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啟發(fā)思考的過程,寫一篇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寫讀后感時應(yīng)注意結(jié)構(gòu)合理,思路清晰,語言精準。下面是一些精選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總結(jié)自己的閱讀體驗。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一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朱子家訓》。上面有很多話我覺得有道理。比如其中有一段,內(nèi)容是這樣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的意思是:吃一碗粥,一粒飯時,都應(yīng)當想到它們來之不易;用半根絲半根線時;都要考慮到它們紡成時的艱辛。這句話很有道理,勤儉節(jié)約是一種好習慣,既要節(jié)約飯菜的物質(zhì),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節(jié)約水電等能源。
還有一句話也很有道理,這句話是這樣說的,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祭祀是備供品向佛主或者祖先行禮,表示崇敬,而經(jīng)書就是四書__《論語》,《孟子》,《大學》以及《中庸》,另外還有五經(jīng)__《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禮記》和《春秋》,這可是儒家的經(jīng)典書籍呢。這話的意思是說:先祖?zhèn)円呀?jīng)去世很久了,但在祭祀他們時不能不虔誠;子孫盡管笨,但是那些講禮儀文化的經(jīng)書不能不讀,因為四書五經(jīng)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濃縮,雖然其中有些內(nèi)容不是太適用,但仍值得我們
學習
。有一句就是做人的根本: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但是大惡。別看這只有十六個字,可道理卻不小。善表示做好事,欲的意思是希望;惡是做壞事的意思,恐,當然就是害怕了,它的全意是這樣的:做了一點點的好事就希望別人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善行;做了壞事或錯事,不知改正,補救,反而害怕別人知道,這種行為比做錯事嚴重,這是真大惡。所以我們常說,做錯了不怕,怕的'是沒有認錯的心態(tài),不知悔改,這話是有道理的,這似乎還深奧了一點。
其中有一句我不贊成。這句是: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聽不懂吧?我給你講解講解吧,庶乎是幾乎差不多的意思,翻譯出來的是這個意思:守本分,安于天命,順天時,聽天理。做人能像這樣,也就差不多接近完美了。但是古人和我們不一樣,古人講安分守已,順從天命,其實是種很消沉的做法。在現(xiàn)實
生活
中,我們更應(yīng)該在遵從自然歷史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積極進取,讓自已的命運掌握在自已手中。有一句話讓我看出了作者博
愛
的品德: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多助之。不懂肩挑?肩挑就是小商販,而且是貧窮的。意思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挑著擔子賣東西的小商販很辛苦,與他們交易,不要占了人家的便宜。對那些分期失意的親戚,鄰居,應(yīng)該親切,溫和。并主動關(guān)心,幫助他們??梢?,作者確實是個博愛的君子啊。由作者注重小商販的生活可以看出,當時那兒的社會風氣一定是很不錯。總之,《朱子家訓》告訴了我許多道理,比如要節(jié)約食物,祭祀上要真誠,讀四書五經(jīng)能長知識;要做善人,但善人是不求回報的;不能做惡人,但如果惡人再掩飾的話,那就大錯特錯,惡上加惡;每天都要靠自已,不能順從天命,遇到路上貧窮的小販一定要盡力幫助,與他做交易,自已不能貪小便宜。除了這些些,《朱子家訓》還說了很多,在這也就不能一一列舉了,這些都是先輩們在生活中總結(jié)出來的道理,其中蘊藏著無限的智慧,對于現(xiàn)在我們的學習生活都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二
《朱子家訓》倡導家庭親睦、人際和諧、重德修身。對每個人來說,家庭是人生的起點,也是生活的港灣。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創(chuàng)造和睦的家庭生活,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都是人們追求的亙古不變的目標。而朱熹的《朱子家訓》為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提供了一個理論上的指南。
“父之所貴者,慈也”?!吨熳蛹矣枴芬蟾改笇ψ优按取薄敖獭?。所謂“慈”,即父母要疼愛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愛必須是至善的愛。但是父母對子女千萬不可溺愛,溺愛是害。如果子孫不肖,對其放縱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孫不可不教也”。特別是當代社會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被父母乃至爺爺奶奶視為掌上明珠,一味遷就、百般疼愛,養(yǎng)成了孩子唯我獨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講長幼之序,不懂禮貌。這種性格的養(yǎng)成,對孩子成長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币虼?,父母在對子女傾注慈愛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孩子的管教。使其懂得禮儀,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貴者,孝也。”《朱子家訓》要求子女對父母要“孝”。所謂“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朱熹強調(diào)的.“孝”是真心實意的孝,是子女為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將子女養(yǎng)大,在子女身上傾注了無數(shù)無私的愛,而作為子女,一旦獨立就應(yīng)當主動承擔贍養(yǎng)父母的任務(wù),使其安度晚年,不僅在物質(zhì)上關(guān)心父母,更應(yīng)在精神上關(guān)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平常要多問寒問暖,問疾問安等。