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精選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15:53:22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精選20篇)
時間:2023-11-05 15:53:22     小編:紫薇兒

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方向。寫心得體會時要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切忌虛假和炫耀。接下來是一些精選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一

1.思想內(nèi)容方面,要借助詩人寫的景、人、事,體會詩的意境、詩人的感情經(jīng)歷、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準詩中所寫的形象,體會這些形象的經(jīng)歷、心態(tài)或代表意義。

3.語言方面,耍認真體會最能體現(xiàn)詩歌意境的動詞、形容詞和其他詞類,分析其如何體現(xiàn)意境的,如何表達詩人情感的。

4.表達技巧方面,要弄清詩歌的表達技巧,借助原詩句進行分析。

5.明確題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嚴格按要求做題。

6.認真組織答案,如果是語段。則按總分結(jié)構(gòu)表達,要用準有關詩歌創(chuàng)作的概念術語,即要說行話。比如,要用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題技巧:

古詩鑒賞重在字句的理解。要從詩中找答案,各種方法要學,但關鍵是對本詩的理解,特別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寫這首詩表現(xiàn)的心境?;虻统?、或昂揚、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實到詞句中。

記住的關鍵一點就是:答案在詩歌內(nèi),在字句內(nèi)在作者表達的情景內(nèi),如冷、清、寂、絕、暗、陰、鬧、箋、淚中。

詩歌鑒賞的表述,要緊貼詩句展開,可貼標簽,不可夸大或縮小,實實在在的表述為好。如20xx年折柳,20xx年冷、咽的詩眼,都是據(jù)本詩內(nèi)容去分析,不可硬套。當然,表述應有技巧。就是分析這個詞的來龍去脈,在此處的含義。這樣表述就清楚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二

作為中國文化最為傳統(tǒng)的考試之一,高考自然不會忘記考察語文文學能力。其中,詩歌鑒賞是尤其重要的內(nèi)容。學生需要通過這項考試來展示自己對于古詩文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在歷經(jīng)大量的學習和實踐后,我對于高考語文詩歌鑒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一、從古人角度出發(fā)。

對于高考閱讀理解的詩歌鑒賞,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存在的問題就是拐彎抹角,逆向解讀等“花式”鑒賞方式。其實,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理解古詩文,第一步應該就是變成一位生活在當時的古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首詩的意境和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因此,在解讀一首古詩文的時候,不妨想象一下自己置身于詩中,感受作者筆下的江山美景和生活碎片。

二、認真梳理句子結(jié)構(gòu)。

在古詩文中,有很多難懂的句子結(jié)構(gòu)。一些同學可能會把復雜的句子限制為字面上的理解,而這一點其實并不太對。實際上,我們應該先認真梳理好句子結(jié)構(gòu),弄清楚每個細節(jié)的含義和作用,再去理解這些細節(jié)背后隱含的思想或情感。

三、注重語言感受。

在高考詩歌鑒賞中,我們對語言的感受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畢竟,古詩中的意境和作者情感,通常都依賴于詩詞中的造詣和詞語。因此,我們需要注意的不僅是句子的結(jié)構(gòu)和含義,也要特別注重詩歌中的色彩、意境、節(jié)奏等方面的語言元素。

四、千萬不要陷入陷阱。

在做詩歌鑒賞時,一些詞語所蘊藏的較深層次的思想和感情可能會迷惑我們的心靈,甚至使我們陷入誤區(qū)。比如,一些同學通常會被作家所表達的美好情感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中潛在的反面情感或者諷刺和反思的意義。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更應該多角度思考,多深入挖掘一件事情的意義。

五、多了解古人文化與歷史。

對于古詩文的鑒賞,依然需要我們和古人及當時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去聯(lián)絡,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在含義。因此,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多關注古人文化與歷史,認真理解這些背景信息是極其必要的。

綜上所述,高考語文中的詩歌鑒賞對于學生來說意義非凡。沒有一套刻板的方法和思路,只有不斷的理解和探索。唯有通過深入發(fā)掘每一首古詩歌的內(nèi)在含義,才能更好地理解一門課程的真正意義。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可以給各位接受高考考試的同學提供幫助,也希望各位可以進一步關注詩歌鑒賞,并能夠更好的掌握這門古老又不老的語文學科。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三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石曼卿筆下的《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

