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歷史研究法精選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7 09:36:01
2022年中國歷史研究法精選
時間:2022-12-07 09:36:01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歷史研究法篇一

二、歷史有其特殊性、變異性與傳統(tǒng)性。研究歷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們以往的傳統(tǒng),與其他民族有變有異,有自己的特殊性。沒有特殊性,就不成為歷史。如果世界上一切國家民族,都沒有其相互間的個別特殊性,只是混同一色,那就只需要,亦只可能,有一部人類史或世界史便概括盡了。更不須,也不能,再有各國國別史之分。

其次,歷史必然有其變異性。歷史常在變動中進展。沒有變,不成為歷史。我們讀小說,常見說:“有事話長,無事話短?!彼^有事即是有變。無變就不見有事。年年月月,大家都是千篇一律過日子,沒有什么變動,此等日常人生便寫不進歷史。歷史之必具變異性,正與其必具特殊性。我們再把此二者,即特殊性和變異性加在一起,就成為歷史之傳統(tǒng)性。我們研究歷史,首先就當知道歷史的三種特性。

現(xiàn)在再講中國史和西洋史有何不同。據(jù)我個人意見,至少西洋史是可分割的,可以把歷史上每一個時期劃斷。如希臘史和羅馬史,兩者間就顯可劃分。以下是他們的中古時期,這又是一個全新的時期,與以前不同。此下則是他們的近代史,現(xiàn)代國家興起,又是另一段落了。如此劃分開來,各有起訖。而中國史則是先后相承不可分割的,五千年一貫下來,永遠是一部中國史,通體是一部中國史。戰(zhàn)國以后有秦漢,決不能和西方之希臘以后有羅馬相比。這顯然見得雙方歷史互有不同,此即是我上面所指述的歷史之特殊性。但此處當注意者,我們只可說,西洋史可分割,中國史不可分割,卻不能說中國歷史沒有變動性。我們只能說,西方歷史的變動比較顯而在外,使人易見。中國歷史的變動,卻隱而在內(nèi),使人不易覺察。我常說,西洋歷史如一本劇,中國歷史像一首詩。詩之銜接,一句句地連續(xù)下去,中間并非沒有變,但一首詩總是渾涵一氣,和戲劇有不同。

三、諸位研究歷史,首當注意變。其實歷史本身就是一個變,治史所以明變。簡言之,這一時期的歷史和前一時期不同,其前后之相異處即是變。因此乃有所謂歷史時代。歷史時代之劃分,即劃分在其變上。如果沒有變,便無時代可分。我們當知,并非先有了各個時代,才有這各個時代的歷史。乃是先有了這一段歷史,才照此歷史來劃分為各時代。時代只是歷史的影子,乃由先史中照映出時代。無時代之變,便無歷史可寫。如在先史以前,人類存在,已不知其經(jīng)過了幾十萬年。但其間變動少,便亦無許多時代可分,亦無詳細歷史可寫。于是便成為我們對這一時段歷史之所知少。實因這一段歷史自身之變動少,人類進步遲緩,故無事變可言時代可分。淺言作譬,如一人,只是生老病死,只是溫飽度日。在其人生過程中,無特殊性,無變異性,其人之一生,便亦無歷史可言。

西洋史總分上古、中古和近代三時期。上古史指的是希臘和羅馬時期,中古史指的是封建時期,近代史指的是現(xiàn)代國家興起以后。但中國人講歷史常據(jù)朝代分,稱之為斷代史。如先秦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宋遼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等。因此有人說中國史只是一部帝王家譜,乃把王朝興亡來劃分時代。李家做了皇帝就名唐史,朱家做了皇帝就稱明史,此說實甚不然。一個統(tǒng)一王朝之興起,其政府規(guī)??梢跃S持數(shù)百年之久,在這一時期中變動比較少。突然這一王朝崩潰了,另一新王朝起而代之,當然在這兩朝代之間歷史會起大變動,所以把斷代史來劃分時期,就中國歷史言,可以說是一種自然劃分,并無很大不妥當處。

若我們必要比照西洋史分法,則中國的上古史當斷在戰(zhàn)國末年。秦以下,郡縣政治大一統(tǒng)局面開始,便該是中國的中古史了。但這與西方的中古時期不同。大體說來,西方中古時期是一段黑暗時期,而中國漢唐時代,政治社會各方面甚多進步。不僅不比我們的上古史遜色,又且有許多處駕而上之。我們也可將秦代起至清末止,兩千年來一氣相承,稱之為中國歷史之中古期,不當在中國再加劃分。若定要劃分,亦可分做兩期。五代以前為一期,我們不放稱五代以前為中國的中古史,這一段歷史,因離我們比較遠,由我們現(xiàn)代人讀來,有許多事情也比較地難了解難明白。宋以下的歷史,和我們時代相接近,讀來較易了解易明白。我們也可說,中國的近代史,自宋代即開始了。