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盡管我只是涉略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卻讓我受益匪淺。利用寒假的時間,我重新精讀了一下《朱子治家格言》,就讓我懂得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我仔細細數(shù)了一下其中的文字,發(fā)現(xiàn)古文極為精煉,僅僅五百二十二個漢字,卻極為精辟的概述了人生之中修身養(yǎng)性,治家的合理理念,蓋稱為家教的不治之作。里面的的描寫也極為細膩,小到打掃門戶,戶外灑水,內(nèi)外整潔,整齊劃一的'外在行為活動。還有“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的內(nèi)心檢點。而這,正好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要知道,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好了,鋪張浪費的事情就多了。小的僅僅是浪費一點點糧食,但是如果浪費的人多了,就比如中國十三億人口,每人浪費一粒米,加起來就是十三億粒米,如果每一千粒米為一碗飯,那就是十三百萬碗飯,夠解決多少貧困人口的糧食問題了啊!而更大的是,有些人浪費的并不是自己的,有些人甚至挪用公款來維持自己萎靡的生活。這就是一種更加不正確的生活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我們要時刻謹記一飯一粥,來之不易,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作風。還有就是“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堅實潔凈,泥土燒制的器具也可以比金玉材料更加好;只要飲食適度,家常便飯也可以比美味佳肴更加好。其實就是叫我們要學會約束自我,控制自己,保持廉潔自律,勿要因為一些金錢物質(zhì)等財物而丟掉了屬于自己而真正寶貴的東西。在朱子看來,還是精神方面的東西顯得更加高貴。就比如朱自清不吃美國救濟糧的崇高精神,在面臨死亡的威脅的時候,在物質(zhì)和精神之間他毅然選擇了精神。這讓我深受震撼。而這一片篇《朱子治家格言》讓我更深層次的明白了這一點。
實話實說,這篇《朱子治家格言》讓我明白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在家庭方面。就比如勤儉節(jié)約的美好品德在這篇文章中很好的體現(xiàn)了出來。我也確實開始慢慢地踐行在生活之中,首先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拒絕奢侈生活,這些東西要從我們這一代人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首先提倡的就是光盤行動。我也學會了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帶給我們的快樂。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四
《朱子家訓》是一部儒家經(jīng)典之作,以前聽語文老師提過,但從未見其真面目,聽說它幾百年來都廣為流傳,而且能告訴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高尚的人,它為什么會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帶著疑問,今天的班會課,我讀得認真,聽得仔細,課后,感觸很深。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一句話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樣表明了對勞動的尊重和對勞動成果的珍惜啊,浪費無疑是可恥的,這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作為青年學子,更應(yīng)該珍惜擁有,懂得父母之艱辛。
"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飯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作者喜歡這種平淡、樸素、簡單的生活,幾只青瓦和陶土做的器具擺放在桌上,投下了一片陰影,而在碗里盛著賞心悅目的綠色,那蔬菜還滴著露的時候就從菜園里采摘下來了,新鮮極了,比油膩的魚肉更美味。我想,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在一切向錢看的今天,這樣舒心愜意的田園式的生活是很難實現(xiàn)的。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這幾句都表明對子孫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讓子孫讀好書,好讀書,還要以身作則,用自己淳樸的品質(zhì)教化子孫才行,這樣教育出來的子孫才能具有高尚的品質(zhì),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
《朱子家訓》儼然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典范。"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nèi)外,宜法肅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作者希望子孫后代能理解作為一個稱職父親對家庭的操勞,他希望家庭永遠是那么的和睦,這樣社會安定,人人安居樂業(yè),這樣,才是真正幸福安樂的生活。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五
今年我們學校組織了“雅言傳承文明,經(jīng)典浸潤人生”的經(jīng)典誦讀活動。我們四年級經(jīng)典誦讀的是《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是宋代朱柏廬寫的,是交大家做人處事的道理,《朱子家訓》里的一句話令我感受很深: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等到下雨了才想起準備雨具,不要等到渴了再掘井。讀起這句話我突然想起了生活上老師留的作業(yè)我都是星期六日寫,學完這句話以后我的作業(yè)都是星期五寫完,不再等媽媽催促。還讓我懂得了凡事要提前,和時間賽跑,做起事來才會應(yīng)得心應(yīng)手。魯迅先生在桌子上刻一個“早”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可以早完成的盡量早完成。
我希望大家跟魯迅先生學習,最后要號召大家多讀經(jīng)典,讀好書,好讀書,讓我們和書交朋友,還讓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這篇,就為大家呈現(xiàn)到這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暑假過的開心。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六
