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熱門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6:24:29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熱門14篇)
時間:2023-11-24 06:24:29     小編:碧墨

從平凡的事物中汲取靈感,才能創(chuàng)造出藝術和文學的奇跡。一個好的寫作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寫作的效率和質量。如果你正在寫總結,不妨看看以下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或許可以解決你的困惑。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一

小題1:解釋文中畫線的詞語。(2分)。

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文成公主來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請用原文回答)(2分)。

小題3:文成公主進藏的旅途艱難嗎?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2分)。

小題4:文成公主為什么要扔掉日月寶鏡?你能想象一下她當時的心情嗎?(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使命:出使的任務。毅然:堅定的樣子。

小題1:前方是廣闊的草原,帳篷點點,牛羊成群。

小題1:跨過了一條條大河,翻過了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了拉薩。

小題1:為了完成偉大而神圣的使命心情:沉重、留戀、傷心。

小題1:試題分析:可直接理解詞語意思,可根據(jù)文段內容來理解。文成公主是被唐王朝送到吐蕃去“和親”的,肩負唐王朝與吐蕃建立友好關系的重任,所以是“使命”,文成公主更是意識到自己的使命關乎唐王朝的利益,所以甘愿犧牲個人的利益,“毅然”自然就表現(xiàn)了她此時的決心。

小題1:試題分析:仔細閱讀文段,根據(jù)題干中的提示“青?!薄熬跋蟆彼褜の淖中畔?,“景象”是指描寫的自然景物或人的活動場景。

小題1:試題分析:文章中用排比的寫法,突出地表現(xiàn)了文成公主旅途的種種艱難,雖然沒有具體的描述,但可以讓人想見“跨過大河”“翻過高山”是怎樣的歷程。

小題1:試題分析:文成公主明確自己的使命,并也做了自我犧牲的準備。文成公主雖然使命在身,但還是一女子,遠嫁異族邊疆,遠離家人,復雜的心情可以想見。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二

1、會自己列提綱簡要復述課文。

2、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3、懂得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要為促進民族團結作貢獻。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團結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綱復述課文。難點:自己列提綱復述課文。

課件。

1、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1、檢查生字。

拉薩大昭寺松贊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遙遠陌生依戀書籍牦牛。

2、查詞語,質疑解釋。

3、讀課文。

1、指名說說課文大意。

2、學生獨立分段,說段意。

3、交流評議。

一(1)為了紀念文成公主進藏的事跡,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為了藏漢兩族人民能永遠團結,文成公主接受松贊干布的求婚,樂意進藏。

四(7)文成公主為建設西藏做出貢獻,藏族人民永遠懷念她。

(1)文成公主為什么愿意嫁到遙遠而又陌生的西藏?因為當時西藏首領松贊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強友好往來”于是“到長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親”,文成公主為了藏漢兩族人民能永遠團結,所以。

(2)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了什么?(理解所帶的人、物都是為了促進西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不是為了個人享用。)。

(3)西藏人民是怎樣歡迎文成公主的?先寫(),接著寫()再寫(),最后寫()寫作順序——由遠到近。

(4)西藏人民為什么熱愛文成公主?(根據(jù)課文最后一段回答)質疑問難。

1、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1、各自準備。

2、指名復述,評議。

3、同桌復述。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三

學習目標:

1、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一系列言語實踐活動,積累、運用語言,初步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

2、根據(jù)信息進行擴段訓練,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培養(yǎng)學生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3、在閱讀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重點:1、了解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復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發(fā)生的故事。

2、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言語實踐,感受藏族人民與文成公主間的深情厚意。

教學難點:了解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感受藏族人民與文成公主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1、學生課前預習,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歷史。

1、圖片欣賞,了解西藏風情。

2、在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上,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1)看了古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讀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檢查預習情況:

預設一:出示詞語并交流。

松贊干布?使臣?拉薩?達尤龍真?路納?乃巴山?公主。

讀詞。哪些詞讓你聯(lián)想到西藏?

順勢理出課文思路:求婚——進藏——貢獻。

預設三、進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書(搭橋過橋??過沼澤??遇到惡烏鴉?遇見神鳥?背走乃巴山?)。

1、知道什么叫民間傳說嗎?(語言淺顯、通俗,是民間傳說。老百姓口頭流傳下來的故事。)。

藏族的孩子子們就是聽著這樣的故事長大,今天,讓我們也來說一說這些故事吧。

3、復述故事。

1)、同桌合作簡單講故事。(每人講一件)。

2)、指名學生講故事。(教師適時評價)。

4、交流:同學們,聽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你們覺得她是個怎么樣的人?

