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專業(y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7:49:22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專業(yè)17篇)
時間:2023-11-27 07:49:22     小編:紫衣夢

在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需要總結(jié)自己的表現(xiàn)??偨Y(jié)時如何運用恰當?shù)恼Z言風格和表達方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經(jīng)典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夠?qū)Υ蠹业膶懽魈峁┮恍﹩⑹尽?/p>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一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煽铸埉吘故窃诘厍蛏舷Я藥浊f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于是我把這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shù)的整合課,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優(yōu)勢進行學習。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lǐng)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wǎng)查詢恐龍的相關(guān)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wǎng)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guān)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在制作過程中,為了體現(xiàn)各種恐龍不同特點,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xiàn)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guān)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xiàn)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tài)、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jié)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競猜活動——請讀一讀有關(guān)自己喜歡的恐龍的句子,但不要讀出恐龍的名稱,讓大家聽聽,猜猜這是什么恐龍?在猜中了解恐龍?zhí)攸c,在猜中了解說明方法。

雖然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很長時間,但還是存在許多不足。如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在課堂評價學生這方面語言不夠豐富,由于時間關(guān)系在讓孩子們交流“你所了解的恐龍及它的特點”和“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么滅絕的”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時,時間比較倉促,對個別學生關(guān)注不夠等等。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充分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語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后的不斷實踐探索及老師們的集思廣益。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熟讀成誦;能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圖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殼而出”等詞語。

2、?在熟讀的基礎上說出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及其特點,領(lǐng)悟課文是怎樣把它們的特點給寫具體的。

3、?借助媒體完成“恐龍自述”,要求用第一人稱作自我介紹,把“自己”的特點說清楚。

教學重點: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及其特點,領(lǐng)悟課文是怎樣把它們的特點給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一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齊讀課題),這些詞語你會讀嗎?第一行,你來?。ㄗx得真有感情)誰來讀第二行?(更棒了?。┑谌?,你來!(詞語的意思也讀出來了,真不錯!)最后一行誰來讀?(讀得真好聽!)我們一起來讀讀!

2、?(出示第一段)誰來讀?讀后你知道了什么呀?點紅重點字詞。指名朗讀,突出“兩億年以前”很久遠。

3、?恐龍大約生活在……地球上……那時恐龍……足跡……當時地上走的、天上飛的、水中游的都是恐龍,他們主宰著當時的地球,在森林、沼澤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景象。你們想不想看看兩億年以前恐龍到處漫游的情景呀?好!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走進兩億年前的恐龍世界,來認識他們,了解他們。播放一段“恐龍”錄像。

4、?朗讀指導:真是太精彩了,我們再來讀讀這一段,誰會來讀好它?要讀出恐龍在森林、沼澤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我們一起來試試。

[反思]:恐龍是學生心目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但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于是我播放恐龍的電影,既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又形成了良好的知識儲備。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恐龍的種類很多。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恐龍呢?請你輕聲讀一讀第二自然段,你從這一段中找出了哪些恐龍的名字,用筆輕輕地畫出來。

2、???交流討論: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

3、??再來讀讀這一段話,在這么多種恐龍中,你對哪一種最感興趣呢?

4、?小組討論交流:為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全班討論交流:誰愿意把你最感興趣的恐龍介紹給大家?隨機出示句子:

(1)?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你能通過朗讀,用你的聲音把雷龍是個龐然大物給讀出來嗎?

也難怪人們給它取名——“雷龍”哪個小朋友還愿意來讀?你們聽聽,他描述的這只雷龍大不大?(指名讀)。

還有誰愿意把你最感興趣的恐龍介紹給大家?

(2)?梁龍的身體很長,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來,好象是一架移動的吊橋。

a:(看圖)這只是梁龍,它有什么特點呢?誰來說說?看梁龍真的很長,到底有多長呢,書中是怎么說的?出示文本,你從哪些詞語中讀出它的身體很長?二十多米有多長呢?我們的一間教室有7-8米,那么20多米大約有(三)個教室那么長,如果不寫20多米,就很長好不好?課文通過舉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打了這樣一個比方,讓我們一下子明白了梁龍有多長。這么長的身體在走路,真象一座移動的吊橋。喜歡梁龍的站起來一起來感受一下它的長。

你還想介紹哪種恐龍呢?

(3)?劍龍的背上插著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還有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

a:劍龍長什么樣呀?誰來說?(出示圖片),看,這就是劍龍,我們?yōu)槭裁唇兴鼊埬??誰知道?出示文本,劍龍象利劍一樣威武,誰來讀一讀?“兩排三角形”是告訴我們劍板的(數(shù)量和形狀)“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說明尾刺怎么樣?你能把它的鋒利讀出來嗎?劍龍外形看起來很厲害,其實呀,它的性格特別溫馴呢!

b:喜歡這種劍龍的同學來讀讀這句話。

這一段中還有一種恐龍,誰要來介紹的?

(4)?三角龍的臉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長在鼻子上方,另外兩只長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長——這樣的臉型,讓任何動物都望而生畏。

a:你知道為什么叫它三角龍嗎?引讀句子。

所以任何動物看了都——這就叫“望而生畏”

3、?除了書上提到的這些恐龍,你還知道有哪些呢?

4、?來,讓我們拿起書本,再好好地認識這些不同種類、形態(tài)千奇百怪的恐龍。

三、?學習課文第三——五自然段。

你還了解恐龍哪些方面的知識呢?自讀第三——五自然段。

指名說說。隨機出示段落。

1、?恐龍的親戚。

哪一段會告訴我們?指名讀第三段。哪些動物是恐龍的親戚呀?

魚龍??翼龍?????他們長什么樣?(看圖)讀讀句子。

他們屬于恐龍家族嗎?(不是,魚龍和翼龍他們和恐龍的關(guān)系很近,但不屬于恐龍家族)。

過渡:書中除了給我們介紹了這些恐龍的外型,還告訴了我們什么?快速讀課文4-5自然段找一找。

2、?恐龍的食物。

從哪一段中尋找答案?

自讀這一段,誰已經(jīng)知道恐龍吃什么了?大都數(shù)恐龍是吃……但有些恐龍是專門吃肉的,比如我們書上介紹的——霸王龍。

誰了解這一種恐龍,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出示句子:……霸王龍給你的感覺怎么樣?(看圖)這只霸王龍長相怎么樣?(說說腦袋、牙齒、身體)請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這是一只兇猛的霸王龍。聽出來了,這霸王龍確實很兇猛??!