今年暑假,我在家認真閱讀了《中華經(jīng)典誦讀》這本古詩小冊子。一首首經(jīng)典古詩讓我如醉如癡,有的詩句描繪了優(yōu)美的景色,有的則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很值得細細品味。
《朱子家訓》是“經(jīng)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2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nèi)容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yīng)、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我們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我記得有一首詩叫《朱子家訓》,其中有兩句話讓我最難忘: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它的意思是:對于食物,哪怕只是一頓粥飯,都應(yīng)當想著它來之不易;對于衣服,哪怕是半根絲或半條線,也要常念著這些東西的生產(chǎn)是很艱難的。讀著這樣的詩句,我覺得自己很慚愧,因為我曾經(jīng)是一個不知道珍惜東西的孩子。吃飯時,桌上總是掉下許多飯粒,我也不管;衣服有一點破舊,就放在一旁,不再問津,吵著要媽媽買新的。這兩句詩讓我懂得了勤儉節(jié)約的道理,我下定決心,以后再也不浪費了。
決心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一次,只有我和奶奶在家吃飯,我吃得非???,因為同學們還在外面等我一起玩呢!我用的就是所謂的“狗刨式”吃飯法。飯粒一粒一粒地掉下來,我把臉抬起來時嘴巴的外面一圈沾滿了飯粒。顧不上那么多了,我把飯碗一丟,用風一樣的速度跑了出去。只聽見奶奶在外面喊:“哎!你的飯還沒吃完呢!”“哎呀,不吃了。不就是那么一點點飯嗎?真啰嗦,倒掉!”“你不是說過以后再也不剩飯了嗎?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蹦棠叹尤荒7挛业目谖潜称鹆四莾删湓姟N衣犞犞?,放慢了腳步,臉發(fā)起燒來,真不好意思。我立馬轉(zhuǎn)身回到家里,把那碗飯吃得干干凈凈,才出去玩。
我們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一切,不能揮霍,不要浪費,因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七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隨著我們的'成長,對這潭水一點點的涉足,才發(fā)現(xiàn),原來,深不可測。漸漸地,人們懂得怎樣運用智慧·權(quán)術(shù)在這潭水中暢游,可是更多的我們失去了。
《朱子家訓》并不只是家訓,更應(yīng)該是中國人乃至世界應(yīng)該學習的訓則。它是中國文化的延續(xù),它經(jīng)的起時間的考驗,歷史的沉淀。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坦誠相見,不再認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訓》正引導著我們?nèi)绾巫吆萌俗种贰?/p>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靈的毒藥,妒忌會蒙蔽了人智慧的雙眼,永遠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諦所在。記得《愛的教育》中所講的一個孩子,因為嫉妒心過強,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終也沒有能超過所嫉妒的人。擁有一個廣闊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容納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這才是真正的強者。禍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馬焉知非?!绷鱾髟谘S子孫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馬而幸災(zāi)樂禍的人,因塞翁的兒子腿傷而嘆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結(jié)局,事情總是變化并發(fā)展的。況且,在別人受難時,自己更應(yīng)該幫助,這才是做人該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F(xiàn)實中總是有很多人持著自己孤傲的心,經(jīng)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顯擺自己,殊不知這樣只會讓人覺得沒有氣度,更有甚者,因為自己施恩,總覺得別人歉自己的,讓他人回報,結(jié)果回報的遠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當然不能忘,由于家庭條件不好,上學收到社會大量的資助,有招一日,等我發(fā)達了,一定加倍的回報他們,畢竟,在這個時候,我得到的不僅是資金,還是希望,更是動力。我沒有韓信的能力可以一飯千金的回報老婦人,但至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這句話在現(xiàn)在這個只認文憑的社會可以說是基本上是沒有用的。但是在我看來“書”不是學業(yè)。此書指的是單純的書,可以擴充為知識?!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讀書可以增加人的涵養(yǎng),擴充知識面,甚至可以改變?nèi)松?,其實科第一開始的作用應(yīng)該也是選拔一些有修養(yǎng)·愛讀書的人,可以從書中悟出許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過到后來,都變得功利了,成了為科第而讀書,為未來而讀書,啥時候能為讀書而讀書,才掌握了讀書真正的樂趣。
古代真正的圣賢,有幾個是為了科第而讀書,他們都從書中參悟了一些道理,有著自己的理想,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場失意,當沉浸在他們的文章,體會的將是別樣的滋味。
《朱子家訓》在此時就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以此訓律自己,規(guī)范自己,將塑造一個更嚴謹?shù)尼t(yī)學人士。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八