3、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

c.頷聯(lián)的“故作”是沒有絲毫貶義的,它不是忸怩作態(tài),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種性格,即是她的與人為樂,她的樸實。

d.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tài)”,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

e、詩的尾聯(lián)用自己敬仰前輩詩作,表明梅花高潔,古今同贊。

4、詩人用哪些藝術手法來勾畫紅梅的?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四

三、(遼寧卷)。

9.b10.d11.c12.a(chǎn)。

13.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

斷句共4處,每處1分。錯1處扣1分。

14.(1)冉氏因此很厭惡這條狗。譯出大意給1分;“患苦”譯為“厭惡”“不滿”一類的意思給1分,譯為“以……為憂”“以……為苦”也可。

(2)我從前克制忍耐不殺它(的原因),是因為它在意外、緊急的時候可能有用。

譯出大意給2分;“向”譯為“從前”一類的意思給1分,“不之殺”譯為“不殺它”一類的意思給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本縣有家姓冉的人家,養(yǎng)了一只很兇猛的狗。它碰到路過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過路人被它咬傷。遇到有人被它咬傷,狗主人就親自上門去向被咬傷的人道歉,拿出錢來給人家治傷,這樣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為此而很討厭那只狗,但是因為狗兇猛,不忍殺它,就還是養(yǎng)著它。

劉位東告訴我說:“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離家門還有一里多路,許多狗圍著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著迎上前來,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們橫掃過去,許多狗都退回去遠遠立著,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來要和我搏斗。它沖了好幾次,我?guī)缀醣凰?。我邊斗邊走,走過冉家門口往東,過了幾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當時我巳很疲憊,幸而離狗已遠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離開,那只狗還遠遠望著我汪汪叫?;丶乙院螅蚁耄哼@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盜賊仇人夜里去他家搶劫,狗一定守住家門咬人,就有幾個人也進不了他家門一步啊!聽說姓冉的很討厭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勸他不要殺掉這只狗。這樣的狗,是千金也難買到的!

“過了幾天,冉家的鄰居到我家來,我問起那只狗。他說‘已經(jīng)殺掉燒來吃了?!矣X得奇怪,問他為什么。他說:‘那一夜,盜賊進了冉家。主人發(fā)覺了,叫醒兩個兒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趕,盜賊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應;到處找,找不到?;胤恳洗玻牭酱蚕孪笥写⒌穆曇?,用燭一照,見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著,一動也不敢動,低了頭,閉了眼,好象唯恐有人聽到它的聲聲的樣子。主人說:咳!我過去忍住而不殺它,是因為想它有一天緊急中可以有用處,哪知它追咬過路人是勇敢的`,見了盜賊卻這樣膽小畏縮!就為了這樣,第二天把它殺掉燒來吃了。’”

話雖是這樣說,可是養(yǎng)貓的,是要貓捕鼠;養(yǎng)狗的,是要狗防盜。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職守,這已經(jīng)是沒有用了,何況加上它還要咬人?種狗,豈可以留下來?石勒要殺掉石虎,他母親說:“跑得快的牛小時候,總會弄破車子,你還是稍稍容忍他吧?!钡胶髞硎盏暮蟠?,到底滅絕在石虎之手。只貪圖牛能跑得快,不管車子會撞破,尚且不對;何況只撞破車子的牛實際跑不快呢?然而那種女人的仁慈心腸,古今都一樣;從此說來,那姓冉的所有的才智,超過了一般人多得多了。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五

隨著教育的普及和詩歌的普及,詩歌閱讀已經(jīng)成為高考必備技能之一。在我所在的學校,老師們開展了系列的詩歌閱讀鑒賞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我積累了一些深刻的心得體會。

一、閱讀詩歌時要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

閱讀詩歌,節(jié)奏感是非常重要的。節(jié)奏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有些詩歌在表現(xiàn)情感時會特別注重節(jié)奏,會有很多有節(jié)奏感的詞匯,如韻腳、押韻、疊韻、拍子等等。有些詩人喜歡把一首詩歌分成不同的段落,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韻律。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感,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

二、注意詩意的內(nèi)涵

有時候,詩歌的字面意思并不能完全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有些詩人故意采用比較晦澀的表達方式,就是為了讓讀者在閱讀中深入思考,尋找本質(zhì)。詩歌的鑒賞需要我們多方位地去理解,要理解每一個詞的內(nèi)涵,通過整體的把握,了解詩歌想表達的主題和情感。

三、詩歌的文化背景和史學意義

閱讀詩歌時,我們需要了解詩歌的文化背景和史學意義。因為詩歌是受到時代和文化背景的影響而寫成的,所以了解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詩歌傳達出的信息。例如,唐詩中有很多有關詩人自身的經(jīng)歷的詩歌,通過讀詩歌能夠了解到當時的社會風貌,這可以加深我們對歷史的理解。

四、閱讀詩歌式應注重情感的描繪

文學創(chuàng)作中,感情對于作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詩歌往往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出詩人的真情實感。詩歌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可以觸動人的心靈。讀到一首好的詩歌,就像看到一幅美妙的畫作,會令人沉醉其中,產(chǎn)生共鳴,感動人心。因此,閱讀詩歌時不僅要注重理解,還要注重情感的描繪。

五、詩歌的審美意義

詩歌有一定的審美意義,閱讀詩歌是一種美的享受。詩歌一般需要好的修辭和良好的詞匯組合才能實現(xiàn)美感。好的詩歌不僅有文化和內(nèi)涵,而且可以從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等方面帶來不同的審美感受。因此,閱讀詩歌還要注重審美意義,感受詩歌的美。