我們了解的恐龍的種類又多了一種。

3、?恐龍生育后代。

你從哪一段中知道的?

b.這些恐龍還都是盡責的父母。

小結(jié)(小游戲):猜猜我是誰。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恐龍以及它們的親戚?(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魚龍?翼龍?霸王龍)你們真的認識他們嗎?好,那我們就來做個小游戲,輕松一下,好嗎?游戲的題目是“猜猜看”,請你來描述這種恐龍的形態(tài)特點,也可以說說它的食物、生育后代等,如果同學聽了你的介紹能猜出這種恐龍的名字,說明你的介紹成功了,你真的認識它了。能猜出的同學也真的認識它了。

[反思]: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從而輕松快樂地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一些重點和難點。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兩億多年前,恐龍曾是地球上主人,同學們剛才在大屏幕上也看到了許多種恐龍,可是今天我們?yōu)槭裁纯床坏娇铸埖纳碛澳??請同學們讀第六自然段。

1、這些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引讀)。

2、讀了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呢?(為什么會突然神秘地消失?)請你們來猜猜他們突然消失的原因?科學家門也作出了種種猜測,比如恐龍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的科學家推測是地殼在6500萬年前發(fā)生劇烈運動,改變了地球上的氣候和環(huán)境,恐龍不能適應這種新環(huán)境就滅絕了;還有的科學家推測那是因為有顆小行星撞擊到地球上,導致大氣中聚集著厚厚的灰層,遮住了太陽,地球上變得寒冷無比,從而導致恐龍滅絕。

3、……不過這些還只是猜測,真正的原因到現(xiàn)今為止誰也不知道,還是一個未解開的謎團。(出示句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解開這個謎,還有待我們同學將來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反思]:讓學生融入了課文情境,吸引了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去探究。

五、復述課文,練習說話。

我是----------龍,我的身體……。

[反思]: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我是????龍”的說話練習,準備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說說。這也是學生們樂衷的,把自己的感想在討論區(qū)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

感興趣的小朋友,回家可以(出示作業(yè))。

1.把你所知道的恐龍的知識介紹給你的爸爸、媽媽和朋友。

2.課后繼續(xù)查找有關(guān)恐龍的圖片、模型或文字資料,然后展示給你的同學。

說不定若干年后,我們中的某些同學會成為恐龍專家,揭開恐龍世界的許多未解之謎。

總評:說真的,上《恐龍》這課我的心中有點虛,因為在課堂內(nèi)外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恐龍比我了解得多。你看他們手中有厚厚的精美的恐龍畫冊,家中有恐龍的動畫片,房里有恐龍的模型玩具,一位學生竟有滿滿一盒子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恐龍,他都能如數(shù)家珍般叫出它們的名字、說出它們的特點來,令我佩服不已。這節(jié)課給我最深的體會是:必須在扎實雙基的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讓師生共同享受課堂生命的活力。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三

《恐龍》是一篇說明文。文中首先介紹了兩億年前恐龍是地球的主人,接著介紹了不同種類的恐龍及其外形特點,然后又介紹了恐龍所吃的食物,再介紹恐龍的生殖特點,最后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人類研究和思考的問題:恐龍問什么會突然滅絕?引人思考,激發(fā)讀者探索的興趣。

這篇課文不僅能使學生了解恐龍這一古老而神奇的動物的知識,而且會激發(fā)出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強烈愿望。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了解課文介紹的5種恐龍的樣子和生活習性,運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理解詞語。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這幾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識字重點:龍、億、翔、站、部、移、秘。

2、運用查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看圖片等方法理解本課“漫游、遍及、鞭長莫及、龐然大物”等詞語。

3、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這幾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授課時間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版塊---人類的朋友這組課文。那么首先和我們見面的朋友大約生活在距今兩億年以前,他們曾經(jīng)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萬年以前,他們卻神秘地消失了,猜到他們是誰了嗎?板書“恐龍”學習“龍”(龍的第四筆撇過豎彎鉤)

1、檢查字詞的預習情況。(小黑板或詞語卡片)

2、自由讀文,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讀不準的詞句多讀兩遍。

3、指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學習“億”,注意億右邊乙寫法,。通過查字典理解“漫游”的含義,書寫“遍”字,形近字有編,扁)

4 、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圈畫出這一段向我們介紹的恐龍的種類。

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是否了解了這些恐龍的特點,課文插圖中有好幾種恐龍,你能能根據(jù)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寫找到相應的四種恐龍嗎?(同桌合作完成)

5、說出你命名的理由(學生說特點的過程中隨機完成“翔、站、部、移”四個重點字的學習。結(jié)合課文插圖理解四種恐龍的特點。向?qū)W生介紹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理解詞語的方法:龐然大物,聯(lián)系下文理解。魚龍,看海豚圖片理解。翼:本意是翅膀)

6、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那么,這一段主要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7、齊讀第3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恐龍的生活習性,介紹了霸王龍的樣子)

8 、指導讀說明文。說明文的朗讀,重點是做到正確、流利、注意停頓。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完成課后表格

1、讀生字卡

2、讀課后讀一讀中的詞語

1、學習第4自然段,書寫“蛋”字

2、恐龍在地球到底生活了多久呢?默讀最后一自然段。讀了這段后你知道了什么?這段中有一個問句,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恐龍消失了呢?(推測有三種原因,教參94頁)

3、書寫:像----象袋(帶、代)秘(注意右邊筆順)

通過預習中所查找的資料,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有關(guān)恐龍的知識。

像()部()遍()象()陪()扁()秘()必()

1、收集其他種類恐龍的圖片

2、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恐龍

種類 ?特點

魚龍 ?象魚 能潛水

翼龍 ?長翅膀 能飛翔

雷龍 ?龐然大物

梁龍 ?體長 走路像吊橋

霸王龍 ?食肉 兇猛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四

1、知道一些常見恐龍的名稱以及生活精神。

1、能插接的恐龍蛋圖片;幼兒自帶恐龍蛋玩具。

2、《恐龍世界》錄象;大記錄紙一張。

3、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有關(guān)恐龍的資料,嘗試提出問題。

1、導入活動:神秘的恐龍蛋

——教師出示一個很大的可以打開的蛋寶寶圖片:看看誰來了?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蛋?(幼兒自由猜測)

——教師:咔嚓,蛋寶寶裂開來了,瞧,誰出來了?(恐龍出來了)

——教師:原來這是一個神秘的恐龍蛋,小恐龍就是從這個恐龍蛋里鉆出來的。

2、交流:我所知道的恐龍。

——幼兒交流講述。

3、設疑:我還想知道什么。

——教師:小朋友真能干,已經(jīng)知道了這么多恐龍的知識。那除了這些我們已經(jīng)知道的,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恐龍的知識呢?你可以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大膽地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答。

——鼓勵幼兒大膽提問,教師對幼兒的提問用文字的形式及時地記錄在大記錄紙上。

4、觀看《恐龍世界》錄象,解答幼兒疑問。

——小朋友提了這么多恐龍的問題,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找一找有沒有我們要的答案。

——幼兒觀看錄象后,教師針對記錄紙上的問題讓幼兒自己解答。

5、恐龍是怎么滅絕的?