《朱子家訓》雖只有寥寥數(shù)百字,卻以通俗易懂的文體表達了深刻的治家之道,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幾百年來,為世人所重。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認,欲望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適宜的條件,便會恣意生長。大千世界,紛繁復雜,好精彩。于是我們匆忙穿梭于市井繁華,為了名與利奔走,身心疲憊,或許沒有人想過也沒有閑暇去想過要暫停一下腳步,更沒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尋著什么,他們就這樣走著,得到著,得到自己認為他們想要或該擁有的東西。
然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擁有所有。
蒙特奎爾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們追求幸福也就罷了,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辈诲e,一個小小的“比”字,讓無數(shù)架天平失衡了,讓無數(shù)顆心勞累了。應(yīng)該學會知足,知足常樂。在喧囂奔走中留出一些時間,陪陪為自己操勞了半輩子的雙親,體貼關(guān)愛所愛的人,問候一下朋友……有時候,幸福就是這樣。
中國優(yōu)秀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個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讀外國文化是非??膳碌摹|方悠久的文化,被我們曲解和遺忘得太多了,而在我們的周邊國家卻保存得很好。要想中國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發(fā)揚我們的本土文化,讓老外來學習我們。
有個美國教育家聽說中國2·5億學生在學英語的時候,帶著一種嘲諷的表情,為什么?因為英語的變化太復雜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語言中那種民族的東西不被人同化和影響。不要說我們的小學生了,就是我們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時間學習一種不屬于我們自己文化的東西。
記得曾看過胡適先生的一篇關(guān)于誦經(jīng)的文章,說他在讀私塾的時候,也是天天死背四書五經(jīng)之類的文章,當時對他而言是頗為頭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會,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那些枯燥的東西竟成了指點人生的明燈!
當然時代在變,可能古經(jīng)中的一些內(nèi)容不適合這個時代,但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書中的內(nèi)容也可以取舍。避開市井的喧嘩,讓我們讀一讀《朱子家訓》,來審視心靈最底層的那一方空間!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九
《朱子家訓》雖只有寥寥數(shù)百字,卻以通俗易懂的文體表達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幾百年來,為世人所重。
自古的經(jīng)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無意插柳柳成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隱藏與收斂,并且不能輕易相信他人。對于我們這樣的青年人,身旁的種種誘惑很容易讓我們在對與錯、是與非中迷失方向。
所以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用刻意去與他人成為朋友,因為許多朋友是無意中找到的.,那都是與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
學校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寒假作業(yè)就是背誦《朱子家訓》。當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原來以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讀后才發(fā)現(xiàn)全篇以偶句連成,讀來如金玉落地,頗具韻律之美,不僅不覺得枯燥,令人愛不釋手。反復吟讀,更覺得蘊涵豐富,深意綿長。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即昏邊息,關(guān)鎖門戶。"這一句話仿佛讓我在晨曦的薄霧中看到了一個在清掃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長衫在風中輕輕地搖曳著;仿佛讓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個靜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絢麗的色澤,他在最后一縷陽光消散之后慢慢關(guān)上了門窗,把煩惱不安也關(guān)在了門外,在如水的月光中進入了夢鄉(xiāng),夢見了那只蝴蝶自在地在身邊飛舞。這是一種多么規(guī)律、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這是多么閑適、安寧、平淡和樸素的生活狀態(tài)啊。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一句話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樣表明了對勞動的尊重和對勞動成果的珍惜啊,浪費無疑是可恥的這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需加溫恤"……這些質(zhì)樸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為賢者心靈的法則。
有多少?怎樣處理?那么我們就好好琢磨琢磨朱柏廬這句話吧!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
這幾句都表明對子孫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讓子孫讀好書,好讀書,還要以身作則,用自己淳樸的品質(zhì)教化子孫才行,這樣后代才能長盛不衰啊,否則只會使三代而衰這句話應(yīng)驗啊。
雖然有寫話我讀不懂,但它幫我尋找到一片靈魂的凈土,教我如何在喧囂的塵世里保留一點純真,一點真誠,一點文化的堅守??傊芤娣菧\!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一