總之,詩歌是一種很有藝術性的文學形式,閱讀詩歌是一項非常有益的學習活動。在閱讀詩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注重詩歌的節(jié)奏、內(nèi)涵、文化背景、情感描繪和審美意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領略到詩歌帶給我們的美妙感覺。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六

自古以來,詩歌一直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高考詩歌閱讀鑒賞作為高考語文的必修內(nèi)容,既是對文化傳承的延續(xù),也是對文化繼承人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了無窮的感悟和啟示,這些悟領不僅影響了我的思想和心靈,也對我今后的人生之路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二段:感悟課文。

在高考詩歌閱讀鑒賞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游子吟》。孟郊凄婉的用詞、充滿離愁別緒的情感,勾起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不安和迷茫。在深入閱讀和鑒賞《游子吟》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作品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訴我們在艱難的生活中,要堅持信念和追求,不斷地在前進、反思中尋找自己,這對于我來說有著意義非凡的啟示。

第三段:作品中的文化。

高考詩歌閱讀鑒賞的過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影響。當我們讀到唐代杜甫的《登高》時,我們能夠體會到唐朝盛世時期氣勢恢宏、瀟灑瀟灑的詩歌風格;而同樣是唐代作品,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則表現(xiàn)出了唐代詩人清新脫俗、豁達大方的風范。這些經(jīng)典文化,不僅是我們民族固有的儒雅精神,更是一種文化的沉淀和傳承,讓我們汲取其中的精華,不斷追求卓越。

第四段:語言和思想的交融。

高考詩歌閱讀鑒賞的過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語言和思想的交融和互相作用。唐代薛濤的《感遇·其一》和李白的《將進酒》,作品中充滿了詩人對生命的強烈感悟,其中的意象、形象和韻律,讓人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反思。詩歌是語言和思想的交融,這樣的寫作方式能夠讓作者的思想深埋人心,感受到他們的感悟。

第五段:展望未來。

在高考詩歌閱讀鑒賞的過程中,我?guī)е鴮ι钆c世界的不同理解和感悟走向了未來。我相信,成為一個有靈性、有追求、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我將會在未來中發(fā)現(xiàn)自己,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因為在閱讀和鑒賞的過程中,我已經(jīng)領悟到了很多的啟示和哲理,它們將會成為我人生的引路明燈,照亮我前行的路程。

總結(jié):高考詩歌閱讀鑒賞是對我們文化底蘊、語言能力、思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提高語言能力、理解力、表達力,更要把握文化的內(nèi)涵,發(fā)現(xiàn)詩歌背后的思想,以此提高我們的思想境界和素養(yǎng),為我們的未來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七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是益達難點,錯點.很多同學不清楚作者的意圖,導致答題答案與真實答案不符,甚至南轅北轍.從而被扣分,所以正確的了解作者意圖,運用正確的分析手法是詩歌鑒賞取得高分的重要手段.詩歌鑒賞往往有著一些形式的模板,掌握好正確的模板,能夠使我們在詩歌鑒賞中節(jié)省很多精力.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答題的時候應該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的時候一定要忠于原詩,還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創(chuàng)新,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等,注意能準確的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這樣題目的時候千萬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夠的,也得不到多少分,應回答出因為什么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答題步驟:

(1)準確的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jié)合詩句,闡述為什么用這種手法。

(3)闡述此手法有效傳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語準確點名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某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本詩中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用某個字替代行嗎?為什么?

(1)解釋該字在句子中的含義。

(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會全詩型。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詩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歌的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大家應該隨便找?guī)灼旁?,按照上面的答題模式組織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試的時候,你在詩歌鑒賞這主干題目方面不會丟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滿分,競爭優(yōu)勢一定明顯。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八

隨著高考的臨近,語文詩歌鑒賞也成為了高考考察的重要一環(huán)。而從詩歌鑒賞中我不僅學會了欣賞詩歌,更深深地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之處。接下來,我將和大家分享我對語文詩歌鑒賞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對詩歌鑒賞中的“形”深有體會

詩歌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與散文不同之處就在于它們的形式。好的詩歌不光在于詩句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形”。形式包括韻律、富有節(jié)奏感的句子、美妙的格調(diào)等。在閱讀詩歌時,我們要充分關注這些方面,來尋找詩歌魅力的源泉。比如,韻律的重復和轉(zhuǎn)化讓詩歌更加生動,格律的變化與句式的錯落有致讓詩歌更加優(yōu)美。這些都需要仔細觀察和體會,才能更好地欣賞詩歌。

第二段:對詩歌鑒賞中的“意”有新的認識

除了詩歌的形式,其意義和主題也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在欣賞詩歌時,我們需要首先理解詩句寓意,深度挖掘其中的意義。有些詩歌是通過心理描寫或者象征意義來表達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而有些詩歌則是表達生活或社會的情感和體驗。這樣的詩歌需要我們有深入思考和對社會的敏銳度,從而獲取更深層次的體驗和感悟。