——可是,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億七千萬年以后卻一齊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請你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

——幼兒自由討論、猜測并交流。

1、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組織幼兒參觀恐龍園。

2、可組織幼兒繼續(xù)收集恐龍的圖書、圖片、錄象資料,了解恐龍之最,舉行“恐龍知識大比拼”的比賽。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五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以達到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guān)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lǐng)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guān)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了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tài)、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jié)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余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并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jù)。由于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著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后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后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四、說演期——遷移方法模擬介紹。

孩子們掌握了說明方法,又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請他們以“我”的口吻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恐龍,無疑是他們最興奮的一塊教學。先前,以書上雷龍為例,寫一段自我介紹,(嗨,大家好!你們認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梁龍。我的身體可長了!猜猜我有多長?我從頭到尾足足有二十多米呢!我走起路來,就象一架移動的吊橋。別惹火我哦!惹火我可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會用長長的尾巴把你甩到天邊去!不過平時我可是很溫柔的,假如你在侏羅紀公園游玩時有小河無法趟過去,你只需撥打求救電話,我會立即趕來幫助你們過河的。哪位小朋友膽子大,我還可以讓他在我身上過一把滑滑梯的癮哦?。椭鷮W生理清介紹的順序,然后運用文中學到的說明方法作一番介紹。

五、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秘。

假如能把這堂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shù)的整合課,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優(yōu)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網(wǎng)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wǎng)絡學習,不拘泥于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而對自我介紹某種恐龍的小練筆,也可以在網(wǎng)絡上自由書寫,討論交流。但愿筆記本的進入能改善我校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讓教師和學生能甘心在“網(wǎng)中掙扎”,并樂此不疲!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恐龍的種類、特點及生活習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強烈愿望。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這幾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1、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了解幾種恐龍的樣子和生活習性。

2、初步了解說明事物的幾種方法: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恐龍》這一課中,見到了你們喜歡的恐龍,可是我們還沒有更深地了解它們,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共同走入遠古時代,和可愛的恐龍交個朋友,愿意嗎?(播放錄像)怎么樣,說說你的感受吧。是啊,恐龍世界里充滿了驚險、刺激和神秘的色彩。讓我們趕緊走進課文,看看課文里的介紹吧!

二、朗讀課文,學習課文,認識幾種恐龍。

1、恐龍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怎么樣?你喜歡哪個詞語?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兩億年以前,恐龍是地球的霸主啊!在電視上、畫報上,你一定認認識了很多,是嗎?能說說你知道哪些恐龍的名字嗎?哦,同學們知道的真多,那么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呢,讓我們看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吧。請大家自由讀文,看看從課文中可以了解哪幾種恐龍,在這幾種恐龍的名稱下面做上你喜歡的符號。這幾種恐龍你最喜歡哪種,把描寫它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邊讀文,邊在書上勾畫。)。

讀完了嗎?畫好了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喜歡的恐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現(xiàn)每一種恐龍的圖片。

1)出示魚龍圖片,它是哪種恐龍,書中是怎樣描寫它的?朗讀一下吧。(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潛入水中尋找食物。)(出示海豚圖片,與海豚做比較。)在書中的插圖上找到魚龍,并在下面的空白處寫上魚龍。

2)出示翼龍圖片,這是哪種,你怎么知道的?(書中說:翼龍身體兩側(cè)長著翅膀,展翅高飛時,如同一架輕型飛機在天空中飛翔。)出示描寫翼龍的句子,這句話把翼龍比做了什么?在說明文中這種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在書中的插圖上找到翼龍并寫上名字。

3)出示雷龍圖片,這又是哪種呢?書中是怎么寫的?誰愿意讀一讀?(出示描寫雷龍的句子)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概括雷龍的特點?你從哪兒看出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這句是拿雷龍和大象作比較,(出示大象的圖片)這種說明方法就是作比較。能用你的聲音把雷龍是個龐然大物給讀出來嗎?在書中找到雷龍。

5)在恐龍家族中多數(shù)都是以植物為食的,但卻有一種極為兇狠的.恐龍,你知道它是誰嗎?對,它就是霸王龍。(出示霸王龍圖片)我們來看看書中又是怎么來寫霸王龍的,誰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出示蜥蜴圖片與霸王龍對比。用你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霸王龍。

7)恐龍樂園實在太熱鬧了!讓我們來扮演自己最喜歡的恐龍吧,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好嗎?(學生先選擇,并多讀一讀相關(guān)語句。然后先和同桌說一說,再到臺前向大家介紹。)。

8)課文中用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這些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幾種恐龍。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了解哪些有關(guān)恐龍的知識?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恐龍的資料,請大家看看(課件出示其它種類的)。

9)學習第四自然段。

5、學習第五自然段。

看課件:恐龍的滅絕。

三、作業(yè)。

完成課后的表格;收集其它種類恐龍的圖片。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熟讀成誦;能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圖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殼而出”等詞語。

2、在熟讀的基礎上說出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及其特點,領(lǐng)悟課文是怎樣把它們的特點給寫具體的。

3、借助媒體完成“恐龍自述”,要求用第一人稱作自我介紹,把“自己”的特點說清楚。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及其特點,領(lǐng)悟課文是怎樣把它們的特點給寫具體的。

一、復習導入:

1、上一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齊讀課題),這些詞語你會讀嗎?第一行,你來?。ㄗx得真有感情)誰來讀第二行?(更棒了?。┑谌?,你來?。ㄔ~語的意思也讀出來了,真不錯!)最后一行誰來讀?(讀得真好聽!)我們一起來讀讀!

2、(出示第一段)誰來讀?讀后你知道了什么呀?點紅重點字詞。指名朗讀,突出“兩億年以前”很久遠。

3、恐龍大約生活在……地球上……那時恐龍……足跡……當時地上走的、天上飛的、水中游的都是恐龍,他們主宰著當時的地球,在森林、沼澤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景象。你們想不想看看兩億年以前恐龍到處漫游的情景呀?好!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走進兩億年前的恐龍世界,來認識他們,了解他們。播放一段“恐龍”錄像。

4、朗讀指導:真是太精彩了,我們再來讀讀這一段,誰會來讀好它?要讀出恐龍在森林、沼澤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我們一起來試試。

[反思]:恐龍是學生心目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但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于是我播放恐龍的電影,既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又形成了良好的知識儲備。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恐龍的種類很多。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恐龍呢?請你輕聲讀一讀第二自然段,你從這一段中找出了哪些恐龍的名字,用筆輕輕地畫出來。

2、交流討論: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

3、再來讀讀這一段話,在這么多種恐龍中,你對哪一種最感興趣呢?

4、小組討論交流:為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全班討論交流:誰愿意把你最感興趣的恐龍介紹給大家?隨機出示句子:

(1)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你能通過朗讀,用你的聲音把雷龍是個龐然大物給讀出來嗎?

也難怪人們給它取名——“雷龍”哪個小朋友還愿意來讀?你們聽聽,他描述的這只雷龍大不大?(指名讀)

還有誰愿意把你最感興趣的恐龍介紹給大家?