預設一、能干:文成公主能用樹枝搭橋???夸夸她!

聰明:撒羊毛過沼澤????夸夸她!

力量大: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話故事中的誰一樣?夸夸她!

板:神。

三、創(chuàng)編故事,體會進藏的艱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這么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但我們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為一個人,真實的進藏情形又是怎樣的不容易呢?讓我們來聽一位歷史學家來說說吧。

1.看她進藏的線路圖和地圖,談談感受。(艱難,路途遙遠,困難重重)。

3.指導朗讀:走著走著,他們會遇到什么情況?(天氣惡劣)。

走著走著,他們還會遇到什么情況?(豺狼虎豹)。

走著走著,公主會想起什么?(家鄉(xiāng),父母,蒙古的人民,松贊干不……)。

1、聽錄音: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辭別了家鄉(xiāng)親人,帶著一批能工巧匠,馬隊馱著農作物的種子、生產工具和各類書籍,行進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長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無人區(qū),一路上氣候惡劣,道路艱險,高原上空氣稀薄,還會引起強烈的高原反應。文成公主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兩年多,終于來到了吐蕃首府——拉薩。

2、同學們,想想文成公主在進藏的過程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寫一寫。

2、學生擴段。交流。

3、回讀課文“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了西藏?!?/p>

三、再讀故事,體會文成公主作出的貢獻。

3、?4、小結后,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板:?????神——人——神。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四

距今13前的唐朝,常與邊疆民族產生爭戰(zhàn),為了消弭戰(zhàn)爭問題,于是和親政策就此出現(xiàn),唐代文成公主身負所謂和親重任,從此離鄉(xiāng)背景,扎根于異域,未曾再返回中原的家。一生扮演了和平大使與漢文化傳播代言人。

文成公主從小冰雪聰明:長相清秀,當唐太宗選和親的適婚人選時,氣質與智能兼具的她,擔任了重任。當踏上長約三千公里遠途時,她望著山頭看到大大小小的村落;聽著宛轉的鳥叫聲,想到將無法輕易見到家鄉(xiāng)景色,汨汨流下眼淚。文成公主和夫婿松贊干布鶼鰈情深,促使大唐與吐番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她帶著佛經三百六十卷與書籍,讓西藏變成佛教文化興盛圣地,她帶去的紡織和刺繡工匠,改變了人民穿衣方式,以牧立國的吐番因唐朝蓄牧人員教導下學會新的農業(yè)技術,整個吐番出現(xiàn)不同文化融合。如今現(xiàn)在西藏有文成公主廟、公主柳、小昭寺等象征性紀念,也讓世人了解文成公主在藏人心中的景仰與懷念。

知書達禮的文成公主不避艱險;遠嫁吐番,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早已將自己融入異域文化且甘之如飴的安身立命,也為促進唐番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的親密友好做出歷史性貢獻。她的偉大無私的貢獻和那堅忍不拔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與學習。從文成公主故事中發(fā)現(xiàn)原來人的未來有無限可能,只要勇敢面對困境;接受變化萬千的挑戰(zhàn);應用智慧與包容處理逆境;相信任何事物將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五

1.認識7個生字。讀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資料,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故事資料,簡要講述故事,激發(fā)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課前準備。

布置搜集關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預設。

設計意圖。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1.出示布達拉宮圖,明白這是哪一個旅游景點嗎?

2.同學們,明白布達拉宮位于哪兒嗎?

3.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稱為是世界屋脊。在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1300對年前,有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文成公主,為了使藏漢兩族人民能夠永遠團結,背井離鄉(xiāng),不畏艱難,長途跋涉兩年多,來到這塊神奇、美麗的土地。在那里生活了一輩子,給西藏人民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這座布達拉宮就是為她修建的。老百姓十分尊敬這位女子,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他的故事。這天,讓我們一齊來學習文成公主進藏。

4.板書,讀題。

二、初讀課文,自讀自悟。

1.初讀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語句。

2.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公主進藏的經過,做好記號。

3.邊讀邊思考,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關句子和段落旁。

三、對照檢查,整體把握。

1、詞語集錦,學生認讀。

大臣使臣松贊干布求婚。

吐蕃路納乃巴山西藏。

絹花青稞豌豆沼澤地。

2、理清課文的脈絡。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公主進藏的經過?

