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我們對過去一段時間內(nèi)所做的努力和成果的回顧和總結(jié)。如何寫一篇具有啟示性的總結(jié)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總結(jié)范文是一個學習和參考的工具,通過多讀多思多練才能真正寫好一篇完美的總結(jié)。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一
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仿佛鋪在地上似的`!
風輕輕一吹“沙沙沙”的響聲傳的到處都是。聽!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聲聲歡快的調(diào)子逗弄著晚風,慢慢的小時在耳邊。早上太陽露出半邊臉的時候,牧童就拿著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哼著小曲??鞓返卦诓莸厣媳寂埽瑹o拘無束,沒有任何煩惱。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的白云和小鳥們,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吃完晚飯,太陽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來。牧童手里拿著笛子,邁著歡樂的腳步來到草堆上,不脫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來,聽著草叢里不知名的小蟲唱著美妙動聽的歌,抬頭望著夜空中明亮皎潔的月亮,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個個畫面。你聽那歡快的調(diào)子又吹起來,多動聽?。?/p>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二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中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念奴嬌。中秋對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
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
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
千里江山昨夢非,轉(zhuǎn)眼秋光如許。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三
嫦娥
唐代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透過裝飾著云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沉沒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宮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現(xiàn)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一顆孤獨的心。
韻譯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下靈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釋
1.嫦娥:古代神話中的'月中仙女,江蘇人?!痘茨献印び[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焙阌肿鲓?。
2.云母屏風:嵌著云母石的屏風。此言嫦娥在月宮居室中獨處,夜晚,唯燭影和屏風相伴。
3.長河句:銀河逐漸向西傾斜,曉星也將隱沒,又一個孤獨的夜過去了。
4.碧海:《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闊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四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了解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朗讀時能自主揣摩,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感受祖國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從中受到陶冶。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領會詩中抒發(fā)的情感。
三、教學內(nèi)容: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問題:讓學生回答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中秋節(jié))
2、中秋節(jié)有什么風俗習慣呢?(吃月餅、賞月、拜月娘)
3、請學生注意聽老師講一個神話故事,然后告訴老師:你覺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樣?(師講述嫦娥奔月故事)隨后板書課題。
4、聽完這個故事,你覺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樣呢?(讀課文來理解她的心情。)
(二)初讀自悟,讀準字音。
1、讓學生打開課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音。
2、聽課文朗讀,學生也來讀。
3、知詩人:教師簡介詩人的情況。
4、學習4個生字。
5、再讀古詩,隨時糾正學生讀音。
6、采用指名讀、分組讀,指導朗讀節(jié)奏。
(三)、品讀吟誦,把握詩意
1.出示: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1)齊讀。(2)理解字、詞意思:云母屏風、深、長河、漸落曉星、沉。(3)從字、詞理解課文。(4)從詩句中理解詩中所描寫的景象。(5)理解并說說詩句的意思。(6)再讀,老師提醒:讀書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2、出示: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1)齊讀。(2)男女分開讀。(3)理解字、詞意思:應悔、碧海、青天、夜夜心。(4)從字、詞理解課文。(5)從詩句中理解嫦娥的內(nèi)心感受。(6)、理解并說說詩句的意思。(7)、讓學生帶著對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讀這句詩。
3、過渡:月宮上孤棲無伴的嫦娥,人間清高而孤獨的詩人,盡管仙凡懸隔,但在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所謂同病相憐。一樣孤獨寂寞!