《朱子家訓》是“經(jīng)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2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nèi)容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yīng)、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我們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其中的幾句是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就是:“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边@句話告訴我們要節(jié)約。雖然石器簡樸而又粗糙,但是比金器好;雖然是果園里的蔬菜,但是也勝于山珍海味。
第二句是:“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币馑际遣灰潏D不是自己的錢財,不要喝過度的酒。告訴我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第三句是:“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币馑际强匆姼毁F的人就擺出一副討好的模樣是最可恥的;看見貧窮的人就標出一副驕傲的模樣,是最賤的。
最后一句就是:“施惠無念,受恩莫忘。”意思是對人施舍,不要牢記在心上;別人幫助了自己,一定要永記在心。
外國人也羨慕中國有朱子這么偉大的人。
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學習朱子的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二
《朱子家訓》是明末的朱柏廬編寫的,它可以說是集做人處世之精華,其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
這整篇的大意是:每天清晨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nèi)外的地面然后掃地,使庭堂內(nèi)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guān)鎖的門戶。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yīng)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半根縷,我們也要常念看這些物資的產(chǎn)生是很艱難的。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須節(jié)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流連忘返。餐具質(zhì)樸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治得好;食品節(jié)約而精美,雖是園里種的蔬菜,也勝于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社會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荒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艷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童奴仆不可雇傭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艷麗的妝坊。祖宗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了,祭祀?yún)s要虔誠;子孫雖然愚笨,五經(jīng)四書卻要誦讀。自己生活節(jié)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不要貪不屬于你的財,不要喝過量的酒。
和做小生意的攤販們交易,不要占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居,要關(guān)心他們,并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它的援助。對人刻薄而發(fā)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兄弟叔侄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guī)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yīng)莊重。聽信婦人挑撥,而傷了骨肉之情,哪里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財,而薄待父母,不是做兒子的道理。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嫁妝。
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無論做什么事,當留有余地;得意之后,就要知足,不應(yīng)該再進一步。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生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zāi)樂禍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吹矫烂驳呐远鹦靶牡?,將來報應(yīng),會在自己的妻子兒女身上;懷怨在心而暗中傷害人的,將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
家里和氣平安,雖缺衣少食,也覺得快樂;盡快繳完賦稅,即使口袋所剩無余也自得其樂。讀圣賢書,目的在學圣賢的行為,不只為了科舉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怎么可以考慮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們守住本分,努力工作,上天自有安排。如果能夠這樣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三
《朱子家訓》以聊聊數(shù)百字能成為儒家經(jīng)典之作,幾百年為世人說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學校老師要求我們學習的良苦用心。
且不說《朱子家訓》蘊含豐富,深意綿長,就看它全篇以對偶句連成,實具韻律之美,讀來朗朗上口。
比如里面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開篇就給人悠然的意境,很多人都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如作者所說,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干干凈凈的迎接新的一天,當最后一束陽光被收走,便就著月色進入夢鄉(xiāng),緊緊的大門將煩擾關(guān)在門外,沉淀自己,沉淀雜念……保持寧靜的心態(tài),認真的對待每一天!