(2)文成公主進藏路途中遇到了哪些事?遇到的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四人小組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難。

怎樣克服。

(3)進藏過程中的故事全概括出來了。那么進藏前還講了那些小故事呢?

(唐朝皇帝出了“區(qū)分馬匹”和“辨認公主”兩個難題來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交流感受,復述故事。

1.我們對《文成公主進藏》有了整體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給了同學們一些印象。請用一個詞來表達你的感受,即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美麗、動人、神奇等)。

2.你覺得這些故事哪部分最神奇,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來復述故事,看誰講得最清除、流暢。

3.圍繞“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這一話題交流讀書感受。

結合學生的自讀批注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

(1)是漂亮又聰明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到。

(2)是皇帝疼愛的女兒。(第二至第四自然的能夠體會到)。

(3)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誰也難不倒她。(第五到第十三自然的能夠體會到)。

(4)十分重感情。(第十和十一自然段能夠體會到)。

(5)為西藏做出了巨大貢獻。(最后一個自然段能夠體會。)。

4.課下搜集有關文成公主進藏的有關傳說故事,互相交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六

今天老師讓我們預習第三十課《文成公主進藏》,這篇文章講的是松贊干布派人去向文成公主求婚,文成公主千里迢迢去西藏和親的故事。松贊干布派使者去提親,唐朝皇帝為了考驗使者的智力,出了兩道難題,都被使者聰明的解答了。所以皇帝就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出發(fā)去吐蕃,在路上她遇到了一條河‘沼澤地’烏鴉的陰謀‘乃巴山等一系列的難題,都被文成公主憑著自己的聰明和朋友的幫助一一化解。

最后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結為夫妻了。就是在這個時候,西藏和內地的來往更加密切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學會了耕種和其他技能。所以說文成公主起到了很大作用。這篇文章我很喜歡,這里面有文成公主的機智,使者的聰明,神鳥天鵝的幫助。文成公主的善良’智慧;聰明,勇敢,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為中國有這樣的公主而驕傲。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七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準備:布置搜集關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引入:(出示文成公主像和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你對文成公主了解多少?學生根據(jù)課前搜集資料來談。

2、同學們對文成公主有了一定的了解,是的,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jù)閱讀提示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故事的經過。

2、學生自由朗讀,師巡視指導。

三、檢查匯報,交流討論。

1、檢查朗讀,認讀字詞。

2、課文的題目是文成公主進藏,文中哪些部分具體寫文成公主進藏?(5到13自然段)。

3、四人小組合作閱讀5到13自然段,并討論交流文成公主進藏時發(fā)生了幾件事?

4、交流匯報,感受到故事的神奇與美妙,并根據(jù)學生回答概括四件事并板書。

(搭橋、撒羊毛、遇惡烏鴉和神鳥天鵝、背山)。

5、把這部分內容連起來講述,先自由準備再指名講述,重點訓練用簡潔而又準確的語言講述進藏經過。

7、匯報交流,要求概括地講。(板書:考驗智慧)。

8、課文最后部分講什么?(板書:貢獻)。

四|、理清思路,簡要復述。

1、提出要求:同學們,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可分為三部分,讓我們試著簡要地來復述故事的經過,有困難的同學可借助板書來復述。

2、自由準備,指名復述。

五、關注課外,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說嗎?(可兩方面講:對文成公主的崇敬,這個民間故事本身的語言魅力等)。

2、推薦閱讀另外的寫文成公主的民間故事。

3、我國還有很多的民間故事,如《獵人海力布》、《一幅壯錦》等,請同學們可以去閱讀,過段時間我們再來開個故事交流會。

板書設計。

進藏前考驗智慧 。

進藏時搭橋、撒羊毛、遇惡烏鴉和神鳥天鵝、背山。

進藏后貢獻。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八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兩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的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唐朝時候,西藏一帶叫吐蕃,年輕的松贊干布是吐蕃的首領。松贊干布非常仰慕唐朝的文化,想和唐朝加強友好往來,便到長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親。唐太宗答應將聰明美麗的文成公主嫁給他。

公元641年初春,紅梅花開滿枝頭。文成公主帶著一批能工巧匠,帶著農作物的種子、生產工具和各類書籍,也帶著對親人的深深眷念行進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婚后,他倆的生活非常幸福,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40多年,為建設西藏做了許多好事,藏族人民非常懷念她。著名的拉薩大昭寺至今還供奉著她和松贊干布的塑像呢!