第三段:對文學底蘊有更加深刻的體悟

詩歌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不僅僅是為了美化詩句,更是增強詩歌表現(xiàn)力的重要手段。隱含式的修辭手法,如隱喻、擬人和象征等,讓詩歌的意義更加深遠。例如,“黃鶴樓”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用簡潔的語言交織出深層次的含義,讓人感受到生與死的滄桑感。詩歌的藝術性在這些隱喻中達到了最高的體現(xiàn)。

第四段:對詩歌作者的人文情感體會更深

每一篇詩歌背后都有作者的個體心路歷程和生命感悟,作者也是詩歌表達的媒介,是藝術品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達者。在閱讀詩歌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更多地去了解詩歌背后的作者,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體會詩歌的意義和感悟。在閱讀的時候,也需要更多地去關注作者表達的情感,從而拓寬自己的心靈和情感的世界。

第五段:對文學藝術的價值評估有新的感悟

詩歌的鑒賞不僅是一種美感的欣賞,更是對文學藝術的價值評估。因為詩歌是抒發(fā)情感、體現(xiàn)生命意義的精神特征的詩品,而且它與其他文學藝術相對,獨具形式和表現(xiàn)力的特點,所以受到了文學藝術的青睞。閱讀并鑒賞詩歌,可以帶給我們美妙的享受和人文情感的啟迪,在鑒賞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情感世界,提升自己的美學素養(yǎng)。

總之,詩歌鑒賞的過程不僅僅是一種審美過程,也是一種感悟和深度思考的過程,更是一種沉淀心靈,體察人間繁華的過程。在日常的閱讀中,我們也可以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并且對于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的學習也能夠事半功倍。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中感受到詩歌是一種內(nèi)在美的追求,更好地體驗詩歌的無窮魅力。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九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7.詞的上闕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上闕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

答:上闕寫盡了作者的凄惋之情?!盁o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故國舊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凹拍嗤┥钤烘i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28.詞的下闕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下闕內(nèi)容分析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

答:下闕運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辭手法?!凹舨粩?,理還亂,是離愁”一句,作者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皠e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此句運用味覺來寫愁: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種根植于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無法驅(qū)散,歷久彌深的感覺;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將“愁”訴諸人們的味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jié)合自身的體驗而產(chǎn)生同感。

20.這首詞是寫愁情的名篇,請寫出詞中所體現(xiàn)的兩種愁。(2分)。

21.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句話的?(2分)。

20.亡國之愁、妻離子散之愁等(2分)。

21.此句寫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人,被鎖的不是清秋也是人,寫出了詞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獨凄涼。(2分)。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高考詩歌閱讀也成為了高考考試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對一些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閱讀,不僅可以增強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還可以對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更好的鍛煉和提升。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分享一下高考詩歌閱讀鑒賞的心得體會。

一、多讀多思,多領悟

學習高考詩歌閱讀,關鍵在于多讀多思多領悟。平時要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并進行深入的思考和領悟。在讀詩的時候,要盡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作品的內(nèi)在含義,并能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進行深度的反思和提煉。

二、注重記憶,切實掌握

高考詩歌閱讀不僅要多讀多思,還要注重記憶切實掌握。只有將經(jīng)典詩歌作品的名句、名篇深入腦海并加以理解和掌握,才能準確地運用到寫作和考試中。在記憶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朗讀、默寫、背誦等,任何一種方式都有利于記憶深化和掌握加強。

三、多論辯,多對比,多批評

高考詩歌閱讀鑒賞要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多論辯、多對比、多批評。對于一些爭議性的詩歌作品或者難以理解的詩歌作品,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通過對不同詩歌作品進行對比和批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歌作品,同時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注重細節(jié),注意細節(jié)

學習高考詩歌閱讀鑒賞,注重細節(jié)、注意細節(jié)尤為重要。一些看似細微的語言表達、小到幾個字的區(qū)別甚至是排版的差異都可能對詩歌的理解產(chǎn)生影響。因此要注重細節(jié)的把握,通過多次閱讀、注重細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逐漸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和創(chuàng)作真諦。

五、注重技巧,注意方法

高考詩歌閱讀鑒賞不僅要注重個人素質(zhì)的提升,還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閱讀一篇詩歌作品,需要運用到一些具體方法和技巧,如技巧性地理解一些難點、找尋詩歌的中心思想、構(gòu)建階段性的認識等等。只有運用到具體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進行詩歌閱讀,更好地完成高考試題。

總之,高考詩歌閱讀是一項極具意義和挑戰(zhàn)性的任務,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智慧。通過深入地閱讀、深刻地領悟、認真地思考、巧妙地運用方法和技巧,相信任何一位考生都能夠更好地完成高考詩歌閱讀鑒賞的任務,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一

