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舞龍舞獅心得體會(案例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07:31:06
熱門舞龍舞獅心得體會(案例17篇)
時間:2023-10-28 07:31:06     小編:紫薇兒

寫心得體會是一個評估自己學習和工作成果的方式。在寫作心得體會時,可以先梳理自己的思路,做好提綱,并逐條羅列出所要表達的觀點和結論。每一篇心得體會都是作者通過自己的認識和體驗進行總結和概括的,值得一讀。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一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聽姥姥說外面會有舞龍、舞獅的表演。我很想去看,就纏著姥姥帶我出去玩。

一出小區(qū),外面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我和姥姥艱難地在人群里穿行著。這時我隱隱約約聽到有打鼓的聲音,循聲找去,只見曹丞相府外圍了一圈厚實的“人墻”。小孩子們站在車上或騎在大人脖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則伸長了脖子往里張望。我更好奇了,一心想去探個究竟,于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鉆進人墻,站到最前排。只見一些老頭老太太在一旁敲鑼打鼓,兩只獅子在中間跳來跳去。這兩只獅子長得很好看,眼睛又大又圓,特別精神,血盆大口一張一合,下面掛著柔軟的胡須。兩只獅子一金一銀,因為頭太大,占了整個身體的四分之一,看起來有點笨。

我正在打量兩頭獅子,金獅卻大搖大擺地向我跑來,猛地沖我搖晃笨重的頭,大眼睛瞪著我,我嚇了一跳。獅子得意洋洋地走了?!斑@獅子真淘氣?!蔽蚁搿R粫航皙{后腳一蹬跳上了高臺,銀獅隨后也跳了上去。金獅躍躍欲試,直起身子縱身跳下來,順勢叼走了紅繡球。臺下爆發(fā)出排山倒海般的掌聲,還伴隨著陣陣叫好。金獅落地后搖頭擺尾,叼著紅繡球向銀獅炫耀。銀獅有些害怕,在臺上猶豫,觀眾給予銀獅掌聲鼓勵,銀獅壯著膽子站了起來。“撲通”,銀獅的頭栽了下去。人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誰知銀獅又安然無恙地站了起來。原來它根本沒有跌倒,是在跟觀眾開玩笑呢!金獅也縱身跳了下來,兩只獅子在地上扭作一團,引得人們捧腹大笑。正當精彩的時候,姥姥來叫我,說該回家吃飯了,我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一路上,剛才舞獅的情景一一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實在太精彩了。同時,我不得不感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真希望時間可以倒轉,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獅。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二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春節(jié)舞龍燈一直是中華民族流傳許久的民間傳統(tǒng)。

清麗雋秀的江南小鎮(zhèn),是承載著我童年回憶的地方。每逢過年,我最盼望的就是回老家,看舞龍燈,和同齡的玩伴成群結隊地吃著冰糖葫蘆、舉著棉花糖,歡快地擠在一片鑼鼓喧天中。換上喜慶彩衣的人們舉著龍,輕輕一揮,那龍便活靈活現(xiàn)地隨著他們的步伐擺動,一蹲、一起、一跑,就做出了“金龍噴水”的動作;豎起柱子,帶領龍身一躍,這叫“雙跳龍門”;兩條龍交錯著追逐彩球,一龍高聳騰躍,一龍低臥盤旋,便是最為經(jīng)典的“二龍戲珠”……我們跟著龍燈跑著,鬧著,大人們圍著拍手叫絕,鎮(zhèn)上的鞭炮聲和人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

舞龍的熱鬧歡快景象從那時起,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難忘的回憶。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舞龍的人數(shù)越來越少,人們似乎也不再熱衷于欣賞舞龍了。少了那支激情澎湃的舞龍隊,街上似乎冷清了不少,年味兒也淡了許多。

去年春節(jié),我又聽到了那熟悉的的喝彩聲和鑼鼓聲,走近喧嚷的人群中,定睛一瞧,是表哥和一群年輕小伙在排練舞龍!他們配合默契,龍燈在他們手中變得靈動而生機勃勃,只見龍騰翔躍、蜿蜒波動,依舊是那些熟悉的招式,卻多了份朝氣與活力。這條龍活靈活現(xiàn),雙眼炯炯有神,搖擺中的長長身軀更是氣勢磅礴。一旁指導的大伯笑呵呵告訴我,“這兩年傳統(tǒng)文化成了潮流,鎮(zhèn)上的年輕人趕著來報名,他們還拍了視頻發(fā)到網(wǎng)上,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我們舞龍啦,聽說咱們舞龍隊還成了網(wǎng)紅嘞……”

