萬老師,報紙來了!”
我曾與他聊天,得知他每天凌晨5時起床,為200多戶人家送報,而且都是樓房住戶,他每天要爬18000級臺階。
驕陽似火,送報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騎著車子穿街過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襯衣就濕透一大截,車鈴卻撥弄得很快活。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報來時對我說:“今天報上刊登了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蔽颐φf聲謝謝,少年便下樓去了。兒子聞聲從床上爬起,接過報紙匆匆地翻閱,高興地說:“我可以上郵電大學了?!?/p>
我既高興,又對兒子的少爺做派很不滿意。八點多鐘還穿著睡衣,臥室里的空調一直呼呼作響。每天千呼萬喚才起床洗漱,然后,打開電視,靠在沙發(fā)上一邊喝牛奶,一邊不停地換電視頻道……我說:“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一下,但不能天天這樣睡懶覺,一個青年有沒有抱負,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p>
兒子不屑地說:“你的觀念早過時了?!?/p>
我說:“你看看人家送報的少年,每天5時就起床?!?/p>
兒子笑得更干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紀第一代之驕子,我進了大學,還要攻讀碩士、博士,還要出國留學?!?/p>
轉眼到了8月底,兒子接到郵電大學的入學通知書,高高興興地清點行囊準備上學。這天8時剛過,送報少年準時出現(xiàn)在門口,他把報紙交給我后,笑吟吟地說:“萬老師,從明天起,這報紙還是由我爸爸送。”
我隨口問:“那你呢?”少年說:“我被北京大學錄取了,明天去上學?!?/p>
我驚訝地不知說什么,那少年又補充道:“我爸爸是個下崗工人,身體不大好,以后若送遲了,請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一躬,便下樓去了……
少年生活的作文篇四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在故鄉(xiāng)小鎮(zhèn)讀小學五年級時,在老師的輔導下,班上的幾名同學演出了一出小歌劇。劇名已是淹沒于時光深處,但是劇情和劇中的一段唱詞,以及劇中人物的扮演者卻清晰地留在了我的記憶里。
那是一出歌頌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和反映階級斗爭的歌劇。幕啟時,在勞動中建立了愛情關系的一對青年男女,在山上一棵大樹下相依相偎,偶偶私語。姑娘的爹爹滿懷喜悅之情拿枝柳條登場唱道:
高高的山上一棵樹,
樹底下坐著兩個人,
一個是放羊的小伙子,
一個是——養(yǎng)蠶的好姑娘。
最后一句中的“一個是”與“養(yǎng)蠶的好姑娘”唱音抻得很長。
姑娘看見父親撞見自己與戀人的親密樣子,嬌羞地喊了聲爹。父親很滿意自己的女兒能和忠厚勤勞的放羊小伙子相親相愛,他祝福兩個年輕人即將開始新生活。三人站在山頂,指點山下發(fā)生了巨變的小山村,暢談合作化美景,心中充滿了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豪情。忽然,小伙子發(fā)現(xiàn)一個反穿皮襖的人鉆進自己放牧的羊群,持刀企圖殘害合作社的羊只,三人一起與這個壞分子展開搏斗,擒獲了披著羊皮的階級敵人,保護了集體財產。
扮演小伙子的是瘦瘦臉上嵌著一個高鼻梁的gao yun li。gao住在小鎮(zhèn)南街,姐姐是小鎮(zhèn)業(yè)余劇團里的坤角兒,曾在評劇《秦香蓮》中演過公主。大概是受家庭影響,小小年紀的gao也會在學校唱幾句二人轉或拉場戲。養(yǎng)蠶姑娘的扮演者叫tang gui rong。tang長得漂亮,會打扮,那時如果評?;ǎ℃?zhèn)中心校非她莫屬。tang很會演戲,聽說她離校后常在業(yè)余劇團演出。當然,這是我們小學畢業(yè)以后的事了。養(yǎng)蠶姑娘的父親由ai hong gui扮演。ai住在小鎮(zhèn)北街東面一個大院里,據(jù)說由于掌管家族大權的老家長不允許分家,他家老老少少一直共同生活在一個院落里。那個年代,這種生活方式已很鮮見,更何況ai家家族之大,在一條街上很有聲望,ai家因此而成了小鎮(zhèn)上兄弟和睦相處的典范。ai小名取自出生時的體重,叫八斤子。先天的體質和常年的家務勞動,給了他一身力氣。我倆常常結伴去割柴,比力氣論農活,我是不能與之相比的。演壞分子的叫zhao kui xiang。zhao也住南街,個頭還沒tang高,較瘦小。其長相演反派人物很相當。
不知是由那出小歌劇加深了我對這幾位小學同學印象,還是由對這幾位同學之印象聯(lián)想起那出小歌劇,我中年之后每次回故鄉(xiāng),都能想起這出戲的戲里戲外往事。漫長的光陰逝去,gao yun li、tang gui rong二人從未見面,住我父母家東面不遠處的ai hong gui走上大街,與回鄉(xiāng)的我碰面幾次,大多時候我們只是交臂而過或簡單打個招呼。
此時的ai,頭發(fā)花白,歲月在他額頭和眼角刻下了一道道皺紋,少年時臉蛋上的兩個小酒渦深深凹陷下去,原來的胖胖圓臉拉長了,顴骨非常突出,牙齒脫落得參差不齊,嘴唇周圍長滿了花白胡須。他那拿著鋤鎬農具或鋼釬鐵錘打石工具的手很粗礪,手背上凸起了根根青筋。這時我就想,我記憶中戲里的老人總是年輕著,可如今那位少年卻真的老了。不知他還記不記得自己演過的小歌劇,還會不會唱“高高的山上一棵樹”了。由ai又想那個放羊小伙子和養(yǎng)蠶姑娘及壞分子,他們今在何方?他們還記得自己當年的少年舞臺往事否?
屈指算來,從那時至今已四十多年了,這么久遠,行走在故鄉(xiāng)土地上的腳印都沉沒在歲月深處了。奇怪的是,我并不是舞臺藝術愛好者,且又五音不正,是個名副其實的音樂門外漢,但是這出頗有時代烙印的小歌劇竟不時浮上心頭,并且仍能哼唱出劇中姑娘父親登場時那幾句唱詞,特別是最后“一個是——養(yǎng)蠶的好姑娘”一句,唱詞唱腔記得真真切切。
是少年時代的美好時光給了我如此深刻的記憶,還是一出小歌劇讓我感受到了少年時代的美好?我有些分辨不清。
哦,我的少年時代學生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68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