一、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

一類有詩人設身代言,即詩人設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另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

答題技巧就是要關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立足點,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沒有,那就更應該關注題目。

了解語文詩歌的結(jié)構(gòu)“起承轉(zhuǎn)合”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結(jié)構(gòu)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視角窺探作者的思路,進而貫通全詩。

二、以古喻今。

高考時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傳遞較多的信息,使表達簡明一些。一般用典有兩層含義:

(1)用歷史舊事,借古喻今;。

(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既自明心跡,又豐富詩歌的意蘊,提高詩歌的文化品位,用黃庭堅的話來說就是“脫胎換骨”。記誦詩歌鑒賞口訣從題目認識對象;從字面讀出感覺;從注釋破解難點;從作者了解背景;從原作找到根據(jù);從題干得到啟示;從首聯(lián)找到特點;從尾句參透主旨;從景物把握情感;從意境洞察心胸。

三、分析意境型。

一般高考的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語文詩歌答題的時候應該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的時候一定要忠于原詩,還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創(chuàng)新,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等,注意能準確的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這樣題目的時候千萬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夠的,也得不到多少分,應回答出因為什么而“感傷?”。

四、分析技巧型。

高考語文常出現(xiàn)的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答題步驟:

(1)、準確的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jié)合詩句,闡述為什么用這種手法。

(3)、闡述此手法有效傳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五、煉字型。

提問方式:某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本詩中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用某個字替代行嗎?為什么?

(1)、解釋該字在句子中的含義。

(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二

1.強調(diào)四看(看題目、看詩歌、看注釋、看要求)到位。

2.整體把握類別與抒情基調(diào)。

詩歌類別有山水田園、邊塞、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等;抒情基調(diào)有哀婉悲傷、激昂愉悅、痛苦、快樂、離恨愁緒等,風格可參照書上的概括。

3.注重表達方式和技巧: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

(3)表現(xiàn)手法有:

描寫技巧:渲染與烘托、襯托與對比、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聲色結(jié)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多角度描寫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等。

文藝表現(xiàn)方法:賦、比、興;鋪陳描寫、用典、象征聯(lián)想等。

篇章結(jié)構(gòu):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抑揚變化、以景結(jié)情、總分得當、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4.按照要求分析或歸納。

表達要運用術語,答題要謹記“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要結(jié)合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去考慮,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步驟,語言要簡煉通順。

5.重點復習唐詩、宋詞和元曲,弄清相關文體常識和文學常識。

6.古典詩詞鑒賞之規(guī)范答題:

(1)先觀點后理由;(2)先總后分式;(3)分點作答式。

7.答題的一般格式可簡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義)(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組合);。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寄寓)什么感情;。

(5)品味關鍵詞句:釋義+還原意境+運用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8)賞析表現(xiàn)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評價詩歌內(nèi)容: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抒發(fā)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三

對于高考語文來說,在語文閱讀題的答題上,有哪些答題的技巧呢?如何答題才能拿到比較高的分數(shù)呢?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些經(jīng)驗。

1、讀懂文章。認真通讀文章1-2遍,整體把握。理清如下要點:文章的話題(或觀點)是什么;文章各個段落講什么,段落間的邏輯關系是什么。

2、科學答題。

(1)認真勾畫題干關鍵詞,如加引號引用原文中的詞句和“原因”“結(jié)果”“具體表現(xiàn)”等,還有否定詞“不”。如果題干上有關于引用的原文詞句的問題,如“關于‘xx’的說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從四個選項中做“答非所問”的篩選和排除。

(2)對題干上表示問題性質(zhì)的詞語“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測(推斷)”要區(qū)分。

(3)根據(jù)勾畫的關鍵詞,將選項逐一在文中鎖定對應的信息源區(qū)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題目會出現(xiàn)一個選項在文中有多個對應的信息源區(qū)域。

(4)勾畫找到的對應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對應文字至少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對,圈點相異處,然后仔細辨析。(勾畫圈點的文字要在旁邊標上題號和選項番號)。

高考語文該如何學習?史上最強高考勵志書《高考蝶變》教你怎樣提高成績,淘寶搜索《高考蝶變》購買。

1、結(jié)合說明方法談寫法。

模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nèi)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2、結(jié)合修辭手法談寫法。

模式:這是一篇生動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nèi)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3、結(jié)合表達方式談寫法。

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懷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么,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jù)內(nèi)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四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9.下面對詩歌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p>

a.“滿郭人爭江上望”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是鋪墊,擁擠到錢塘江邊,為下面潮涌制造氣氛。

b.上闋結(jié)尾兩句運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渲染了作者膽怯,故有結(jié)尾時的夢覺尚心寒。

c.“弄潮兒向濤而立”屬于白描手法,表現(xiàn)了弄潮健兒與大自然奮力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d.這首詞以豪邁的氣勢和勁健的筆觸描繪了錢塘江潮涌的壯美風光,而壯美的背后卻是“空”,令人嗟嘆。

e.本詞描寫了錢江涌潮的壯麗景象,作者把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結(jié)合起來,氣勢更盛。