透過大伯眼中閃爍的光芒和舞龍小伙們熱情的表演,我似乎看到了小鎮(zhèn)人們的美好生活,看到了民俗的傳承和發(fā)揚。舞龍的民俗代代相傳,歲歲年年傳遞著人們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華美的龍燈之所以重新散發(fā)光彩,是因為年輕的力量用了一種別樣的方式,讓所有人看到,我們是龍的傳人!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舞龍燈,將不再只是回憶。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三

我又一次,有幸看到舞龍。

那是去年的春節(jié),已好久沒去一回外婆家了。我認為那里才能找尋到這個城市僅存的年味。巷子里華燈高照,喧鑼打鼓,熱熱鬧鬧,父老鄉(xiāng)親們圍在巷口談天說地,拉扯家常。晚上八點左右,“舞龍”隊伍出動,在華燈的映照下翩然起舞:時而似灑脫長龍,藏匿云端;時而又盤龍四望,著實奪人眼球。

小時候,我是看過幾次舞龍的。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那時的我,將這“長龍”誤以為是真正傳說中的神龍呢。外婆給我講龍?zhí)拥墓适拢屛覍@“長龍”充滿著遐想,每回都要擠在人群中觀看,邊看邊歡呼,那真叫一個“熱血沸騰”!

阿舅是舞龍的好手。每回春節(jié),“村長”總要來請阿舅去呢。他長得并不是很高,但極壯實。小時我看過幾次阿舅舞龍的樣子,雖挺久遠了,但是還是讓我印象深刻。

一陣敲鑼聲把我的思緒拉回來。只見一條“長龍”從人海中快速地穿了出來,勢如破竹。遠遠便看到阿舅在舞龍頭,他們高舉著明火如炬的龍,在場地里游走著。頓時,尖叫聲,拍照聲響成一片,巷子里沸騰了。阿舅賣力地抖動龍頭,“長龍”升空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有著一種勢不可擋,沖向夜空的氣勢。

我霎時便看呆了,那條渾身金黃的長龍已不再是茶余飯后取樂的道具,而是人們歡度佳節(jié)的寄托,是大家團結一心的體現(xiàn),更是所有人對春節(jié)的美好期愿。而那條長龍,不正是我們蒸蒸日上的中國嗎?這龍,已不再是一條被人操控的假龍,而是一條有神、有魂、有魄的中華龍。

舞龍仍未停止,阿舅率領整個舞龍隊更是健步如飛。我激動地大喊鼓掌。隨即,鼓聲一陣高過一陣。在鼓聲中,龍越升越高,終成盤龍。倏地,鼓聲戛然而止,威龍站立在天地之間,氣吞山河!

舞龍大會精彩落幕。

那飛揚的長龍,矯健的舞龍大師們永不謝幕。

雖春節(jié)已過,但耳畔仍響起喧天鑼鼓!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四

今天,老爸媽媽帶我去看舞獅。第一個出場的隊是廣西隊,舞獅隊有打鼓的,敲鑼的,他們在旁邊。獅臺上一個拿著彩球,另外四個人戴上獅子的頭,有紅色獅子、金色獅子和綠色的,獅頭上的眼睛還會眨巴眨巴,很逼真。舞獅的人要翻跟頭,還要逗獅子。表演出獅子的人要模仿獅子的動作撲、跳、滾,還要跳上比人還高幾米的臺子和柱子,在柱子上跳,那個舞獅人騎在獅子的背上,你別說我也會,他們可是站在高高的柱子上表演的呀!