它教我們勤儉?!耙恢嘁伙?,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句話已經(jīng)廣為流傳。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物質(zhì)生活極大的改善后的今天這更是不能丟棄的珍寶。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賜予與人類勞動的結(jié)晶,都有它獨特的價值,不可浪費;生產(chǎn)勞動區(qū)別了人和動物,是人類生存的必須。因此,節(jié)儉與勤勞是人最基本的美德。
它教我們思考。“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闭纭熬影菜嘉!保钪袥]有一帆風順,學會思考,有遠見,是成功所需的。
它教我們交友。“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迸c那些為人不良的惡少交往,長久必會被其說累,與老陳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時候就可以依靠,這也是孔子所說的交友之道??梢娚髦亟挥眩瑢ψ约簩λ?,都是十分重要的。
它教我們傾聽。“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是的,我們要善于傾聽,做領(lǐng)導的尤其要如此,但傾聽不等于輕信它教我們寬容?!胺彩庐斄粲嗟兀靡獠灰嗽偻??!贝艘獙W會寬容,學會給別人機會,一個寬容的人胸懷必定如大海般寬廣,這樣的人才是平和的人,她的心才會常有安寧。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見不得比自己好的人永遠生活在妒忌的煎熬里,這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所以,“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慶心?!?/p>
《朱子家訓》在此時就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以此訓律自己,規(guī)范自己。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四
《朱子家訓》雖只有寥寥數(shù)百字,卻以通俗易懂的文體表達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幾百年來,為世人所重。
自古的經(jīng)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無意插柳柳成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隱藏與收斂,并且不能輕易相信他人。對于我們這樣的青年人,身旁的種種誘惑很容易讓我們在對與錯、是與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用刻意去與他人成為朋友,因為許多朋友是無意中找到的,那都是與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發(fā)不知勤學早,轉(zhuǎn)眼便是白發(fā)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長一個年頭。時間在不經(jīng)意間溜走,而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我們又該如何把握時間呢?在我看來,這個時候的年輕人是該用知識來充實自我的。學海無邊而韶華易逝,或許不少人會認為時間還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給明天,下一個明天,再下一個明天……但時間過去了無論怎樣都不會回來了。所以,現(xiàn)在就用功學習吧,別等老了再來后悔。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認,欲望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適宜的條件,便會恣意生長。大千世界,紛繁復雜,好精彩。于是我們匆忙穿梭于市井繁華,為了名與利奔走,身心疲憊,或許沒有人想過也沒有閑暇去想過要暫停一下腳步,更沒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尋著什么,他們就這樣走著,得到著,得到自己認為他們想要或該擁有的東西。
然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擁有所有。
蒙特奎爾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們追求幸福也就罷了,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辈诲e,一個小小的“比”字,讓無數(shù)架天平失衡了,讓無數(shù)顆心勞累了。
應(yīng)該學會知足,知足常樂。在喧囂奔走中留出一些時間,陪陪為自己操勞了半輩子的雙親,體貼關(guān)愛所愛的人,問候一下朋友……有時候,幸福就是這樣。
“當忍耐三思”,“凡事當留余地”。
大禪師寒山和拾得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我欣賞這句話。都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字是“心”字頭上一把刀,倘若不處理好這心與刀的距離,我們便會受到傷害。忍讓了,心胸就多一份寬厚,天地便多一分廣袤。
中國優(yōu)秀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個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讀外國文化是非??膳碌摹?/p>
東方悠久的文化,被我們曲解和遺忘得太多了,而在我們的周邊國家卻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國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發(fā)揚我們的本土文化,讓老外來學習我們。
有個美國教育家聽說中國2.5億學生在學英語的時候,帶著一種嘲諷的表情,為什么?因為英語的變化太復雜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語言中那種民族的東西不被人同化和影響。不要說我們的小學生了,就是我們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時間學習一種不屬于我們自己文化的東西。
記得曾看過胡適先生的一篇關(guān)于誦經(jīng)的文章,說他在讀私塾的時候,也是天天死背四書五經(jīng)之類的文章,當時對他而言是頗為頭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會,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那些枯燥的東西竟成了指點人生的明燈!