10.請你結(jié)合詩句分析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參看答案:

9.b、d(b項渲染了作者膽怯判斷錯誤,渲染的應該是錢塘江潮的氣勢。d項壯美的背后卻是“空”,令人嗟嘆錯誤,壯美的背后是人們對壯美期盼與贊嘆。)。

10.(1)這首詞以豪邁的氣勢和勁健的筆觸描繪了錢塘江潮涌的壯美風光。豪邁既是自然也是人。

(2)“滿郭人爭江上望”寫杭州人傾城而出,側(cè)面鋪墊了潮水的雄壯氣象,中間部分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錢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轉(zhuǎn)而運用白描寫弄潮兒的英勇無畏、搏擊風浪、身手不凡和履險如夷,表現(xiàn)了其大無畏精神。

(3)本首詞對錢塘江涌潮的描繪,匠心獨遠,別具神韻,對“弄潮兒”的描寫抒發(fā)出豪邁氣概,結(jié)尾言夢醒后尚心有余悸,人已經(jīng)融進了潮水的雄壯意象中,前后的烘托與中間重點描寫緊密結(jié)合,全詞渾然一體。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五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0分)。

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gòu)筑的土山苑囿、亭臺宮殿。

(1)這首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答:

(2)詞中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4分)。

答:

(3)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jié)尾說“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4分)。

答:

【參考答案】。

(1)想當年,到而今。

借代。

(2)鐵騎滿郊畿,士兵“膏鋒鍔”,百姓“填溝壑”,千村寥落。

(3)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人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tǒng)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zhuǎn)到想象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這首詞創(chuàng)作時代較耳熟能詳?shù)摹芭駴_冠”詞略早,寫于岳飛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jié)鄂州時。

全詞采用散文化寫法,層次分明。

從篇首到“蓬壺殿里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跋氘斈辍比贮c目?!盎ㄕ诹o”四句極其簡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月繁榮?!爸榇淅@”、“笙歌作”,極力寫作了歌舞升平的壯觀景象?!爸榇洹?,婦女佩帶的首飾,這里指代宮女?!爸榇淅@”當然也是夸張說法。

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筆(回應“想當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布鐵蹄的占領區(qū),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強烈對比?!拌F蹄滿效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

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氨苍??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卻傷于鋒刃,百姓饑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統(tǒng)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皣@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

最后三句,作者樂觀地想象勝利后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游”,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或許他會暗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xù)漢陽游”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xiàn)實,深扣題面。表示今日“靖康恥,猶未雪”,未能盡游興,“待重新收拾舊山河”后,定再駕乘黃鶴歸來,重續(xù)今日之游以盡興。樂觀必勝的精神與信念洋溢字里行間。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六

了解詩人的有關資料是鑒賞詩歌形象的前提。詩人的有關資料主要包括生平經(jīng)歷、代表作、所處時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張、詩歌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吟詠物象的詩更需關注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如賞析陶淵明的詩歌,就必須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隱者”、喜愛菊花、向往自然、厭倦官場生活等關鍵點。

2.聚焦關鍵詞語,分析人物特點。

一般來說作者在塑造人物時往往綜合運用一些描寫手法,如語言、動作、細節(jié)描寫等。所以鑒賞形象時要結(jié)合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概括人物的特點。

而抓住描繪人物言行情態(tài)的關鍵詞語,揣摩詩人心理,概括形象特點更是一條捷徑。如賞析《最愛東山晴后雪》,抓住“逐勝”“忘寒”“最愛”等對人物的描寫,就能概括出詩人的形象特點。再如鑒賞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第三句的“問”含蓄而生動地刻畫了詩人應試前向主考官打聽情況時忐忑不安的心理。

3.區(qū)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義。

要區(qū)分詩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還是詩人之外的形象。如《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詩人自己。還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義。

二、人物形象的鑒賞思路。

首先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總體特征和意義;然后以此為“論點”,抓住形象的具體特點或個性特征,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論證。

(1)答題步驟。

找——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

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聯(lián)——結(jié)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為什么要描繪這一形象;。

明——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答題模板。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的形象,這可以從()句中看出,這句通過()的描寫展示出來;(這個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的社會現(xiàn)實,傳達出詩人()的情感。

二、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將事物人格化。從全詩看,即把詩人要表現(xiàn)的品格節(jié)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詠物詩中常見的松、梅、竹等。

高考中對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針對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義來設題。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來探求象征體和本體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分析并把握詩歌的思想和情感。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七

“聚焦語文學科素養(yǎng),精準落實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要求?!笔墙鼛啄旮呖济}的趨勢。通過試題呈現(xiàn)出來的不再是單個知識點、單個題目、單個類型,而是綜合性考查。因此,考生要有系統(tǒng)性意識,將語文知識這張大網(wǎng)收緊,在全面梳理考點的基礎上,搭建知識框架,構(gòu)建知識體系,心中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圖譜,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第一輪復習和第二輪復習完成之后,考生至少應親手繪制兩次思維導圖,將完善的知識體系圖譜整理成冊,以便隨時查閱。