(1)讓我們帶著對嫦娥對詩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誦這首詩。
(2)讀這首詩時語速要緩慢一些,語氣要低沉一些!再讀。
(3)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誦這首詩啊,好嗎?(師范讀)
(4)學著老師的樣子,再把它讀一讀。
(5)老師和你們合作讀:師讀4個字,生讀3個字。
(6)詩人由于心情孤獨寂寞,坐看屏風燭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宮上的嫦娥,讓我們輕輕合上書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誦這首詩吧。
(7)尋找讀詩高手。誰愿意來讀一讀。
(四)、拓展延伸
1、那你能說說有關“月”的詩句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2、思考:
a、詩中寫到的景物有:_、_、_、_。
b、全詩表達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c、說說全詩意思。
七、板書設計:
29、古詩兩首
嫦娥
嫦娥燭影深曉星沉悔偷靈藥孤獨寂寞碧海青天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五
作者:李商隱
原文: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關于嫦娥古詩: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作者:李白
原文: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關于嫦娥古詩:香菱詠月·其三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原文: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六
朝代:唐
詩人: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古詩注釋:
1、橫野:寬闊的原野
2、弄:逗弄。
3、蓑衣:棕或草編的外衣,用來遮風擋雨。
《牧童》古詩譯文: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xù)續(xù)地傳來,悠揚悅耳。牧童放牧歸來,在黃昏飽飯后。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牧童》古詩賞析:
《牧童》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我們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閑適。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內(nèi)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xù),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后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現(xiàn)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的。
“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xiàn)出來了。
“弄”字,更寫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時斷時續(xù)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在這里,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指確定的數(shù)字而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的鄉(xiāng)村傍晚的寂靜。
《牧童》古詩中心:
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七
年代:宋作者:方回
吾聞昔人善賦梅,嘗是夢中見春來。
前村深雪天未曉,焉知昨夜一枝開。
江村一雪復一雪,三白豐年與玉屑。
多事詩人要閒管,想像高唐寫奇絕。
真曾質(zhì)明杖屨無,前隨牧童后樵夫。
暗香何處費摸索,寒生吟癖浩然驢。
平生我有脊梁鐵,明年八十凍不折。
卿用卿法自雪村,橫斜獨玩書窗月。
《長沙王墓在閶門外》
年代:宋作者:范成大
英雄轉(zhuǎn)眼逐東流,百戰(zhàn)工夫土一壞。
蕎麥茫?;ㄋ蒲镣档焉细咔?。
《寄程申叔》
年代:宋作者:董嗣杲
奇才不泯揚馬名,善政況著龔黃績。
政績才名分外榮,山林意趣無方覓。
人生富貴骨相中,何須強力爭豪雄。
三光五岳蟠心胸,歲寒春色梅花風。
我有小隱傍石屋,石上幾回斸黃獨。
看來我已不啻足,何事攢眉勞案牘。
程子談何不碌碌,古意今情兩堪掬。
歸與歸與毋忍辱,同尋牧童過天竺。
《題徐壽畫?!?/p>
年代:宋作者:仇遠
此大武者,二十八蹄。
茂樹之下,豐草萋萋。
牧童且嬉,夕陽未西。
何如桃林,歸去來兮。
《題李亮功戴嵩牛圖》
年代:宋作者:黃庭堅
韓生畫肥馬,立仗有輝光。
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頃荒。
觳觫告主人,實已盡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間聽橫笛。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八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李商隱《嫦娥》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自古嫦娥愛少年——《紅樓夢·第四十六回》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珴蓶|《蝶戀花·答李淑一》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錢謙益《后秋興之十三八首·其二》