如此說來,可以說中國史常比西方史走先了一步。秦代已是中國的中古時期,宋代已是中國的近代時期了。如此便發(fā)生了一問題,即中國史為何似比西方歷史先進,這是否可稱為中國歷史之早熟?但現(xiàn)代史上的中國,卻比西方落后,其原因又何在呢?歷史本不是齊軌并進的,把一部中國史比起西方史來,何以忽然在前,又忽焉在后?近代西方何以如此突飛猛進,近代中國何以如此滯遲不前?這里面便見出有問題,值得我們?nèi)パ芯颗c解答。四其次,我們研究歷史之變,亦宜分辨其所變之大與小。例如從春秋到戰(zhàn)國是一變,但這尚是小變。從戰(zhàn)國到秦卻是一大變。自東漢到三國魏晉時代卻又為一大變。歷史進程,一步步地不斷在變。從此不斷之變中,我們又該默察其究竟變向哪里去。正如一個人走路,我們可以察看他的行蹤和路線,來推測他想走向哪里去。同樣情形,治史者亦可從歷史進程各時期之變動中,來尋求歷史之大趨勢和大動向。固然在歷史進程中,也不斷有頓挫與曲折,甚至于逆轉與倒退。但此等大多又外部原因迫成。在此種頓挫曲折逆轉與倒退之中,依然仍有其大趨勢與大動向可見。此等長期歷史之大趨勢與大動向,卻正表現(xiàn)出每一民族之歷史個性有不同。我們學歷史,政要根據(jù)歷史來找出其動向,看它在何處變,變向何處去。要尋出歷史趨勢中之內(nèi)在向往,內(nèi)在要求。我們要能把握到此歷史個性,才算知道了歷史,才能來指導歷史,使其更前進。使其前進到更合理想的道路上,向更合理想的境界去。

今試粗略言之。中國史的趨勢,似乎總向團結融和的方向走。雖然其間也有如戰(zhàn)國、魏晉、南北朝、五代。以及如今天般的分裂時代。但中國歷史的大趨向,則總是向往于團結與融和。西方史則總像易趨于分裂與斗爭。中國史上有造反與作亂,但和西洋史上所謂革命不同。中國史上也有向外擴展,但與西洋史上之帝國征服又不同。此項所謂歷史的大趨勢大動向,我們無法在短時期中看清楚。但經(jīng)歷了歷史上的長時期演變,自能見出所謂各自的歷史個性,亦可說即是在歷史背后之國民性或民族性之表現(xiàn)。剛才已說過,中國史即是中國人之來歷與其真實性之表現(xiàn)。因此,歷史個性不同,亦即是其民族精神之不同,也可說是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一個民族及其文化之有無前途,其前途何在,都可從此處即歷史往跡去看。這是研究歷史之大意義大價值所在。

我們該自歷史演變中,尋出其動向與趨勢,就可看出歷史傳統(tǒng)。我此所謂歷史傳統(tǒng),乃指其在歷史演進中有其內(nèi)希臘的一番精神,一股力量。亦可說是各自歷史之生命,或說是各自歷史的個性。這一股力量與個性,亦可謂是他們的歷史精神。能使歷史在無形中,在不知不覺中,各循其自己的路線而前進。若那些在歷史進程中沉淀下來的,或僵化而變成的一些渣滓,此乃依隨著歷史生命而俱來的一種歷史病,卻不當誤看為歷史傳統(tǒng)。

現(xiàn)在我們再重述前面所講的意義。如何研究歷史,貴能從異求變,從變見性。從外到內(nèi),期有深入的了解。我們研究歷史,其入手處也可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是由上而下,自古到今,循著時代先后來作通體的研究。治史必有一起點,然后由此以達彼。此起點,即是從入之途。我們研究歷史要先有一知識據(jù)點,然后再由此據(jù)點推尋到其他另一點。例如這講臺上有茶杯,我知道它是茶杯,同時即知道旁的東西非茶杯。我雖未知此許多東西是何物,但起碼已知道了它決不是一茶杯。如我們讀《左傳》,先明白了春秋時代是怎么一回事,待我們讀到戰(zhàn)國史時,便見戰(zhàn)國與春秋有不同。此即所謂從異明變。普通自該從古到今,從先而后地順次讀下。但現(xiàn)代人似乎覺得這樣學歷史太麻煩了,真有“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之感。也有人以為古代史已是年代湮遠,和我們現(xiàn)時代太隔別了,似乎不太相干。再來研究它,未免太不切實際。此說若或有理。讓我試講第二種研究歷史的途徑。

第二種研究歷史的途徑,就是自下溯上,自今到古,由現(xiàn)代逆追到古代去。只把握住現(xiàn)代史上任何一點一方面,無論是政治的、社會的、經(jīng)濟的、屠思想的等等,任何一事實一問題,都可據(jù)我們眼前的實際問題循序上推,尋根究底地研究,也可明白出這一事變之所以然來。

另外又有一種研究途徑,便是純看自己的興趣,或是依隨于各自之便利,即以作為研究歷史的肇端。例如聽人談到宋史,說起王荊公新法如何,司馬溫公反對新法又如何,忽然引起興趣,便不妨從此一處起,來作宋史之鉆研。只求在一處能深入有體悟,自然會欲罷不能,便推及到其他處去。為要知道此一事的前因后果,而很自然地上溯下尋,愈推愈遠,這就是一種歷史研究了。又如或是受了某一師友的影響,或偶然讀得一本新書,而得了某一項啟示,因而引起了研究歷史的興趣和動機,也盡從此入手??傊?,要學歷史,只要能知道了某一代,某一地,某一事,或某一人物,都可即此為據(jù)點,來開始前進作研究。例如漢武帝、曹操等人物,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但我們不僅在外表上只知道一個是紅面,一個是黑面就算。要能從容不迫,沉潛深入,自然漸漸能窮源竟委,作出一番明透的鞭辟入里的研究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240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