構(gòu)建知識體系圖譜,是為了讓考生們對語文考點全面認識,運用時才能得心應手。而復習進行到關鍵時刻,所余時間不多,在夯實基礎之后,考生要想進一步提升自我,必須要轉(zhuǎn)換思維,做好減法。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點就是考生握在手中的米糧,考前沖刺階段,考生需對自己手中的這把米進一步淘洗,暫放已經(jīng)爛熟于心的知識點、能夠駕輕就熟的題型,篩選出盲點、重點,有針對性地復習。

找到學科復習存在的薄弱點,譬如考生普遍難以得分的論述類“奪命九分”、古代詩歌鑒賞,做專門的強化訓練,裨補闕漏;找到老師反復強調(diào)的關鍵點,譬如試卷分數(shù)比較重的閱讀板塊、作文板塊,只要花零散時間記憶即可增分的名句名篇默寫等;找到短期迅速增分的爆破點,譬如書寫訓練,文言文翻譯訓練,作文審題立意訓練、議論文結(jié)構(gòu)訓練。越是考試臨近,越要清醒篤定,“淘洗”的過程必不可少。

樹立靶向意識,實現(xiàn)精準發(fā)力,是沖刺階段備考的關鍵??忌荒鼙е伴]門造車,出門合轍”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一定要瞄準方向,看準形勢。

首先要抓住特定的時間節(jié)點,如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希望工程實施三十周年等;其次要把握特殊的社會重大事件,如決勝決戰(zhàn)脫貧攻堅、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等。圍繞這些熱點,有計劃性地進行備考,寸積銖累,聚沙成塔,積累豐富的思想資源和論據(jù)素材。

其次還應明確考生作為時代有志青年的身份,無論試卷題目如何呈現(xiàn),都需本著時代青年的身份意識去思考。認識時代特征、明確青年責任,把握作為有家國情懷的時代先鋒,應關注的民族夢想、文化自信等時代主題和德育引領、勞動精神、奮斗精神等成長話題。

近年來高考命題創(chuàng)設情境,凸顯應用,情境巧、應用強、思辨深的特點絕對不容忽視,找準靶向,明確身份,做好充足準備應對試題情境。

在沖刺階段至關重要的,是擺正心態(tài),調(diào)整狀態(tài),對自己進行心理賦能。

語文以文化人,高考為國選才,高考語文不只是一場知識儲備和答題技巧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較量,特別是大疫當前的復習階段,心理戰(zhàn)烽煙正濃。牢記“穩(wěn)”字訣,穩(wěn)坐復習臺,穩(wěn)對高考時,穩(wěn)中必得勝。

“你應該不顧一切縱身躍進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運,然后,以大無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難在向你挑釁?!碧└隊柕倪@句話,與諸位考生共勉。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八

詩歌鑒賞是語文考試的必考試題之一,想贏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幾點解題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點。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時空立足點,就可以為貫通全詩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一類有詩人設身代言,即詩人設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傮w看,后一類居多。

2.關注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xiàn),它像一條紅線,串聯(lián)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像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關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立足點,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沒有,那就更應該關注題目。

3.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

起承轉(zhuǎn)合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結(jié)構(gòu)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視角窺探作者的思路,進而貫通全詩。在初三復習備考中,如果我們遵循這種規(guī)律的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著起承轉(zhuǎn)合的程式來寫的詩,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貫通全詩、解讀全詩的鑰匙。

4.答題應緊扣原詩的內(nèi)容。

命題者對詩歌鑒賞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詩歌,因此對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必須結(jié)合原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進行,千萬不能空泛而談。如果是選擇題則要緊扣原詩詞內(nèi)容進行判斷選擇,否則難以說明自身是否讀懂了原詩。

5.明白選擇題選項常見干擾設置。

句意理解方面:誤解多義字、對象錯位、偷換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無中生有、牽強附會、任意拔高等;表達技巧方面:張冠李戴、想當然等。我們在平時要多加練習,并及時總結(jié)答題規(guī)律。

6.熟悉有關意象與意境的知識。

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同時,往往要聯(lián)系鑒賞詩人的形象。而且這兩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詩人的用典。

古代的詩人喜歡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為表達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氣壯一些;三是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傳遞較多的信息,使表達簡明一些。一般用典有兩層含義:(1)用歷史舊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既自明心跡,又豐富詩歌的意蘊,提高詩歌的文化品位,用黃庭堅的話來說就是脫胎換骨。

從題目認識對象;從字面讀出感覺;從注釋破解難點;從作者了解背景;從原作找到根據(jù);從題干得到啟示;從首聯(lián)找到特點;從尾句參透主旨;從景物把握情感;從意境洞察心胸。