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愤_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獎沧舵隙鸨荚?嫦娥飛天》
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w秉文《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曹雪芹《香菱詠月·其三》
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張養(yǎng)浩《折桂令·中秋》
問嫦娥、于我肯從容,同圓缺?——王清惠《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拙右住稏|城桂三首》
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呚暋舵隙稹?/p>
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tài)?!觐伭痢儿o橋仙·待月》
從來不蓄湘累問,喚出嫦娥詩與聽?!徸哉洹兑棺住?/p>
猶勝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殿?!獜堮纭镀呦Ω琛?/p>
問嫦娥、孤令有愁無?——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恼髅鳌赌钆珛伞ぶ星飳υ隆?/p>
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華發(fā)?!翖壖病稘M江紅·中秋寄遠》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天上嫦娥人不識,寄書何處覓?——韋莊《謁金門·空相憶》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九
指放牧牛、羊的兒童?!?呂氏春秋·疑似》:“入於澤,而問牧童;入於水,而問 漁師。”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年代: 唐 作者: 劉駕
牧童見客拜,
山果懷中落。
晝?nèi)镇?qū)牛歸,
前溪風雨惡。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西子博士。駕著有集一卷, 《唐才子傳》傳于世。
唐詩
人。字司南,江東人。與曹鄴為詩友,俱以工于五古著稱,時稱“曹、劉”。初舉進士不第,屏居長安。大中三年(849),唐王朝收復河、湟失地,劉駕獻《樂府》十首表示祝賀。大中六年(852)登進士第,官終國子博士。 劉駕印章其詩敢于抨擊統(tǒng)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guī),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
(一)介紹詩人,激發(fā)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jīng)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diào)“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zhì)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zhì)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jié)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一
年代:宋作者:徐似道
濛濛香霧濕未乾,煙光匝地春風寒。
牧童三五喚歸切,鞭牛為馬蓑馬鞍。
一聲蘆管振林木,口畔嗚嗚相戲逐。
梅花亂落自瀟灑,絕勝豪門調(diào)新曲。
《大熱見田中病牛》
年代:宋作者:文同
垅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杭頭角垂。
兩鼻谽谺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
牧童默坐罷牽挽,耕叟拱立徒嗟咨。
朝驅(qū)暮使氣力盡,爾死主人安得知。
《訪山中友》
年代:宋作者:趙汝鐩
披荊踏石訪山友,野鳥驚人鬧枯柳。
牧童為我通姓名,一笑相迎鶴發(fā)叟。
結(jié)茅倚巖屋數(shù)間,塵埃辟易不用帚。
竹廚貯書維四五,土壁黏碑分左右。
山中新醅未堪壓,攜手邀我沽村酒。
床前尚有著殘棋,忘記四圍關戶牖。
日斜扶醉同歸來,但見黑白子紛糾。
獼猴樹上周章走,莫是此曹來動否。
《和桃花》
年代:宋作者:趙希逢
紅雨隨風散落霞,行人幾誤武陵家。
牧童若向青簾見,應認枝頭作杏花。
《蝦蟆山》
年代:元作者:王冕
春風吹船著牛軛,扶藜直上山之脊。
山上老石怪且頑,皮膚皴骳苔花碧。
我來不知石有名,拊摩怪狀心亦驚。
野人指點為我說,此物乃是蝦蟆精。
古昔曾偷太倉粟,三百余年耗中國。
天官燭其陰有毒,敕丁破口劙其足。
至今突兀留山丘,雨淋日炙無人收。
樹根穿尻蛇入肚,老鴉啄背狐糞頭。
牧童時時放野火,耕夫怒擊樵夫剁。
自從殘墮不能行,見者唾之聞者罵。
蝦蟆蝦蟆非令仆,無功那竊天之祿。
如今蝦蟆處處有,天官何不夷其族。
致令驕氣吹臊腥,干霄上食天眼睛。
百蟲啖盡心未已,假作鼓吹怡人情。
三月江南春水漲,紆青拖紫爭跳浪。
漁父持竿不敢言,獵夫布弩空惆悵。
黃童白叟相引悲,田中更有科斗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二
午后,萬里無云,陽光明媚。于是,呂巖邀請了七八個好友,一起去郊游。
他們走走停停,不一會兒就來到了一片草地,草地上鋪滿了綠油油的野草。朋友們個個興高采烈,異口同聲地問道:“呂巖,你真的太明智了,怎么就找得到這么美麗的草地呀!”然后,他們就在這片寬闊的草地上撫琴說笑,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時分。在晚風中,耳邊隱隱約約傳來了一陣陣悠揚的笛聲,呂巖和他的朋友們頓時聽得如癡如醉,他們起身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哦,原來不遠處有一個小牧童,他手里拿著一支木笛,真吹得起勁呢!