二、整體感知,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2、學生說詞語,教師相機正音。

4、?交流質疑。

默讀課文,對于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又有什么疑問呢?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1)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2)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1、漂亮又聰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得到)。

2、皇帝疼愛的女兒。(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體會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什么也難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5、給西藏帶來了許多好處。(最后一個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四、體會民間傳說的特點:

同學們,你們看,課文中的文成公主具有神奇的力量。(出示表現(xiàn)神奇力量的語句,讓學生讀一讀。)。

這就是個民間故事的特點之一。民間故事是人們口頭長期流傳的,往往表達人們心中美好情感和愿望。

五、感受文成公主對漢藏文化交流的特殊貢獻。

那是什么讓人們帶著特殊的情感把文成公主給神化了呢?請再次認認真真讀一讀課文,尤其是文成公主進藏的部分。

你覺得哪些地方也讓你對文成公主產生特殊的情感,請在感觸最深的地方做做記號。

(她帶出就是文明和漢族的先進文化)。

引導學生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總結:文成公主帶給了西藏人民文明,藏族人民怎么不懷念與崇敬她呢?

讓我們一起來記住文成公主帶給藏族人民永恒的歷史貢獻吧。

齊讀課文。

六、復述課文:

這個故事由西藏傳到內地,由唐朝傳到現(xiàn)在,那我們更也應該把這樣美好的情感,美麗的故事傳遞下去,愿不愿意用自己的話來講講這個故事呢。老師開個頭。

松贊干布派大臣到唐朝求婚,唐朝皇帝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出發(fā)去吐蕃了。……指名講講。

七、課外拓展閱讀。民間故事往往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讓我們課后在去讀讀其他民間故事。推薦:《一副壯錦》《獵人海力布》。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九

1、會自己列提綱簡要復述課文。

2、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3、懂得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要為促進民族團結作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團結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綱復述課文。難點:自己列提綱復述課文。

課前準備:課件、

板書與電教媒體設計:

1、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二、查自學:

1、檢查生字。

拉薩大昭寺松贊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遙遠陌生依戀書籍牦牛。

2、查詞語,質疑解釋。

3、讀課文。

三、說課文大意,劃分段落。

1、指名說說課文大意。

2、學生獨立分段,說段意。

3、交流評議。

一(1)為了紀念文成公主進藏的事跡,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為了藏漢兩族人民能永遠團結,文成公主接受松贊干布的求婚,樂意進藏。

四(7)文成公主為建設西藏做出貢獻,藏族人民永遠懷念她。

四、按課后第1題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五、交流、評議,隨即朗讀有關課文。

(2)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了什么?(理解所帶的人、物都是為了促進西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不是為了個人享用。)。

(4)西藏人民為什么熱愛文成公主?(根據(jù)課文最后一段回答)質疑問難。

六、學生默讀課文,列出復述提綱。

七、交流提綱、評議。

1、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八、學生復述。

1、各自準備。

2、指名復述,評議。

3、同桌復述。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十

在唐朝,為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zhàn),朝廷采用和親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為和親嫁給吐蕃、契丹、吐谷渾、回訖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于后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經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貢獻。直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讀生字生詞。

3.邊讀邊思考,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關句子和段落旁。

圍繞“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這一話題交流讀書感受。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聰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得到)。

2.皇帝疼愛的女兒。(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體會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什么也難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5.給西藏帶來了許多好處。(最后一個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小組同學接龍講故事,比一比誰講得清楚,流暢。

課外拓展。

搜集有關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間故事和《同步閱讀》中的《一幅壯錦》《獵人海利布》等民間故事閱讀。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十一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簡要講述故事,激發(fā)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師述:文成公主知書達理,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根據(jù)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要求:用講故事的語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2、交流疑問。

a.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導: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唯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得動乃巴山呢?