(2)梁龍的身體很長,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來,好象是一架移動的吊橋。

a:(看圖)這只是梁龍,它有什么特點呢?誰來說說?看梁龍真的很長,到底有多長呢,書中是怎么說的?出示文本,你從哪些詞語中讀出它的身體很長?二十多米有多長呢?我們的一間教室有7-8米,那么20多米大約有(三)個教室那么長,如果不寫20多米,就很長好不好?課文通過舉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打了這樣一個比方,讓我們一下子明白了梁龍有多長。這么長的身體在走路,真象一座移動的吊橋。喜歡梁龍的站起來一起來感受一下它的長。

你還想介紹哪種恐龍呢?

(3)劍龍的背上插著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還有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

a:劍龍長什么樣呀?誰來說?(出示圖片),看,這就是劍龍,我們?yōu)槭裁唇兴鼊埬??誰知道?出示文本,劍龍象利劍一樣威武,誰來讀一讀?“兩排三角形”是告訴我們劍板的(數(shù)量和形狀)“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說明尾刺怎么樣?你能把它的鋒利讀出來嗎?劍龍外形看起來很厲害,其實呀,它的性格特別溫馴呢!

b:喜歡這種劍龍的同學來讀讀這句話。

這一段中還有一種恐龍,誰要來介紹的?

(4)三角龍的臉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長在鼻子上方,另外兩只長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長——這樣的臉型,讓任何動物都望而生畏。

a:你知道為什么叫它三角龍嗎?引讀句子。

望而生畏

所以任何動物看了都——這就叫“望而生畏”

3、除了書上提到的這些恐龍,你還知道有哪些呢?

你看,雷龍的身體那么大,劍龍呢,身上有劍板和尾刺,梁龍的身體那么長,三角龍呢,臉那么可怕,你們覺得恐龍的形態(tài)怎么樣?所以說——出示圖和第一句,小朋友們看,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tài)更是——(千奇百怪)。

4、來,讓我們拿起書本,再好好地認識這些不同種類、形態(tài)千奇百怪的恐龍。

三、學習課文第三——五自然段

你還了解恐龍哪些方面的知識呢?自讀第三——五自然段。

指名說說。隨機出示段落。

1、恐龍的親戚。

哪一段會告訴我們?指名讀第三段。哪些動物是恐龍的親戚呀?

魚龍翼龍他們長什么樣?(看圖)讀讀句子

他們屬于恐龍家族嗎?(不是,魚龍和翼龍他們和恐龍的關(guān)系很近,但不屬于恐龍家族)

過渡:書中除了給我們介紹了這些恐龍的外型,還告訴了我們什么?快速讀課文4-5自然段找一找。

2、恐龍的食物

從哪一段中尋找答案?

自讀這一段,誰已經(jīng)知道恐龍吃什么了?大都數(shù)恐龍是吃……但有些恐龍是專門吃肉的,比如我們書上介紹的——霸王龍。

誰了解這一種恐龍,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出示句子:……霸王龍給你的感覺怎么樣?(看圖)這只霸王龍長相怎么樣?(說說腦袋、牙齒、身體)請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這是一只兇猛的霸王龍。聽出來了,這霸王龍確實很兇猛啊!

我們了解的恐龍的種類又多了一種。

3、恐龍生育后代

你從哪一段中知道的?

b.這些恐龍還都是盡責的父母。

小結(jié)(小游戲):猜猜我是誰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恐龍以及它們的親戚?(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魚龍翼龍霸王龍)你們真的認識他們嗎?好,那我們就來做個小游戲,輕松一下,好嗎?游戲的題目是“猜猜看”,請你來描述這種恐龍的形態(tài)特點,也可以說說它的食物、生育后代等,如果同學聽了你的介紹能猜出這種恐龍的名字,說明你的介紹成功了,你真的認識它了。能猜出的同學也真的認識它了。

[反思]: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從而輕松快樂地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一些重點和難點。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兩億多年前,恐龍曾是地球上主人,同學們剛才在大屏幕上也看到了許多種恐龍,可是今天我們?yōu)槭裁纯床坏娇铸埖纳碛澳??請同學們讀第六自然段。

1、這些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引讀)

2、讀了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呢?(為什么會突然神秘地消失?)請你們來猜猜他們突然消失的原因?科學家門也作出了種種猜測,比如恐龍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的科學家推測是地殼在6500萬年前發(fā)生劇烈運動,改變了地球上的氣候和環(huán)境,恐龍不能適應這種新環(huán)境就滅絕了;還有的科學家推測那是因為有顆小行星撞擊到地球上,導致大氣中聚集著厚厚的灰層,遮住了太陽,地球上變得寒冷無比,從而導致恐龍滅絕。

3、不過這些還只是猜測,真正的原因到現(xiàn)今為止誰也不知道,還是一個未解開的謎團。(出示句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解開這個謎,還有待我們同學將來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反思]:讓學生融入了課文情境,吸引了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去探究。

五、復述課文,練習說話。

我是----------龍,我的身體……

[反思]: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我是龍”的說話練習,準備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說說。這也是學生們樂衷的,把自己的感想在討論區(qū)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

感興趣的小朋友,回家可以(出示作業(yè))

1.把你所知道的恐龍的知識介紹給你的爸爸、媽媽和朋友。

2.課后繼續(xù)查找有關(guān)恐龍的圖片、模型或文字資料,然后展示給你的同學。

說不定若干年后,我們中的某些同學會成為恐龍專家,揭開恐龍世界的許多未解之謎。

總評:說真的,上《恐龍》這課我的心中有點虛,因為在課堂內(nèi)外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恐龍比我了解得多。你看他們手中有厚厚的精美的恐龍畫冊,家中有恐龍的動畫片,房里有恐龍的模型玩具,一位學生竟有滿滿一盒子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恐龍,他都能如數(shù)家珍般叫出它們的名字、說出它們的特點來,令我佩服不已。這節(jié)課給我最深的體會是:必須在扎實雙基的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讓師生共同享受課堂生命的活力。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八

教學目標:認識恐龍,了解恐龍的種類及生活環(huán)境,分析恐龍外形特點,能用喜歡的方法表現(xiàn)恐龍。

教學重點:獨立或合作完成一幅恐龍生活場景圖。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不同體型恐龍的身體各部分的比例。

學情分析:同學們男孩對恐龍比較感興趣,女孩感興趣的就少。多數(shù)同學都能說出常見恐龍的名字和特征,少數(shù)同學還能說出更多的`恐龍常識。

教師:課件、課本、范畫等。

學生:各類小型的恐龍玩具、圖片等。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新朋友,你找到它是誰嗎?對了,它是恐龍,讓我們穿越到遠古時代,走進恐龍時代。(板書課題)。

恐龍在2.2億多年前曾經(jīng)統(tǒng)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然而在大約6500萬年前卻神秘地消失了,給人類留下了無窮的奧秘……(老師讀)。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認識恐龍,了解恐龍的種類及生活環(huán)境,分析恐龍外形特點,能用喜歡的方法表現(xiàn)恐龍。