當然時代在變,可能古經(jīng)中的一些內(nèi)容不適合這個時代,但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書中的內(nèi)容也可以取舍。避開市井的喧嘩,讓我們讀一讀《朱子家訓》,來審視心靈最底層的那一方空間!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五
精簡的522字里不乏傳世名句,從小至大,茶前飯后,父母長輩也都會向我們嘮叨上兩句。作為家訓,代表著長輩對自己一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是對自己后輩子孫的期許??梢娭熳佑眯牧伎?。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這樣違背審美需要的句子,大家也是能夠應(yīng)著時代發(fā)展自行甄選的,畢竟時代不同,也無法對古圣先賢太多苛求,即便朱子倡導民主自由作出劃時代被現(xiàn)代人都能完全認可的壯舉,估計他的作品也流傳不到今日,畢竟封建君王都不是吃干飯的。
去糟粕取精華的事情大家都會做,剩下的就是這本家訓其本身了。
我的感想就是,家訓其實很是個雞肋的東西。
要說x訓,大家都不陌生,什么家訓校訓多的就是,套路也不多,類似于名人名言與成語錦集一樣。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與思想道德,要說作用,或許也能夠在你桎梏的時候給你一縷明亮,在混沌的時候給你一絲清明,但基本也就一個字,幾句話。朱子洋洋灑灑522字就有點嫌多了,嫌多并不是指讀起來看起來麻煩,而是說他管的太多了,從三綱五常到生火做飯娶妻生子,什么事都訓的牢牢的,無疑目的是讓后輩少走彎路,先不說自己走的路正確與否,即便后輩一絲不茍的跟著路走,也最多成了朱子第二,即便真的達到了和自己一樣的境界,那時是否一樣被接受被認同還是另一回事。況且我也想問一句,朱子啊朱子你自己做得到么。
理論教導和實踐是兩碼事,“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在522字的家訓最后說了一句這么可怕的話,如果這么做,那就差不多和圣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如果按著朱子家訓完完全全的去做,必定成為當時的一代圣人,反正我是信了。因為他把當時好的品德都寫下來了。但能做到的,太少了。畢竟,明白和能做到是兩碼事。就像誠實守信一樣,簡單的四個字,婦孺皆知,但從小到大,說這四個字完完全全履行毫無愧意的人恐怕很少了。再說誠實守信,世上總不少善意的謊言,有時候委曲求全也是好的。家訓變成框框,后輩們行事的范本,就變成了嘮叨。只是一本書啊。
說白了,我趕腳家訓就是一種家庭教育的理念,如何教育后人,后人應(yīng)該如何做人。家訓不像座右銘一樣自己勉勵自己就行了,人們都有權(quán)利決定成為怎樣的自己,但沒有權(quán)利決定別人的世界觀,即便為人父母。這樣看起來為子女好的愛,反而是一種對子女未來的掠奪,子女作為生命他們也是獨立的,而不是父母生命的單純延續(xù),所以完全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子女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同化世界觀的行為,這樣同化世界觀的家訓也是儒家禁錮人們思維的表現(xiàn)。
綜上所述,朱子家訓是儒家一種家庭教育理念的表現(xiàn),作為為人的要求與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他說好的,作為家訓,她是不妥的。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六
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訓》原來只是聽說過,卻從未看過。原來以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讀后才發(fā)現(xiàn)全篇以偶句連成,讀來如金玉落地,頗具韻律之美,不僅不覺得枯燥,還令人愛不釋手。反復吟讀,更覺得蘊涵豐富,深意綿長。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即昏邊息,關(guān)鎖門戶。”從第一句我便有一種親切塌實的感覺,進而似乎看見一種田園般的悠然生活,與世無爭,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著清露沁人的涼爽,持著掃帚將庭院打掃干凈,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凈凈地迎接新的一天,當最后一束陽光被收走,便就著月色進入夢鄉(xiāng),緊緊的大門將煩擾關(guān)在門外,寧靜的是夢中人。這是一種讓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狀態(tài),這樣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樣的心情去經(jīng)營呢?君子的如水心態(tài)才能享有這樣的安寧吧!
粥飯思不易,絲縷念維艱。這是一種對勞動的尊重。正如那古詩所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jié)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即使是在物質(zhì)已有很大發(fā)展的今天仍須大力提倡。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消耗著大量的自然資源?,F(xiàn)在石油煤炭的儲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們合理利用,節(jié)約資源,使得人類的發(fā)展可以延續(xù)下來。
《朱子家訓》中主張人要溫和理智正直,不貪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對貧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這種脈脈溫情在古代和現(xiàn)代都是難能可貴的。對人刻薄,自己也總究會受到別人的反擊,不守倫理乖僻古怪,很容易為人所棄,在對貧富上,講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氣節(jié),對爭訴,講究溫和甚至有點息事寧人的味道,但講究的也不無道理,與人爭訴,難免要結(jié)怨,結(jié)怨又易招禍災(zāi)即“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話也有道理,但細想,似乎又有點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國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學,儒家孔孟之道讓“明哲保身”這個詞成了一個中性詞。但為人不搬弄是非,不說三道四就是一種道德操守,現(xiàn)在有些雜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說明,八卦也是現(xiàn)代人壓力釋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當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覺,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則是很難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書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殺生禽”,這一句是指不能因為自己的貪念而隨意地宰殺生禽,這句頗有環(huán)保意識。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這句講的是交友,與那些為人不良的惡少交往,長久必會被其所累,與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時候可以依靠,這也是孔子所說的交友之道。這句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對我而言。現(xiàn)在是一個即將跨入大二門檻的大學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種困惑,亦覺交友不易,“千金易尋,知音難求”??!