這樣過了許久許久,那個小牧童才收起木笛,奔跑著回家吃飯了。等到他吃飽了晚飯,他又返回來了。這時已是夕陽西下,最后一縷陽光灑在了草地上,綠油油的草地變得金黃金黃的。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高高掛在空中時,皎潔的月光灑在了小牧童的身上。夜越來越深,小牧童也許累了,他竟連蓑衣也不脫,就這樣躺在了月光下露天的草地上,他睡得很香很香......
今天的一幕深深地印在呂巖的腦海里,他十分喜愛這個稚氣的小牧童?;丶液笏娕d大發(fā),把今天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首詩,那就是著名的詩作——《牧童》。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三
1、齊讀課題畫家和牧童。
2、火車啟動讀生詞。形式很好,注意鼓勵學生。然后齊讀。
3、讓學生齊讀投影課文。找出說明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
5、讀詞:濃墨涂抹,輕筆細描老師投影李可染牧童圖,讓學生說明哪些部分是濃墨涂抹,哪些是輕筆細描。
請學生讀: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6、讓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
下課了我們一會踢球,一會兒跳繩。
寫這幾個字。
7、同學們還可以從哪里找到戴嵩畫技高超的語言呢?
一位商人稱贊道:畫得太像了!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畫活了?。ㄓ袑W生讀錯未糾正:稱揚道。要讓學生體會稱贊,贊揚的區(qū)別)老師說夸贊,稱贊,贊揚的意思是一樣的。
讓8、9位學生有表情的朗讀夸贊的語言。
用自己的話再夸贊一下。
8、讀第五六自然段。問學生牧童說畫錯了的`具體說法。
9、小牧童為什么敢于說戴嵩畫錯了?
10、戴嵩的表現(xiàn)。請同學們對戴嵩,牧童說話。
你放牛真細心,都成牛專家了。
你在廣大群眾面前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太了不起了。
對觀眾說:夸贊時要細心觀察。在聰明的人也不一定都做對。再生活中要向牧童一樣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向小牧童學習細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意見。
11、送幾句名言。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四
通過觀看視頻,《畫家與牧童》這節(jié)主要是解決識字,認字。
“戴”字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自己交流匯報自己的認字方法,學生列舉出多種記字的方法,再通過多媒體展示出最早的“戴”字,并作解釋,并導出本課中“戴”字是用作人姓的意思?!百彙弊纸虒W中,多媒體出示“購”字,提問與“貝”字旁有關的字都與什么有關?生列舉。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的與“貝”旁有關的字。識字中都配有圖片幫助記憶字形。
課文重點句子展示:“他一會濃墨涂抹,一會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好了?!弊寣W生重點理解戴松作畫快,學生從句子中提取出重點字眼,教師在課件上對重點詞做標記,并讓學生練習說話。
在重點詞語“濃墨涂抹、輕筆細描”理解上教師出示兩幅水墨畫,讓學生在理解兩個詞語的基礎上辨一辨哪幅是濃墨涂抹,哪幅是輕筆細描。
首先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中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句子,并提取出課文的文眼,由面及點的幫助學生能夠抓住課文關鍵,又通過多媒體展示兩個重點詞語“濃墨涂抹與輕筆細描”是怎樣一種畫風,從文字美到美術美,由文字到畫面的教學不僅為本堂課增添了幾分藝術享受,還適當?shù)呢S富了學生視野,無疑是一種文字美、藝術美的結(jié)合,又怎能不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熱情呢?在重點詞語理解的處理上不是讓學生用文字去解釋,而是根據(jù)低年級學情入手,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辨認什么叫“濃墨涂抹”,什么叫“輕筆細描”。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好處也在于此。
展示“兩牛相斗”圖。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出戴松畫的斗牛哪不對。并導出下一個要求會認的字“翹”。展示“翹”字在最早的甲骨文的字形,讓學生通過字形去分析記字的方法。教師出示課件展示與“翹”字有關的圖片,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學習“拱”字,課件展示“拱手”圖片,并讓全體學生起立學習拱手作揖,對生進行禮儀教育,體現(xiàn)了日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作用。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小表演這個環(huán)節(jié),適時地出示圖片配合學生表演,將多媒體的應用在教學中發(fā)揮了最大效應。