(1)認讀感知。讀詩后繼續(xù)仔細閱讀各個選擇項,借助它們進一步再去對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題。另外,還要讀標題,讀注釋,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領悟作者的心情。

(2)啟動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聯(lián)想,或想象,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同時對已知選項進行大膽篩選。比如,選擇項中對一些典故或前人詩句的解釋,有些比較冷僻,有些比較牽強,則可以去掉;對作者的評價過高或過小,或武斷,或偏激的,也可視為不恰當。

(3)單項核對。選擇項中有的是解釋或分析單項內(nèi)容的,如對詩歌中的修辭項的解釋,我們就可以與詩句逐一核對,去掉那些無中生有的,指鹿為馬的。這樣,又可為鑒賞掃除了一大障礙。

(4)辨析真?zhèn)?。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時會出現(xiàn)似是而非,有時會出現(xiàn)前是后非,有時還會出現(xiàn)自相矛盾,如選擇項中出現(xiàn)都、全部的判斷詞,我們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圓其說,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去偽存真。

閱讀下面的詩,然后回答問題。

訴衷情。

宋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感情。

2.下面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開頭兩句回憶了詞人當年為了覓取功名、爭得官職而奔赴前線的初衷。

b。塵暗舊貂裘暗示自己收復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內(nèi)心苦悶。

c。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寫出了詞人放眼西北,殘?zhí)斘磼?回首人生,兩鬢已蒼;沉思往事,雄心雖在,壯志難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敵前線,滄州代指閑居之地。

1.(不能報國殺敵的)悲憤。

2.a。分析:讀詩詞,需了解詞人所用典故的含義,該詞中,覓封候是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寫出作者自己報效祖國的壯志。

自許封侯在萬里(《夜游宮》),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雄心和堅定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并非是詞人當年為了覓取功名、爭得官職而奔赴前線。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十九

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詩是怎樣以“夜歸”統(tǒng)攝全篇的?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2)“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

【答案】(1)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tài)。隨后,詩人以“冷磷”、“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xiàn)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歸家的復雜心情,意味深長。

(2)這幅畫面描繪的是詩人想象(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xiāng)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

【解析】本詩用“夜歸”統(tǒng)攝全篇,應把握時令是“夜”和事件是“歸”,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歸”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還要歸家,那么思家懷鄉(xiāng)之切自不必說;“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門時所見,夜已深了,家里還亮著“補衣燈”,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撲面而來。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詩描寫深夜歸家的情景。

一開篇“夜深歸客”四字,點明了詩題“夜歸”。為什么要連夜趕回去呢?詩中沒有交代,但是聯(lián)系以下幾句,讀者可以想象,大約是一位出門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歸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擱一夜,而寧愿日夜兼程,摸黑趕路,以致深夜到家。詩中擷取的正是將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畫出歸客的形象。透過歸客倚杖蹣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見深夜行路的艱難,也可以推知游子勞累的旅況和近鄉(xiāng)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來是寫走過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綽綽的鬼火、星星點點的流螢。通過深夜荒徑冷氣森森、幽光閃爍的環(huán)境,烘托出歸客孤身夜行的凄涼,也反襯出歸客不顧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陰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點回到溫暖的家中。

第三句寫終于進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襯托下,村店顯得寂靜而冷漠,但在歸客的眼中,家鄉(xiāng)的村店卻給深夜的荒野帶來了生機,一種家在咫尺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轉(zhuǎn)過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徑滑”三字,正是寫歸客腳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覺到路滑難行。他就在這一步一滑中,匆匆轉(zhuǎn)過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門。

隨著畫面的延伸,一幅充滿親情的圖景展現(xiàn)在歸客眼前——“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獨自家竹窗還透出燈火,隱約可見燈下補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溫暖的家嗎?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強列叩擊著歸客的心扉。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心得體會總結(jié)篇二十

1、從詩題入手:20xx年全國卷i:《題竹石牧牛》并引,從題目,你可以初步判斷出這是一首題畫詩?!爸袷僚!笔钱嬅?,也應該是畫面內(nèi)容的概括。

2、從詩人入手:近年來,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詩”較普遍,解讀時既要從詩人入手,也要考慮特殊情況。

3、從注釋入手:借助注釋,對詩歌的理解就輕松多了。

4、從詩句入手:這是關鍵,前面的三項,都是為此服務的。

之二:了解手法風格詩歌常見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詩歌常見的風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飄遠閑逸、沉郁頓挫等。知道這些術語有助于在進行文字表達時達到“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體理解詩歌,做到“信”和“達”才是關鍵。

之三:掌握常見意象詩歌常見的意象,表現(xiàn)離別和游子情感的有楊柳、長亭、孤帆、驛路、浮云等;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現(xiàn)田園風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煙等;表現(xiàn)凄涼悲愁主題的有大風、長云、寒霜、飛雪、苦雨等。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791842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