引導: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四、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

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五、?課外拓展。

搜集有關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間故事。

課后反思: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十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自己列提綱簡要復述課文。

2、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3、懂得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要為促進民族團結作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團結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綱復述課文。難點:自己列提綱復述課文。

課前準備:課件、

1、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為了藏漢兩族人民能永遠團結,文成公主樂意進藏。

4、藏族人民永遠懷念文成公主。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二、查自學:

1、檢查生字。

拉薩大昭寺松贊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遙遠陌生依戀書籍牦牛。

2、查詞語,質疑解釋。

3、讀課文。

三、說課文大意,劃分段落。

1、指名說說課文大意。

2、學生獨立分段,說段意。

3、交流評議。

一(1)為了紀念文成公主進藏的事跡,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為了藏漢兩族人民能永遠團結,文成公主接受松贊干布的求婚,樂意進藏。

四(7)文成公主為建設西藏做出貢獻,藏族人民永遠懷念她。

四、按課后第1題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五、交流、評議,隨即朗讀有關課文。

(2)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了什么?(理解所帶的人、物都是為了促進西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不是為了個人享用。)。

(4)西藏人民為什么熱愛文成公主?(根據(jù)課文最后一段回答)質疑問難。

六、學生默讀課文,列出復述提綱。

七、交流提綱、評議。

1、西藏大昭寺內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為了藏漢兩族人民能永遠團結,文成公主樂意進藏。

4、藏族人民永遠懷念文成公主。

八、學生復述。

1、各自準備。

2、指名復述,評議。

3、同桌復述。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十三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復述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教學目標中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潔的講述課文,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難,難就難在“簡潔”二字上,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想用幾句話簡單的講述存在一定的難度。初讀課文之后,我請學生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表現(xiàn)很積極,可第一個學生基本是在復述課文,講得非常細。聽了他的回答,我并不覺得意外,的確是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個問題,我采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求婚——接見使臣考驗智慧——允婚——進藏——帶去生產技藝。并板書出來,便于學生理解。接著分兩部分來復述:考驗智慧和進藏。第一部分先讓學生說怎么考驗的?學生回答:出了兩個題目,一個是辨認馬母子,第二個是識別真假公主。而后,分三大組比賽復述,一組一個題目,第三組復述兩個,學生熱情高漲,復述的很好,還報以熱烈的掌聲。接下來復述進藏的過程,還是分三大組,一組說兩個故事,因為進藏的過程曲折,但每個故事內容也不多,所以分開復述,效果還行。分組復述完,接著由學生自己復述全文,這樣比之前進步了許多。

通過這節(jié)課,我得出幾點體會:1、讓學生復述故事時先幫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這樣便于學生能夠清晰地復述課文。2、復述時,采用比賽的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分部分復述時要掌握好時間,我這節(jié)課第一部分用時稍長。4、板書要利于學生復述,把整個課文的框架列出來。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復述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說說文成公主進藏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當一個學生說到遇到了一片沼澤地,公主撒了一把羊毛就過去了,其他學生叫了起來,“這么神呀,神仙哦!”,是呀,文成公主身上充滿了神性,于是我順勢讓學生找出還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讀書很認真,平常經常走神,開小差的同學在這節(jié)課里也表現(xiàn)出色,因為學生對這個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課堂上表現(xiàn)積極。因為文成公主撒了這把羊毛,所以路納這地方的牛羊一直長得又肥又壯”;路納這地方牛羊長得肥壯是客觀事實,聯(lián)想到這是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為過沼澤地撒了羊毛的緣故;藏族百姓還把“內地橋”的來歷賦予了有趣的傳說,是公主折樹枝搭建而成;達尤龍真的樹木北稀南密本是一個很普遍的自然現(xiàn)象,但還是被藏民與公主聯(lián)系起來,說是公主因為聽說松贊干布去世無心梳妝,右邊頭發(fā)散開所致;還有乃巴山下的腳印聯(lián)想到公主背山而留……這一切都有濃郁的傳奇色彩,但藏族百姓卻代代相傳,把它想象成真的。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讀出藏族人民對公主的情。讀懂了藏族人民對公主的“情”,也就能讀懂文章賦以她身上的“神性”。