表演精彩時候觀眾都會給他們熱烈的掌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隊,是因為他們的表演很精彩。我一共看了四個節(jié)目,因為明天還要上學,所以我吵著要回家。舞獅表演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這真是難忘的一個晚上,難忘的.一次表演。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五

今年的大年初一,聽說在鎮(zhèn)府有獅子舞表演,我就非常興奮,剛吃完中午飯,就迫不及待的叫爸爸帶我去看。

到了鎮(zhèn)政府,雖然天上下著毛毛細雨,但觀看的人還是很多,我和爸爸占據(jù)了位置后不久表演就開始了。共有十只獅子子分成東西兩隊,有紅的、黑的、黃的,顏色和形態(tài)不一,隨著后面震耳的鑼鼓聲舞開了。舞獅子子的人十分賣力,舞的非常逼真,時而站起,時而趴下,頭不停的搖動,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搖一擺的,贏得人們熱烈的掌聲。

到了精彩的采青了。采青是用一條紅繩子,間隔的綁上一些紅包,最后面是用生菜、桔子和一個大紅包綁在一起,從樓上一段一段慢慢地放下來,舞獅子子的人要用凳子疊起來或用梯子,邊舞邊爬上去,在舞獅子子過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見各只獅子子在“青”面前愉快地舞動,突然的一躍而起,將“青”一口吃掉,到最后,吃掉生菜后將它咬碎,灑向周圍。我問爸爸這是什么意思?爸爸說:“生菜和桔子就是“生財”、“大吉”的意思,灑向周圍就是將這些愿望送給大家?!?/p>

舞獅子子表演就在高潮中結束了,留給了我們無窮的回味與快樂,我也知道了舞獅子子表演作為民俗的'含義:國泰民安,吉祥如意!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六

放假了,同學們回家的回家,玩的去玩了。唯有我們學院舞龍舞獅隊的隊員們還在每天堅持訓練,一天兩練。

高高的條凳架在半空中,領師員握著繡球引導著一對霸氣十足的雄獅在兩米多高的條凳上上下竄跳,忽上忽下,時而站立,時而下俯。

因為和我搭檔的獅頭出去比賽了,我只能在一旁看著大家訓練,心里實在是癢的厲害啊.........

說實在的,我們可以說都是各個省、市中優(yōu)秀的運動員聚集在一起的。而龍獅隊又是從這些人選出來的優(yōu)秀者,看來練好龍獅也不容易了。這是真話,不管武術在好,兩個人要是不能把勁合到一起,個人在出色也是白練了。

舞龍舞獅是中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其中孕育著中華文化。我越來越開始喜歡舞龍舞獅了,雖然這個假期不能全力投入到練獅子上,但是我們著對獅子一定會保持龍獅隊中的第一獅!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七

舞獅,是中國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聲下,裝扮成獅子的模樣,作出獅子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動作,給人們展現(xiàn)出一副活靈活現(xiàn)的樣子的。

舞獅的起源,傳說不一。神話傳說以前山中出現(xiàn)獅子,下山吃掉村民,后來有村民殺掉了獅子,模仿獅子的形態(tài)而形成了舞獅:亦有傳說是村民制作了紙扎的獅子和用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了舞獅。

而至今的舞獅主要分為南獅和北獅。近年也有將兩種獅子合二為一,主要用南獅的獅子,北獅的步法,被稱為“南獅北舞”。

“咚咚當當”……鑼鼓聲敲響了,舞獅表演開始,只見一只紅白色的“獅子”跑了出來,先是在周圍走一轉,像在跟人們迎賓,然后向前奮進,不到十秒,來了個“踩梅花樁”,跳上了樁子,接著,來了個“高臺飲水”…..看著那些驚險的動作的,我不驚為“獅子”擔心。最后,到“采青”這部重頭戲了,而“采青”象征吉祥如意,如果沒有了“采青”,那“獅子”所演的戲就沒有意義了?!蔼{子”先是眨眼和扇耳朵,隨后快速地跳上的高臺,踩上樁子取到了“采青”。“獅子”的精彩表演讓全場觀眾熱烈的鼓掌,而我也忍不住為“獅子”而拍掌的。

觀看完舞獅,使我精神百倍,變得神采奕奕。而“醒獅”就是獅子一年四季都在睡覺,到春節(jié)期間,要點睛喚醒獅子,獅子醒后要敲鑼打鼓在鄉(xiāng)間行走,寓意驅趕各種害獸以及邪魔妖道,保四方平安與發(fā)達。