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的介入,讓我們的教學更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能否合理,恰當?shù)氖褂枚嗝襟w手段的應用是教學加分的關鍵,利用得好畫龍點睛,利用不好則畫蛇添足。通過觀看這節(jié)課,我看到了多媒體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本節(jié)課是針對小學二年級學生展開的教學,我們都知道低年級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發(fā)展階段,并且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所以進行死板的記字,識字教學不僅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不能夠加深他們記字的深刻性,很容易隨記隨忘,潛能生就更吃力了。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jié)課的設計及多媒體使用要追求的效果也該在于此吧。
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多媒體使用恰到好處還在于多媒體使用的次數(shù)不是很頻。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但同時,他們也是很容易分心的,如果課堂中使用較多的課件展示,這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負面效果——學生只是一味的欣賞,而忽略了學習的重點。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五
太陽還沒有落下,月亮就來接任他的工作了。小溪在緩緩流淌,萬物都安靜下來,從樹林里傳來了一陣竹笛聲。
這天,唐朝著名詩人呂巖來到家外散步,聽見了竹笛聲。他坐下休息,聽賞這清脆的笛聲。
他聽著聽著,漸漸入睡。不大一會,他又醒了過來,朝著笛聲的方向走去,想看看是誰在吹這美妙的樂曲。突然,一個穿蓑衣的牧童出現(xiàn)在他眼前。他的目光被他吸引住了。
“小小牧童,竟然能吹生這么著美妙的樂曲,真不可思議!”呂巖感嘆到。
他為了記錄下這一刻,寫了一首詩: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六
《牧童》原文:
年代:宋作者:艾性夫
櫛發(fā)吹松陰,坦腹睨巖石。
細雨整短蓑,斜陽擫長笛。
采花艷兩髻,挾草暖雙腋。
款款跨牛歸,蒼山暮煙碧。
有關牧童的古詩艾性夫《牧童》
《牧童》詩人艾性夫檔案:
艾性夫(《四庫全書》據(jù)《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謂疑傳刻脫一夫字)字天謂。江西東鄉(xiāng)(今屬江西撫州)人。元朝講學家、詩人。與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齊名,人稱“臨川三艾先生”。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
艾性夫宋末曾應科舉,曾否入仕不詳。以能詩與叔可(無可)、憲可(元德)并稱“撫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與遺民耆老多有結(jié)交,斥仕元者為“獸心猶辦死報主,人面卻甘生事仇”(《義馬?!?,挽謝枋得詩稱“千古六經(jīng)俱掃地,獨公一柱肯擎天”。咸淳貢生,晚年出仕元朝,曾任浙江道提督。據(jù)明曹安《攔言長語》謂余成化五年在元江見一詩集,署江浙道提舉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諸集中《留城寄曠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歲相期作深隱,至今頭白未能閑”,當指出仕事。
艾家闔門教授,求學者絡繹不絕。性夫工詩,氣勢清拔,以妍雅為宗,尤擅長五、七言古體,筆力排蕩,精新華妙,膾炙人口,為時絕唱?!端膸烊珪偰俊氛J為:“其詩氣韻清拔,以妍雅為宗,絕不似宋末有韻之語錄?!敝性娂豆律酵砀濉?,原本已佚?!端膸烊?40書》存有《永樂大典》輯本《剩語》2卷。
艾性夫詩,以影印文淵合《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对姕Y》所錄詩。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三卷。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七