今天讓學生自己學習略讀課文《文成公主進藏》,其中有一段是寫文成公主背走乃巴山的內容,當時一個學生提問:“老師,文成公主是怎么背走乃巴山的?她能背嗎?”學生突然冒出這樣的想法,我想也沒想地回答她:“這是一個民間傳說,不過是人們把一些美好的故事用想象的方式夸大,用了一點夸張的寫法去表現(xiàn)人物品質。”

當時并沒有想太多,但是下課后,認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回答,覺得自己這樣的回答太過了草,回想起來,應該對學生的問題好好研究一下,這里包含著學生哪些知識儲備的展示與學生的認識。

很多時候,學生看問題完全不是我們大人的那個角度,所以備課的時候要盡量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處理文本。

文成公主進藏說課稿篇十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有關于文成公主的民間故事很多,課文所選的這個民間故事以歷史真實為依托,卻又與歷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對文成公主的崇拜和愛戴。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接著重點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一系列的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后點名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學生從民間故事中,了解百姓傳誦的文成為民族團結和西藏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如果能自讀課文時抓住課文主要內容,能簡要的講述故事,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1.認識7個生字。讀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通過讀、講、聽、編故事等一系列言語實踐活動,積累、運用語言,初步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

4、在閱讀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與藏族人民間的深情厚意。

5、宣傳《民族團結條例》,增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

一、

1.圖片欣賞,了解西藏風情。(定格布達拉宮畫面,引出古文)。

2.古文欣賞,了解歷史。

從這段古文中,你能讀出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布達拉宮圖引起學生的關注,然后引出文成公主,并自然地走進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要求:欣賞圖片,了解并介紹西藏風情。

1.知道什么叫民間傳說嗎?

2、檢查預習情況:通過預習,你們學到了什么?

3.復述故事。

1)同桌合作簡單講故事。(每人講一件)。

2)指名學生講故事。(教師適時評價)。

4.交流:同學們,聽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你們覺得她進藏容易嗎?

設計意圖:自由讀文,掃清生字詞障礙,培養(yǎng)自學能力。邊讀邊做必要的批注,鍛煉有目的閱讀、自讀自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積累詞語的學習習慣。

要求:小組合作,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這么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但我們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為一個人,真實的進藏情形又是怎樣的不容易呢?讓我們來看看一位歷史學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辭別了家鄉(xiāng)親人,帶著一批能工巧匠,馬隊馱著農作物的種子、生產工具和各類書籍,行進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長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無人區(qū),一路上氣候惡劣,道路艱險,高原上空氣稀薄,還會引起強烈的高原反應。文成公主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兩年多,終于來到了吐蕃首府——拉薩。

2.同學們,你們聽了剛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進藏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生交流。)為了幫助大家想象,老師給大家提供幾條信息。

(二)展開想象,根據(jù)提示擴段訓練。

1.讓我們盡情地發(fā)揮我們的想象,選擇其中一條信息擴寫成一段話好嗎?出示:文成公主進藏多么艱辛??!

2.學生擴段、交流。

3.回讀課文“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了西藏。”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自己認為最神奇的小故事,可以鍛煉組織語言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要求:學生讀課文,擴充內容。

既然文成公主是個人,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卻成了神了呢?

1.課文最后一段?!巴鶃砀芮辛恕庇卸嗝芮??(師補充:在文成公主和親后200多年間,藏漢兩族人民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為藏漢兩族人民的團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宣傳《民族團結條例》。

3.“其他技術”還有哪些技術?(師補充:她在雪域高原傳播漢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學會了醫(yī)藥、歷法、種植、紡織等技術,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無所不能的神圣的觀音菩薩,被稱為“綠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個普通的人,而是個神。(板:神)。

二)讀懂人民對公主的情感。

1.你們能從文中哪些字里行間讀懂人民對她有著深厚的情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找。

師解說:藏族人民把身邊的一切都與公主聯(lián)系起來,還有這公主柳、公主廟、各種寺廟、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們用各種方式懷念她。有關公主的傳說就像高原上的格?;ǎ_遍了整個雪域高原。(配以圖片、青藏高原音樂)。

小結:人們就把這種對公主的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化成這樸素的文字,一代代流傳下來,這也是民間故事的特點。

2.播放錄像(如果能下載下來的話可以放放),升華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雖然在史書中只留下了34個字,但卻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領略民間故事的神奇和美妙。

要求:用心欣賞音樂,感受民族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51750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