舞獅的文化價值意義深遠,希望這種民族藝術能繼續(xù)傳承下去。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八

獅子舞,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子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jù)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獅子舞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子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子舞是五世紀時產(chǎn)生于,后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jù),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子舞已成為盛行于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zhí)紅拂子,謂之獅子子郎,舞太平樂曲?!痹娙税拙右住段鳑黾俊吩娭袑Υ擞猩鷦拥拿枥L:“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子??棠緸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痹娭忻枋龅氖钱敃r舞獅子子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獅子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獅子舞以表演“武獅子”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子”。小獅子一人舞,大獅子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子子頭,一人彎腰舞獅子子身和獅子尾。舞獅子子人全身披包獅子被,下穿和獅子身相同毛色的綠獅子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子子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子極為相似。引獅子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子。獅子子在“獅子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子舞以表演“文獅子”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子以廣東為中心,并風行于港澳,東南亞僑鄉(xiāng)。南獅子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子子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子被而舞。和北獅子不同的是“獅子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彩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子,以此舞出各種優(yōu)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子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子”,廣州、佛山的“大頭獅子”,高鶴、中山的“鴨嘴獅子”,東莞的“麒麟獅子”等。南獅子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子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子”。黑須紅面獅子,人稱“關公獅子”,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野缀毆{子,動作粗獷好戰(zhàn),俗稱“張飛獅子”。獅子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鎮(zhèn)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jié)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獅子舞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九

舞獅子,舞龍是我們過年要舉行的一個項目,今天我們又看到了舞獅子和舞龍。

今天,爸爸單位上組織了舞獅子,舞龍,我可高興了,早早地起了床,刷了牙,洗了臉,吃了飯,便和爸爸就趕到了辦公大樓,正好趕上了舞獅子的時間,這些“獅子”“龍”可愛極了,和以前的“獅子”,“龍”不一樣了。

現(xiàn)在的“龍”,“獅子”更可愛了,我和爸爸一直跟著“龍”和“獅子”,越看越開心,最后在我們家那里結束了。

爸爸說明年他們還要來,我真希望明年快點來到!舞獅子,舞龍真好看真讓我難忘。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十

7月17日我在路上看到一家酒店開業(yè),他們請來"金龍舞獅團".

鼓聲一響,有一條金黃色的舞獅像哥哥,還有一條紅色的舞獅像妹妹.兩條獅子你親我,我舔你,你給我抓癢,我給你抓癢,真熱鬧。一會兒,哥哥好像對妹妹說:“看好?!闭f完就到用六張桌子筑成的三角形的山上,它站在最高的地方,把身子抬起,頭往下一沉,上身掉下來,就像從懸崖上掉下來一樣。妹妹也大著膽子上來,它們還換位子,一起下去。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十一

“咚咚鏘,咚咚鏘?!边@是哪兒傳來的鑼鼓聲響,敲的何等激烈呢?咦,怎么了發(fā)生什么大事了,馬路上的行人咋人山人海了呢?現(xiàn)在才剛到吃飯的時間,這些人都記著干嘛去呢?“?”在我的心頭油然而生,我的好奇心越來越強,我不顧上吃飯了,便放下飯碗,與外婆一起隨著人潮來到了一座廟會里,鑼鼓聲越來越響了,就在這里面。哦,我以為干什么呢,原來就是元宵快到了,“舞獅”耶!我跟著外婆慢悠悠的來到里面,哇,里面金碧輝煌,燭火通明,四面八方的村名們也都來觀看表演舞獅子。放眼望去,站在火燭前的一排大漢都是干什么的?手里拿著鑼鼓等樂器,“咚咚鏘,咚咚鏘”大漢們開始奏樂了,只見三個老頭兒,兩個穿著花花綠綠的褲子,而另一個則是手里拿著紅球,也就是獅子球。開始舞獅了,兩個穿著花褲的老頭鉆進了獅體,褲衣剛好合身成了只大獅子,鼓聲鑼聲撮合在一起成了舞獅聲,人拿著獅球吆喝了一聲,獅子就跟著獅球跑了起來,獅子好像怒火了,雙腳在地上蹬得地動山搖,接著便是前面雙腳抬了起來,然后就追著獅球奔個不停,好像在說:“這球本來就是屬于我的,快還給我!”最后就直接上去搶了,可人卻偏不給,還說:“如果還給了你,那么你就得和我好。