三、學法提示:緊跟大屏幕內(nèi)容,積極動口、動手,積極提出和回答問題,做一個積極向上,時刻跟著老師思維轉(zhuǎn)的好學生。引導學生學習:

(一)、出示三幅圖:1、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恐龍的骨骼化石),他的態(tài)度怎樣?(非常嚴謹,能不能拿著大鐵鍬用力挖?)(不能)。

2、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恐龍蛋化石,為什么不是鵝卵石那?西峽恐龍遺址園周邊的農(nóng)民也曾經(jīng)把恐龍蛋當成了鵝卵石,并且用他們來蓋房子,后經(jīng)科研人員確定為珍貴的恐龍蛋化石,是不能用來蓋房子的。)。

3、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誰能編一個故事,發(fā)生了什么,這只恐龍是的如此慘烈?老師給大家編一個故事吧,一只恐龍在草坪中悠閑地散步,突然山崩地裂,恐龍拼命逃竄,可是山體垮塌下來,可憐的它沒能逃脫,被壓在了大山中,許多年以后,我們看到的就是這般慘狀)。

(二)、恐龍是怎樣生活得呢?請大家看一段電影片段,你看到了什么?(恐龍很多,有天上飛的,如翼龍。地上走的,如霸王龍、梁龍、三角龍等。水中游的,如魚龍。霸王龍非常的兇慘)。

(三)、說出恐龍的名字:劍龍,甲龍、霸王龍、戟龍、三角龍等。

(四)、你了解恐龍有多少種?你還知道恐龍的那些知識?從食物上分,恐龍有哪兩種?(300種,最大的恐龍有六層樓那么高,三十米長,130噸重,走起路來地面會發(fā)出震動聲。小的恐龍只有小鳥那么大??铸垙乃缘氖澄飦矸?,可分為肉食恐龍和植食恐龍)。

(五)、同學們正在討論手中的恐龍是肉食還是植食的,分析霸王龍的特點:頭巨大、牙齒鋒利。前肢短小,后肢強壯,尾巴粗而短。用線條畫外形。馬門溪龍的特點:頭小,脖子長,四肢行走,尾巴長。用線條表現(xiàn)植食恐龍。學生說劍龍、甲龍的特點,教師強調(diào)表現(xiàn)其特點。

(六)、學生總結(jié)畫一幅恐龍生活場景的畫需要幾步:

1、畫外形2、畫細節(jié)3、畫背景4、涂顏色。

(七)、欣賞學生作品。

(八)、課堂作業(yè):兩人一組畫一幅恐龍生活場景的畫。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九)、展示學生作業(yè),評價作業(yè)(自評、他評、教師評)。

護它,不善待每一個生命,我們有可能也會遭遇恐龍的厄運,我們?nèi)祟愐矔氐讖牡厍蛏舷А?/p>

(十二)、課后作業(yè):

用手工制作或者手抄報的形式宣傳環(huán)保的重要性,做一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畫一幅恐龍生活場景的畫。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

2、能恰當?shù)剡M行詞語搭配。

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2、了解課文中說的三種恐龍,能說出他們的樣子。

3、學習3、4自然段的寫法,能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任選一個內(nèi)容寫一段話。

情感目標:

對探索產(chǎn)生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中介紹的三種恐龍,能說出他們的樣子。

教學難點:

學習3、4段的寫法,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選一個內(nèi)容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教學重點:生字朗讀課文。

一、導入。

你們知道恐龍嗎?你知道那些關(guān)于恐龍的知識,說一說。

二、揭示課題。

什么叫遙遠?在很久以前地球上是什么樣的呢?學習課文,

三、初讀課文。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找出不懂的詞,請借助字典理解。

貪心、笨重、雄健、化石、尖利。

(二)讀課文:讀通句子并畫出不懂的句子。

(三)讀課文:同桌互讀,標出自然段,討論解決不懂的問題。

(四)自學交流:

自學字詞情況:

英雄雷龍脖子移動笨重。

暴龍貪心獵手露出牙齒。

初讀課文情況:

全文共有(5)自然段,課文講了幾種恐龍?

說說你們組理解了哪些詞語?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請?zhí)岢觥?/p>

移動:改變原來的位置。

尖利:尖銳、銳利。

四、學習生字詞,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雄的書寫齒的字形。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圖片:

二、精讀課文。

(一)回顧課文:

請你輕聲地朗讀課文,思考:你讀了課文了解了哪些恐龍,用你的筆畫下來。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三種恐龍,分別是雷龍、暴龍和翼龍。

(二)這些恐龍各有各的特點,你最喜歡那種恐龍,讀一讀說一說,然后和你的小伙伴說說,最后我們請你用你自己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自己讀相關(guān)的段落,并且自己說一說。

雷龍:

板書:如雷高大笨重一群一群。

2、你了解這只安靜的雷龍了嗎?請你試著讀一讀,你能讀出雷龍的安靜嗎?

雷龍能發(fā)出xx的聲音。它們伸著xx的脖子,移動著xx的身體,xx在草原上xx、xx。xx的枝葉是它們的美味,xx的樹林是它們的住房。

3、融入自己的感受來讀這段話,自由讀――指名讀。

4、評讀:師:聽了他讀,你認為他讀的怎么樣?

過渡:誰還愿意把你喜歡的恐龍的樣子介紹給大家?

暴龍:

1、追問:什么是貪心?從那可以看出暴龍是貪心的獵手?

讀一讀,找一找。

只要暴龍出現(xiàn),許多動物都躲得遠遠的,只怕一不小心成了它們的點心。

你該怎么讀呢?你能試著填一填嗎?

看圖:暴龍如此的`兇猛,你能再試著讀一讀嗎?

老師也想和你們大家合作讀一讀。師讀第一句。

3、有誰知道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你讀一讀。

課文先概括的寫了暴龍是最貪心的獵手,然后又具體的寫了暴龍兇猛的樣子追趕小動物和小動物見到它遠遠的避開從而吧暴龍的貪心寫的淋漓盡致。

過渡:誰愿意介紹你喜歡的恐龍。

翼龍:

1、這一段的重點句是哪句?

3、你能根據(jù)老師的提示來說說這一段是怎么寫的嗎?

xx的翅膀翼龍是天空中的xxxx地飛行。

xx的身影。

(三)下面請你默讀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他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你能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說說你認識的三種恐龍嗎?

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三種恐龍。先向我們介紹的是xx,它xx,接著又介紹了xx它是xx,最后介紹xx。了xx,它是xx。

追問:這段話的重點句是什么?

請你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介紹一下其他的恐龍,或者自己選擇內(nèi)容說幾句話。如: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恐龍。

秋天的校園真美啊!

課間真熱鬧!