其實,在處世為人方面,書上給我啟發(fā)很更大。“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這是教人不要輕信流言,要想到著也許是別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謂“兼聽則明”嘛!“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這句就是要人學會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財詩惠勿念,受恩莫忘”對人好不要想得到回報,施恩不求報才是真善。但受到別人恩惠切不可忘記。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才是君子所為?!胺彩庐斄粲嗟兀靡獠灰嗽偻贝艘獙W會寬容,學會給別人機會,“寬容”一直是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一個寬容的人胸懷必定如大海一樣寬廣,這樣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會常有安寧。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人永遠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這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所以“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慶心”。
在對待功名利祿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們: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家身。讀書是為了求學問而不是為了追名逐利,當官是為了家國天下,而不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這樣的追求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實現(xiàn)了,現(xiàn)實總是無情改變?nèi)说某踔?,再純潔高尚的初衷在現(xiàn)實面前也在無數(shù)次的碰壁后變的面目全非。所以堅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難的事,而這種艱難必須由堅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講千遍萬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貫徹下來,那是不容易的事。時時追念自己的初衷,監(jiān)守內(nèi)心的陣地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吧!
讀完《朱子家訓》,所思所想遠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頓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來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輩給了我們一點點安慰,也許這些與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會認為它過時,它是鮮活的,也應(yīng)當永遠是鮮活的。它幫我尋找到一片靈魂的凈土,教我如何在喧囂的塵世里保留一點純真,一點真誠,一點文化的堅守??傊芤娣藴\!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七
假期里我閱讀了《朱子家訓》這本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國學。剛開始閱讀時有點理解不了,但隨后搜索注釋后,我一下子就震驚了,文章僅僅用了522個字就闡述了許多做事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說“宜未雨而調(diào)繆,毋臨渴而掘井”。它的意思是:凡是要事先做準備,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整。不要口渴了才開始掘井。在平時我總是有點貪玩任性,等到快考試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好多學習的漏洞。于是考試前突擊學習,臨時抱佛腳,弄得自己高度緊張,手忙腳亂導致了自己成績的不穩(wěn)定。讀了這句,我明白了:學習要靠平時一點一點積累起來,只有夯實了基礎(chǔ),做好了充足準備,成績才能穩(wěn)定。學習上是如此,在別的方面也一樣。只有平時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有備無患。
如果說上一句是告訴我們做事的道理的警句,那么這一句就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的`警句,即: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它的意思是和做小生意的小販做交易,不要占他們的便宜;看到貧苦的親戚和鄰居要關(guān)心他們,而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他的援助。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有愛心。每當看到有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伸出自己熱情的雙手去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每當和媽媽外出時,我經(jīng)??吹浇诸^有一些殘疾人在乞討,這時,我都會拿出自己的零花錢輕輕地放在他們的手中。每每聽到他們感謝的話語,看到他們感激的眼神時,我自己心中就像盛開了一朵美麗的小花,感覺暖暖的,很開心。
《朱子家訓》就像我的一位老師,教給我許多做事做人的道理,無聲地影響著我,時時刻刻告誡我:治家、齊國、平天下?!吨熳蛹矣枴穼⒂肋h像一座燈塔,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
小學生朱子家訓讀后感篇十八
我在寒假里讀過《朱子家訓》這本書,它是中華傳世名著經(jīng)典叢書,這本書是教我們?nèi)绾巫鋈说?,它僅僅用了506個字,是由清朝朱用純寫成,書里每一個字都牢記在我的心中。
在這本書中,我記憶最深的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來不易;半絲半縷,恒年物力維艱。'這句話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節(jié)約。還有一句話是'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這句話告訴我們偏重錢財,不孝順父母,不會成為一個好孩子。
《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事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我們不僅應(yīng)該記住每一句話,更應(yīng)該深刻理解每一字的.含義,吸收其中豐富的營養(yǎng),成為一個正大光明、知書明理、生活嚴謹、寬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86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