于是獅子就答應了。人就牽著獅子,來到佛殿的老爺(佛)的面前拜了三拜,也不知道干什么,難道是想讓老天給他們做約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了這個舞獅,我想起了兒幼時與伙伴鉆在被窩下一起舞獅,那時還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學著大人一起舞著舞著,轉眼間便長大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有點好笑!哈哈!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十二

過新年呀,咚咚咚咚鏘,喜洋洋呀,咚咚咚咚鏘,鞭炮聲聲鑼鼓響,咚鏘咚咚鏘!大街小巷喜洋洋呀,幸福的生活甜呀甜又香,咚鏘咚鏘咚咚鏘!

今天是正月十六,我和媽媽一起去看舞龍舞獅的表演。我們在路上遇到了宋夢博和她的媽媽,我們一起往前走。到了濱河公園的大門口,表演的人很多。他們都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有的`在敲鑼打鼓,有的在扭秧歌,有的在舞龍舞獅,有的在耍旱船,有的在抬花轎,好熱鬧?。∷螇舨┑膵寢尀槲以诤荡赃呎樟艘粡埾瘢€為我和宋夢博在大鼓旁邊合了一張影。

我們玩了一會兒,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十三

國慶長假里,我和家人一齊到柳城崖山景區(qū)旅游,觀看了一場高難度的雜技表演dd梅花樁舞獅。

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絨獅dd由兩位專業(yè)演員扮演。“獅子”在一旁“抓腮撓背”,他的正前方就是由鐵柱排成的四組高低不一的梅花樁。這只“獅子”很害怕似的,在一旁轉來溜去。這時,主持人高喊:“獅子害怕了,大家掌聲給力!”。頓時,全場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獅子”最后出場了。它前腳彈起,后腳一躍,“咯噔”一聲,穩(wěn)穩(wěn)地踩在第一個最矮的梅花樁上,這時,樁上的“獅子”雄壯威武,英姿瀟灑,場下的掌聲、叫聲一浪高過一浪。在梅花樁后面的舞臺上,五位演員也在賣力地敲鼓助興,和著節(jié)奏,大喊“嘿dd”“嘿dd”,為表演增添了幾分激動人心色彩。

梅花樁上的“獅子”既大氣,而又留意翼翼,它謹慎地踩著梅花樁,穩(wěn)穩(wěn)地行走。兩位演員的演技高超,配合渾然一體,完全看不出這“獅子”是由雙人扮演,而感覺這是一頭真真正正的雄獅正在梅花樁上行走;“獅子”踩上了鋼絲索,在鋼絲上舞蹈,場下沸騰的觀眾再一次送出了響亮的掌聲。“獅子”猛然一躍跳上了“梅花樁之巔”,突然,又一躍而起,在空中做了一個雄健的轉身,然后一只后腿落在梅花樁上,其他的腳卻沒碰樁,在空中懸停。這一幕讓觀眾們感到觸目驚心,紛紛站起來發(fā)出“喔dd”的驚訝聲,這時“獅子”又一次做出躍起的姿勢,臺上的五位鼓手瞬間停下來,齊喊一聲“嘿dd”,然后“獅子”一鼓作氣從梅花樁最高處翻身騰躍,空中出招,然后落到最低一處的梅花樁上,稍作遲疑,又一次翻身而下,悄然落地。這最后短短幾秒鐘時間里,全場上下不知響了多少次強烈的掌聲和高呼,似乎梅花樁都被震得搖搖晃晃。

這梅花樁舞獅融合了民族特色與武術精髓,這是我看過的最精彩的一次雜技表演!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十四

“咚鏘咚鏘……”鑼鼓聲傳遍整個校園,全校師生興高采烈的來到操場看舞龍表演。

兩條龍臥倒在操場上,一條是金燦燦的黃龍,一條是紅通通的赤龍,除了顏色不同,它們的外形長得一模一樣。圓圓地大腦袋上,長著像珊瑚一樣的獸角。獸角的下方,有一雙燈泡大小的黑眼睛,眼睛死死地盯著前方的龍珠。它張開血盆大口,好像要將龍珠一口吞掉,威武極了。它們長長的身體上,長滿了亮閃閃地鱗片,扁扁地尾巴,一搖一擺,煞是好看。