爸爸媽媽真辛苦!……。

讀一讀,看看是不是用這種方法寫的,不好在哪?試著幫忙改一改。

遙遠的恐龍世界還有無數(shù)的神奇之處等待有心的你去探索,希望我們同學們繼續(xù)去探索那神奇的恐龍世界,發(fā)現(xiàn)更多的神奇之處。

三、課后總結(jié)。

四、作業(yè)。

課后2題做在書上,收集更多的有關(guān)恐龍的資料,辦一次展覽。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

這篇課文是科普類課文,稍有不慎,在教學時就上成了常識課。如何將科普類課文上出語文味。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上努力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一語文課的基本特點。用語文的眼光深入地解讀文本,用語文的方式巧妙地把握語言、玩味語言。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內(nèi)容分析:

本單元中學習抓重點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是北京版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小品。寫的是科學家通過恐龍的化石,想象的那遙遠的恐龍世界。通過想象,生動地介紹了3種不同特點的恐龍,同時說明了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演變的可靠證據(jù)。這篇課文是新選入教材的課文,網(wǎng)上對這篇課文的介紹很少,所以,收集一些有價值的資料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對恐龍又很感興趣,所以可以讓他們?nèi)ニ鸭恍┯袃r值的資料,培養(yǎng)他們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另外,恐龍的存在據(jù)今天很久遠了,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影像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意思,達到有語氣朗讀的目的。所以,電教手段必不可少。在知識講解上,要讓學生認識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并能夠自由運用。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進入三年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方法。由以生字教學為主,轉(zhuǎn)化為以閱讀教學為主。學生在二單元作文課中已學習了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在《奇妙的鯉魚溪》一課又一次接觸了這種寫法。本課中繼續(xù)讓學生了解這種寫法。為運用這種寫法寫一段話做好鋪墊。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啟發(fā)想象情境體驗品味詞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影像加深學生對文章語言的理解。

(2)能有語氣的朗讀課文,鞏固默讀課文的方法。

(3)學會3、4自然段的寫法,能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說一段話。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了解課文中介紹的三種恐龍,能說出他們的樣子,對恐龍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中介紹的三種恐龍,能說出他們的樣子。

【教學難點】。

學習3、4自然段的寫法,能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說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解釋遙遠,課題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nèi)祟惓蔀榈厍虻闹魅说臅r間大約有200多萬年了。你知道幾千萬年前誰又是地球上的主人呢?很久很久以前,各種各樣的恐龍是地球上的主人,今天我們就走近遙遠的恐龍世界。

想一想,怎么讀?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體會。

預設:學生沒讀出來時,教師說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恐龍世界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中描述的遙遠的恐龍世界。請你自己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借助書后生字表多讀幾遍。

2、生字詞反饋。

(1)它們伸著長長的脖子,移動著笨重的身子,一群一群地在平原上散步、游戲。

(2)暴龍是最貪心的獵手。他們露出尖利的牙齒,迎著風追趕平原上可憐的動物。

(3)翼龍是天空中的英雄。他們張著寬大的翅膀,在空中優(yōu)美的飛行。

師:句子你們讀得很通順了,這些詞語能讀正確么?

脖子笨重貪心獵手牙齒追趕英雄湖面。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學生讀句、讀詞,教師及時了解學情?!?。

2、你記住它們的特點了嗎?猜一猜是什么恐龍?教師出示恐龍的圖片。

設計意圖:根據(jù)剛才朗讀的內(nèi)容,選擇恐龍的名字,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初步感知恐龍的特點。

這些恐龍各有各的特點,想一想你最喜歡什么恐龍?

4、說說你為什么對它感興趣?喜歡它哪?

設計意圖。

選擇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恐龍先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

(二)分別介紹:

介紹雷龍:

1、請你讀出這部分內(nèi)容。

2從他的朗讀中,你知道了什么?從哪些詞句體知道的?

3、看錄象,讓我們欣賞它美麗的身影吧!

4、對于雷龍的特點我們掌握得怎么樣呢,填空練習:

雷龍能發(fā)出聲音。它們伸著的脖子,移動著()的身體,()在草原上散步、游戲。

5、雷龍多么寧靜啊,指導讀這句話:

喜歡雷龍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介紹一下雷龍吧。

介紹暴龍:

1、暴龍那么兇,你還喜歡,為什么喜歡?

2、我們看看課文是怎么介紹暴龍的。你從書中哪句話一眼就看出來了?

指導學生讀一讀描寫暴龍的段落(第三段)。

3、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就是重點句。

4體會:什么是獵手?從哪看出暴龍是個獵手?

什么叫貪心?從哪看出它最貪心?

課件出示:它們露出尖利的牙齒,迎著風追趕草原上可憐的動物。

只要暴龍出現(xiàn),許多動物都躲得遠遠的,只怕一不小心成了它們的點心。

(1)它們露出什么樣的牙齒?怎么樣追趕小動物?

(2)你能讀它貪心的樣子嗎?誰還能比他讀的更好?

(3)你還能從哪句話看出它貪心?

(4)讀完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這些小動物們可真是太可憐了。

想想,小動物們已經(jīng)被嚇得魂飛魄散,四處逃竄了,真是太可憐了,已經(jīng)這么可憐了,暴龍還不肯放過它們,抓住一個恨不得再抓住一個,把它們?nèi)慷纪痰蕉亲永锶ィ@暴龍可真是太貪心了。(你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形容它嗎?)。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自己快讀讀。

(4)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5、課文先寫暴龍是最貪心的獵手,再從正面和側(cè)面都說明了暴龍是最貪心的獵手。是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第一句是重點句。只要這句行不行。

6、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暴龍出現(xiàn)的那一剎吧!。出示錄像。

7、看完之后,一定對暴龍有了更多的了解。你有什么感受?把你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自己試試。

介紹翼龍:

哇,這么多人喜歡翼龍呢,那咱們一起來讀讀吧。邊讀咱們邊思考:這一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齊讀。

2那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句話。齊讀讀時板書:空中英雄。

3你從哪能看出它是天空中的英雄呢?

出示句子:

(1)——它們張著翅膀,在空中飛行。

——它們張著寬大的翅膀,在空中優(yōu)美地飛行。(從姿勢、姿態(tài))。

(2)讀一讀這兩個句子,你覺得哪一句更好?

(3)你們知道翼龍的翅膀有多么寬大嗎?

12米翼龍的翅膀張開,咱們整間教室都在它的翅膀之下。

(4)這么寬大的翅膀卻能在天空中優(yōu)雅的飛行,你們想看看這位“天空中的英雄”嗎?咱們一起去看看。播放錄像。

4你們看到翼龍飛過了哪里?你們想到翼龍還能越過哪里?