我校舞蹈課是藝體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校的特色課程。舞蹈校本化課的課程目標是通過舞蹈教育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知、審美、鑒賞能力;因為它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它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使他們從小受到美的熏陶,同時在學習中提高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包括舞蹈相關知識、技能技巧等),使學習者在音樂和律動的相互配合中體味舞蹈的內(nèi)涵,加強他們理解和認識,并了解肢體語言在舞蹈中的功能和作用,通過舞蹈訓練增強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和自身的協(xié)調(diào)與應變能力;從而更有利于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的形體意識,促進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3~4年級)分段目標是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對舞蹈的興趣,學習古典、芭蕾舞中的`基本訓練、身韻律動和逐步接觸民族民間舞蹈,通過模仿、示范、練習使學生樂于參與舞蹈活動。周老師上的這節(jié)舞蹈課《快樂的小牧民》,不僅展示了良好的教師基本功,而且還很好的體現(xiàn)了舞蹈課的教學特色,體現(xiàn)了校本化課程標準,集趣味性、知識性、活動性于一體,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整節(jié)課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舞蹈的基本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舞蹈的興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情感態(tài)度)
老師拿出一雙毫不起眼的筷子,引起大家的好奇和學生們的注意力,認真積極地面對本課所開展的內(nèi)容,能比較自然地進入了舞蹈學習狀態(tài)??曜拥挠猛咀罱K在老師示范的蒙古族特色舞蹈當中揭曉,周老師充分利用了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和技能,使整個課堂始終洋溢在一片歡歌笑“舞”中,并利用學生休息的時候欣賞草原風光,讓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去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風土人情及服飾。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文化內(nèi)涵,這也正體現(xiàn)了藝術課程標準中關于相關文化的教學目標。
通過對民族舞蹈的掌握,動作難點的練習,每個同學基本掌握了舞蹈組合之后,請同學們上臺表演,不僅更好的促進了學習的興趣,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使知識得到了鞏固,表演的愿望得到實現(xiàn)和滿足,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表演帶來的快樂和成功感,有效地處理了情感與技能的關系,達到了統(tǒng)一,并讓學生自己相互評價,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
本節(jié)課一開始周老師就組織學生練習了基本功的幾個訓練組合,為的是通過形體訓練,增強體質(zhì),改變不良姿態(tài),使其動作協(xié)調(diào)優(yōu)美,培養(yǎng)良好的形體習慣。因為少兒身體處在迅速生長發(fā)育時期,體內(nèi)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涂伤苄浴F浯?,就是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質(zhì)得到鍛煉。這一內(nèi)容在每節(jié)課里都貫穿如一。
另外,談一點自己的建議:如果能在示范舞蹈的時候,面對學生就好了,另外,在表演時注意提醒學生跳舞時的面部表情。
古詩牧童教學課件篇十八
教學目標:
1、認識一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jié)合圖畫和注釋了解詩句的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談話導入
大家覺得大自然美嗎?今天學習一首古詩《牧童》,詩中描寫了郊外的景色和牧童快活的生活。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自由讀。同桌互讀,
三、詩人眼里的牧童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到詩里去找找吧!
詩意描述:
“草鋪橫野六七里”在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青青的野草?!傲呃铩痹谶@個不是實指,而是虛指。下句的“三四聲”也是虛指。
“笛弄晚風三四聲”牧童悠閑的放著牛,吹響了笛子,幾聲悠揚的笛聲和著徐徐的晚風傳來。
“歸來飽飯黃昏后”牧童回到家里已經(jīng)到了黃昏,晚飯吃得飽飽的。
“不脫蓑衣臥月明”連蓑衣都沒脫,就躺下來,有滋有味地觀賞那漸漸升起的明月。
(這首詩形象,鮮明的表現(xiàn)了郊野遼闊的景色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詩句抒發(fā)了悠閑自得,怡然自樂的野趣。)
三、鞏固。
配樂背誦古詩。
試著默寫一下。
板書設計:
牧童
草六七里
笛三四聲
歸來黃昏后
不脫臥月明
課后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42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