一位老爺爺,身穿一身黑色衣服,鼻梁上,駕著一副金邊眼鏡,精神抖擻的站在鼓前,他兩腿叉開,雙手拿起鼓棒,手臂上下?lián)]動,用力地敲著鼓,鼓“咚咚咚……”的響,老爺爺閉著雙眼,似乎陶醉在鼓聲之中。旁邊一位老奶奶,身穿一身紅色的服裝,身體筆直的挺立著,一只手拿著一個鑼,雙手一張一合,“啪啪啪……”鑼聲響起。老奶奶瞇著雙眼,露出一副慈祥的笑容。

操場中間,十幾位同學,高高地舉起龍,跟在龍珠后面。龍珠隨著鼓的“咚咚咚……”聲和鑼的“啪啪啪……”聲,帶領著兩條巨龍,時而往上,時而往下,時而往左,時而往右,時而躍起,時而盤旋,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兩條巨龍一會兒纏在一起,一會兒縮成一團。鑼鼓聲漸漸平息,舞龍的同學回到了操場中間。雖然累得滿頭大汗,“呼哧呼哧”大口喘著氣,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一位小女孩,舉著龍珠,臉上笑開了花。她咧著嘴,“哈哈”大笑起來,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像一根線。眉毛彎成了一條弧線,像個小月牙。紅通通的臉蛋上,露出了兩個小酒窩。心里肯定樂壞了。

突然,一條赤龍沖向人群,嚇得同學們驚慌失措,一步一步地往后退去。赤龍剛到同學跟前,溫順的俯下身子,用和藹的眼神看著同學們。一個大膽的同學上前一步,伸出一只手,觸摸了一下龍的尾巴,同學們看了,也爭先恐后的伸出雙手朝龍摸去。

舞龍表演結束,大家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一下子校園又恢復了平靜。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十五

浦江的年,是要過得熱熱鬧鬧的,而浦江的人,大多是要照例回鄉(xiāng)下爺爺奶奶輩的地方過年的。在炮火喧天中,浦江城區(qū)類似于空城。而又隨著那一條長長的龍燈,人們陸續(xù)地歸城,為新年畫上了句號。

每年的舞龍燈,便是全浦江人的盛會。上到八十歲老太,下到垂笤兒童,無人不期待它的到來。元宵節(jié)前一天,便是龍燈盛會,他們從孝義之家鄭義門開始,一路向城中進發(fā),整整要舞個一天。鄉(xiāng)下勞作的人們紛紛涌向縣城,觀看這場充滿年味兒的表演,為了迎接這盛會,各單位提前開始準備籌劃,忙前忙后。交警大隊也紛紛開動,封掉城區(qū)主街道,用來舞龍燈,保證觀看人群的秩序和安全。

龍燈的各段是由浦江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在不同的特色與文化下制作的,千姿百態(tài),各具風采,再整合在一起,簡直是龍燈藝術精華的大薈萃。黃宅是最大的鎮(zhèn),燈也照例是最豪華的,金光閃閑的龍頭,中間綴著紅色的鱗片,足足有兩人高,頭上還頂著一個大皇冠,威風凜凜,身后足足有二十三米長的龍身嵌著五顏六色的鱗片,隨著舞燈人左右的跑動而在風中飛騰,活像真龍現(xiàn)世的壯觀,時而上下擺動,像龍躍梭在海中的快活,時而又交叉飛舞,玩轉新花樣,打著圈圈,畫著八字,令人嘆為觀止。

周圍街道的人圍了一圈又一圈,遠遠望去是一片烏壓壓的人海,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看到這巨大的龍燈,有如此精彩的表演,人群爆發(fā)出陣陣驚嘆和喝彩,當真是熱鬧。