句式練習。

5是的!翼龍能越過他想去的任何地方,帶著你此時的感受,自己再來讀讀這一自然段吧。誰想給大家讀讀這一自然段?讀出你的感受。

7它們真不愧是天空中的英雄!你佩服它嗎?所有喜歡翼龍的同學請起立,帶著你對它的敬佩之情,咱們一起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三):小結(jié):

恐龍雖然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但我們對恐龍的興趣不減,你最喜歡書上的哪中恐龍。有感情的讀讀。

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三種恐龍,還學會了一種寫作方法,那就是先概括,后具體。

暴龍、翼龍這兩個自然段有重點句,是按照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描寫的,而描寫雷龍的自然段是沒有重點句的,它從不同方面來描寫的是雷龍的特點。

三、擴展知識:

雷龍聲音如雷、高大笨重、一群一群、

暴龍最貪心的獵手。

翼龍?zhí)炜罩械挠⑿邸?/p>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一

《恐龍》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花了大量的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懂得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等,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以達到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課前查閱相關(guān)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lǐng)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wǎng)查詢恐龍的相關(guān)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wǎng)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guān)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在制作過程中,為了體現(xiàn)各種恐龍不同特點,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xiàn)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guān)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xiàn)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利用多媒體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tài)、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jié)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我想一種一種地介紹恐龍?zhí)菰铮寣W生說自己喜歡的恐龍,我又怕亂,自己把握不好,最后和辦公室的老師商量還是定下來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余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并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jù)。由于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著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后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后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充分借助現(xiàn)代教育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語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后的不斷實踐探索及老師們的集思廣益。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二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知識性文章,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

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它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都是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多處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據(jù)等說明事物的方法進行描述,使讀者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拉近了恐龍與小讀者的距離,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本課的教學活動,主要分為四大板塊:

一、檢查預習。

先是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重點強調(diào)親戚的戚讀輕聲。然后學習寫生字“匕”、“畏”,“匕”重點強調(diào)筆畫的占位,使孩子知道筆畫簡單的字要寫好看,更要仔細觀察,用心來寫?!拔贰敝攸c強調(diào)關(guān)鍵筆畫占格,橫要寫在橫中線上,豎提要和田字的豎對齊。然后,通過講評,使孩子進一步懂得認真寫字的重要性。

二、整體感知。

因為第一段的生字較多,所以拿出來讓學生讀了生詞,理解了沼澤,然后讓他們讀這一段,想想寫了什么,并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來,接著指名讀第二段,再用一個詞語概括本段,然后其余的段落讓同位合作讀,試著用一個詞概括段意,這樣做的目的是教學生在讀說明性文章的時候,學習用詞語概括每段的段意。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三、精度第二段,了解恐龍外形特點,感悟說明方法。

主要分為以下幾步:

1、默讀,圈出恐龍的名字。

2、再讀,記住恐龍的樣子,這是對恐龍外形的初步感知。

3、通過圖片辨認恐龍,并說說是怎么認出來的,目的是讓孩子把握每種恐龍的特點。

4、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恐龍,讓孩子進一步感知這些恐龍的特點。

以雷龍為例,通過比較句子來感悟本文的說明方法。在比較句子時,通過估算雷龍的實際重量,調(diào)動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想像雷龍走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具體感受雷龍是個龐然大物,然后通過不同形式朗讀,體會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據(jù)的說明事物的方法把這些恐龍介紹的栩栩如生。

四、略讀三到六段。

本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了解恐龍外形特點基礎上,初步感知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所以第二段應是精講的段落,而其它的自然段,內(nèi)容簡單明了,孩子自讀就可理解,因此,這幾段我做了簡單處理,放手讓孩子自讀,然后談談收獲。

本節(jié)課,在學法的指導上,我們想做的首先是指導學生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每段的意思,讓孩子知道在閱讀這樣文章的時候,如何能很快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重點放在引導、點撥孩子對說明方法的感悟上,使學生感受到說明性文章的語言同樣是生動、形象的。這就是我執(zhí)教本課的大體思路和做法,在本課中體現(xiàn)出本文的文體特點。

和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是我努力想達到的,但由于自身能力和認識水平有限,我覺得課堂上仍有遺憾和不足:

在指導學生朗讀、和孩子交流時,評價性、激勵性的語言還不夠豐富、精煉。說明文的教學,一直是令老師們感到難以把握的,在教學中如何根據(jù)不同學段的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是我們的困惑。我執(zhí)教的這一課,是孩子接觸的第一篇比較正規(guī)的說明性文章,所以教學時怎樣教才能既不像教記敘文那樣,偏重感情的朗讀和語言文字的感悟,又不只是單純的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學習,是我們遇到的難點。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三

前幾天,我上了一堂隨堂公開課。課一上完,我就開始思考這堂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我自己覺得在上這堂課時起初有點緊張,后來能放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了,整堂課的應變能力也比以前強了一些。但我總覺得自己做得很不夠,我暗暗告戒自己今后上公開課,首先要克服緊張這一大毛病。這堂課我還感悟到,夏主任在評課中也提到有一個亮點: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的特點和介紹這些龍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時,我能以梁龍為例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在介紹梁龍時是怎樣運用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的方法形象介紹梁龍的,并及時總結(jié)方法,讓學生根據(jù)以上步驟學習其他幾種恐龍的特點,并進行小組討論。但在交流反饋時,某些地方我引導得不夠機靈,用了較長的'時間,以致預設的教學任務沒能完成。究其原因自己對文本不夠熟悉;對課堂生成問題靈活處理能力不強。我迫切地感到自己要鉆研教材,要多聽課,要動腦子提高自己對課堂生成問題的處理能力。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四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的:

(1)在認識的基礎上把握恐龍形態(tài)及環(huán)境的一般特征,畫一幅表現(xiàn)恐龍生活的畫。

(2)在對恐龍世界的了解與表現(xiàn)過程中,培養(yǎng)現(xiàn)象力和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觀看影視片段《恐龍的傳說》。

2.引入課題。片中的主角是誰?你想了解它們嗎?那就讓我們一同走人《恐龍世界》吧。

二、觀察了解。

1.觀看恐龍圖片。結(jié)合學生對恐龍已有的認知提問,了解恐龍的種類、體貌特征及部分生活習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龍告訴大家嗎?

2.教師小結(jié):恐龍的種類很多,可分成兩大類:鳥龍類和蜥龍類。根據(jù)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分為食肉類或是食草類??铸埐粌H種類很多,它們的形態(tài)更是多種多樣。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里游的,還有在陸地上爬的。

三、方法指導。

教師對個別有特色的恐龍外部形態(tài)略作畫法演示并講解。

1.畫陸地恐龍時要把握其一般的形體特征:體大,尾粗長,從頭至尾的脊椎呈流線型,后腿粗壯,大多有粗皮,少毛或無毛,有的有甲、劍等生長物。

2.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后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四、自由表現(xiàn)。

布置學生在限定的時間里自由畫出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形象??梢栽诳铸埳眢w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像進行裝飾,但必須抓住恐龍的大致特點。

五、欣賞評述。

1.對學生優(yōu)秀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作品在構(gòu)圖、著色、想像等方面的表現(xiàn),以加強對“好”作品的感官認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學生作業(yè),比較課件中學生作品與之相比之間的差異。談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六、想像拓展。

1.學生繼續(xù)觀賞恐龍撫育幼仔的影視故事片段,并從自己收集的恐龍故事中獲得有關(guān)物象,編一個有關(guān)恐龍的故事。

2.觀看恐龍掠食與恐龍遭遇滅絕的畫面,學生將原有的作業(yè)豐富完善。

七、集體展示。

1.將各自用同樣大小紙張表現(xiàn)出的作品組合粘貼成恐龍大世界。粘貼時稍注意每張之間的色彩聯(lián)系,盡量使大畫面色彩協(xié)調(diào)。

2.(可拓展為第二課時)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學生剪貼花草樹木,另一部分則剪貼各種恐龍,拼貼到kt板或大紙上(粘貼時可稍作層次處理),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恐龍樂園”。

八、相關(guān)活動。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五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花了大量的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懂得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等,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以達到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課前查閱相關(guān)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lǐng)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wǎng)查詢恐龍的相關(guān)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wǎng)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guān)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在制作過程中,為了體現(xiàn)各種恐龍不同特點,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xiàn)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guān)恐龍生活場。

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xiàn)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利用多媒體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tài)、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jié)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我想一種一種的恐龍介紹太枯燥,讓學生說自己喜歡的恐龍,我又怕亂,自己把握不好,最后和辦公室的老師商量還是定下來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余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并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jù)。由于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著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后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后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四、存在的不足。

雖然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很長時間,但還是存在許多不足。如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在課堂評價學生這方面語言不夠豐富,由于時間關(guān)系在讓孩子們交流“你所了解的恐龍及它的特點”和“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么滅絕的”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時,時間比較倉促,對個別學生關(guān)注不夠等等。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充分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對于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語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后的不斷實踐探索及老師們的集思廣益。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六

一、課前查閱相關(guān)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lǐng)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wǎng)查詢恐龍的相關(guān)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wǎng)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guān)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在制作過程中,為了體現(xiàn)各種恐龍不同特點,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xiàn)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guān)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xiàn)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利用多媒體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tài)、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jié)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競猜活動——請讀一讀有關(guān)自己喜歡的恐龍的句子,但不要讀出恐龍的名稱,讓大家聽聽,猜猜這是什么恐龍?在猜中了解恐龍?zhí)攸c,在猜中了解說明方法。

四、存在的不足。

雖然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很長時間,但還是存在許多不足。如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在課堂評價學生這方面語言不夠豐富,由于時間關(guān)系在讓孩子們交流“你所了解的恐龍及它的特點”和“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么滅絕的”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時,時間比較倉促,對個別學生關(guān)注不夠等等。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充分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語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后的不斷實踐探索及老師們的集思廣益。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七

我是一名兼職的小學美術(shù)老師,沒有通過專業(yè)的美術(shù)教育教學學習。在平時教學中,我常常思索:新課程下的美術(shù)課該如何上?怎樣上好農(nóng)村地區(qū)的美術(shù)課?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成功的教學案例,觀摩優(yōu)秀教師的精彩授課,潛心鉆研新的教學方法,結(jié)合我們農(nóng)村地區(qū)學校的情況,努力嘗試將自己反思的點點滴滴教學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課堂,在一次次實踐中尋求答案。去秋,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美術(shù)學科置換培訓。在黃岡師專兩個月的理論學習以及武漢水果湖小學一個月的教學實踐,讓我對美術(shù)這一學科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本期初,我按照學校的要求,培訓歸來后進行示范課展示。于是我在三年級執(zhí)教了一節(jié)《恐龍的世界》,下面我結(ji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一、教學中運用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方法。

在美術(shù)課堂中靈活運用影像、范畫以及故事、游戲、音樂、參觀等方式,不僅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美術(shù)的興趣,而且能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恐龍的世界》這一課中,“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從小就玩恐龍玩具,看有關(guān)恐龍的連環(huán)畫,聽關(guān)于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jié)課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時我充分利用這一契機,通過觀看視頻短片讓學生了解恐龍的歷史,讓他們不僅了解了恐龍的相關(guān)知識,更是從視覺形象上對恐龍有了進一步的感知。緊接著,通過圖片欣賞、觀察自主分析、互動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了解恐龍形體特點,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種方法適合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學生在作畫時,也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靈活地選用和創(chuàng)造適合當?shù)孛佬g(shù)教學條件和教學方法。

在素質(zhì)教育新課改的實施下,美術(shù)課程發(fā)生了諸多的變化,改變了人們頭腦中美術(shù)就是畫畫的印象,它以一種全新的姿態(tài)站立在我們面前。然而,由于農(nóng)村地區(qū)設施條件落后,美術(shù)課上所用的材料缺乏,像泥塑、陶藝、版畫、水墨畫、油畫等課程由于材料缺乏,導致一些美術(shù)課無法正常進行。雖然如此,但我還是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這個地方的教學條件。比如當?shù)氐拿耖g工藝—剪紙,為深入挖掘剪紙內(nèi)涵,我通過一把剪刀和一張紙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剪一剪,體驗剪紙的無窮樂趣;為培養(yǎng)小學生動手能力,在《恐龍的世界》這一課中讓同學們拿出學習材料里的橡皮泥,想一想,捏一捏,體驗立體材料帶給人的不同感覺:為了使他們能抓住恐龍的特征創(chuàng)作一幅恐龍生活的想象畫,我在黑板上進行了示范,先畫什么,后畫什么,或許在美術(shù)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會這么做,但我在講解時穿插了一些繪畫知識與技巧,譬如構(gòu)圖中如何使畫面飽滿,主體物突出,添畫恐龍生活背景時如何注意遠近大小關(guān)系及前后遮擋關(guān)系等,由知識過渡到方法,將繪畫的方法潤物細無聲的融入課堂,這樣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孩子他們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豐富多彩。

我在武漢水果湖小學學習時,曾聽過指導教師楊老師的《畫螳螂》一課,是她自己設計的校本教材,雖然是興趣班的課,她準備得很充分,展示各種各樣形態(tài)的蟑螂圖片使學生在視覺上享受了一頓盛宴,對于低年級如何使學生畫好螳螂呢?她做了示范,除了抓住螳螂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外,值得我所深思和借鑒的是讓學生繪畫時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進行創(chuàng)作,使它不是一次作業(yè),而是一次創(chuàng)作,學生不局限與老師的范圖,繪畫作品也充滿了個性化,之后從學生手中所收集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學生的作品中的鮮活生動,螳螂都有著自己的神情動作,有的張牙舞爪,有的興高采烈,有的優(yōu)雅美麗,仿佛是每個孩子的心靈寫照,畫中充滿童趣。這是正是我平時上課時所忽略到的,只教會學生畫得像、畫得好,卻沒有引導他們?nèi)谌胱约旱脑睾蛡€性特點,僅僅只是停留在模仿,而不是創(chuàng)作。在教學中,我正在慢慢嘗試引導學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表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

雖然農(nóng)村地區(qū)美術(shù)教學資源匱乏,但是我對美術(shù)教學有一顆熱忱的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將自己所領(lǐng)悟到的理念及新的方法融入課堂,讓農(nóng)村地區(qū)的美術(shù)課堂也生機盎然。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5694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