后面的龍燈大多以板凳龍的形式,鄭宅鎮(zhèn)的是風流英雄燈,有手提大刀,青衣紅面的關公;有手持一壺酒,仰天長飲,衣袖飄飄的灰衫李白;有憨態(tài)可掬,肥臉大耳,令人發(fā)笑的豬八戒各式各樣,栩栩如生,讓人眼花繚亂,只能大喝一句精彩,也有前吳的迎會,會桌上盡是孩子,化妝成戲劇中小生、花旦、青衣的樣子,或綁在龍燈臺子的桿上,或直接立在柱上,做出各種造型,頗有些京劇的意味。還有一個孩子顛了半天竟睡著了,讓旁觀的眾人發(fā)出一陣陣哄笑。

抬板凳的,不僅有身強力壯的男子,還有一隊娘子軍,都是各鎮(zhèn)里自愿參加的,即便互相不認識,但卻異常默契,沒有先前訓練過,卻憑著一腔熱情而舞著,團結且漂亮!整整一天,繞城下來而不嫌累,仍舊活力滿滿。

在一天的熱鬧中,迎龍燈謝幕了,但龍燈的傳統(tǒng)文化并不會終止,而會一直傳承下去,因為這不僅是新年結束的標志,更寄托了浦江人民對新一年美好的愿望和全縣人民的善良、淳樸、團結。

舞龍燈,傳文化!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十六

舞龍是個大節(jié)日,舞到任何一處都會受到招待。舞龍的隊伍有時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這叫“龍換酒”。等到舞龍完畢,就將首尾燒掉,龍身送回廟內(nèi),明年再用。燈節(jié)雖始于漢初,盛于唐宋,但“舞龍”的習俗,相信是承繼殷周“祭天”的遺風。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xiàn)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開,大概由于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無窮,而海洋主水,龍也就很自然的做了農(nóng)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谷物是維持生命的根本,間接也就操縱了人類的生命。按這意義敷衍,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xiàn)在慶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舞龍舞獅心得體會篇十七

舞龍又稱耍龍燈、龍燈舞。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夠帶來好運,每逢春節(jié)或其它一些慶典活動,都會在陣陣鑼鼓鞭炮聲中,舞獅助慶祈求吉利。

今天,大舅邀請我們?nèi)ツ锨f中學看舞龍舞獅表演,這是20xx年首屆佛山(禪城)、香港、澳門青少年舞龍舞獅邀請交流賽。為傳承與發(fā)展舞龍舞獅藝術,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推動禪港澳三地龍獅運動的交流發(fā)展,給三地青少年龍獅運動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通過龍獅文化交流增進三地青少年的情感,不斷提高龍獅技藝。

很快,觀眾臺上就坐滿了人,可是旁邊的“演員”都在打“王者榮耀”,看來他們也是信心十足;也許是為了緩解比賽的緊張氣氛。因為香港隊的學生在路上堵車了,所以比賽晚了一點時間。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在擺放道具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壇酒、一棵樹,一塊石頭……這讓人不經(jīng)起了疑,只有表演后才會知道。

比賽正式開始,首先由南莊中學的同學表演《智取酒青》,旁邊4個人把4對大镲敲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讓人不禁嚇了一跳。

又到舞龍了,這一條長達28米的巨龍,由場上十幾個張槎中心小學同學們來操控,前邊還有一個拿龍珠的。他先是原地旋轉,那條龍也跟著旋轉,然后,他從龍的底下鉆了過去,隨后又來一個高難度動作,一個人踩在另一個人的肩上,原地盤在那里,但龍珠一直在旋轉著,接著集體再來一個穿越動作,巧妙的讓龍打了個結,非常漂亮的一個造型。同學們一系列嫻熟的動作,讓觀眾看得特別過癮,掌聲雷動。

激情四溢的賽場上,三地龍獅代表團大膽亮出各自的殺手锏,加上龍獅表演專家聲情并茂的現(xiàn)場解說,充分展現(xiàn)出了各中小學生精湛技藝,穩(wěn)重扎實的功底。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們?yōu)榇烁冻隽硕嗌傩难?/p>

宏哥點評:楊煜同學觀察認真,描寫細致,抓住南獅特色,將龍獅比賽描寫得繪聲繪色,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出色,還恰當引用了舞獅的源起和意義,閱讀這篇文章,不僅欣賞到作者優(yōu)秀的文筆,還學到了很多民俗方面的知識。加油!你會更出色。

作者:楊煜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1974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