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4:23:18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通用14篇)
時間:2023-11-30 04:23:18     小編:ZS文王

教案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它可以指導教學過程的實施。教案的編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教案范例中所呈現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學習。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一

一、活動背景:

開學一個月后就將迎來祖國媽媽的生日——十月一國慶節(jié)。孩子們對這個節(jié)日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渴望了解更多有關國慶的、祖國的知識,這些可從孩子的日常交談中發(fā)現。如孩子會問:“為什么會有國慶節(jié)?”“國旗上為什么有五顆星?”也有的孩子會告訴我們:“我去過寧波。”“我到香港去玩過?!薄拔乙胶D蠉u去玩了?!备鶕⒆觽円延械闹R經驗及結合節(jié)日活動,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以此增強幼兒愛祖國的情感。首先,我們在幼兒中展開了調查,發(fā)現出去旅游過的幼兒有一半以上,有的還去過海南、香港等比較遠的地方,這對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生活和知識經驗。而且家長中有在旅游公司工作的,這無疑又是很好的家長資源。于是,我們決定以“快樂旅行”為著眼點,進行主題活動的開展。

二、活動目的:

在活動中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并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了解中國的名勝、特產及民間活動,使幼兒對祖國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增強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使幼兒知道自己中國人。

初步激發(fā)幼兒做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一面鏡子。

漢語、英語錄音各一段。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請小朋友照鏡子,說說自己的外貌特征,讓幼兒知道我們都是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請幼兒看圖片,觀察外國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黃頭發(fā)的,有的是黑頭發(fā),有的是藍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膚,有的是黃皮膚,有的是黑皮膚……)說說他們和中國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請幼兒從教學掛圖畫面上不同種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國娃娃,并說出他們的特征來。

請幼兒和同伴相互交談,說說對方及自己的相貌與外國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兒對中國人的外貌特征的認識。

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請幼兒看世界地圖,,找出中國在當天上的位置,并觀察中國地圖的輪廓。

讓幼兒知道中國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讓幼兒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放兩段錄音,一段漢語,一段英語,請幼兒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然后告訴幼兒我們說的語言是漢語普通話。

請幼兒說說幼兒用書畫面上哪兒是我們國家的文字,然后告訴幼兒,我們寫的字是漢字,也叫方塊字。

教師小結。

幫助幼兒了解中國人在外貌形象、飲食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特點。初步引發(fā)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找找作為一名中國人,為何會驕傲,有哪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學生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有的說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有的說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的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說中國還有不少的偉人,有的說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所取得的驕人成績,有的說最后當我引導學生飽含深情,我發(fā)現學生們也情不自禁地起來,臉上流露的是自豪,是憧憬,是由衷的對祖國的贊嘆。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二

1.初步欣賞京劇的曲調,知道名稱,初步理解內容。

2.萌發(fā)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喜歡民族文化的積極情感。

集體

個別

京劇碟片、臉譜

1、教師念鑼鼓經:嗆嗆七嗆乙臺嗆,嗆嗆乙臺嗆。

引導幼兒腳走小碎步,在最后兩拍做出不同的亮相動作。

2、欣賞京劇《我是一個中國人》。

(1)聽聽這是什么戲?(京劇)

(2)欣賞京劇《我是一個中國人》第二遍。

(3)欣賞京劇第三遍,告訴名稱。

(4)邊聽邊理解內容。

(5)師生討論中國的偉大。

(6)邊聽邊觀看教師的表演。

教師戴不同的臉譜,用簡單的不同的服飾化裝成不同的角色,在音樂伴奏下表演(武生、老旦、花旦、花臉)。

(7)教師表演,幼兒配語言節(jié)奏。

本來這是欣賞課,不用孩子會唱,可是欣賞第二遍的時候3/2的孩子就跟著旋律唱起來了。

既然孩子們都很喜歡,而這段曲子也不是特難,因此增加教時,讓幼兒學唱。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顒又?,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fā)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三

內容與要求:

1.感受歌曲《大中國》雄壯、有力的氣勢及其蘊涵的情感。

2.初步了解中國的大好河山。

活動準備:

1.課件《大中國》。

2.中國地圖。

3.準備一些打擊樂器。

指導要點:

一、欣賞歌曲《大中國》。

1.教師播放課件【歌曲欣賞】,幼兒一邊看課件一邊欣賞歌曲《大中國》。

(教師和配班老師一起,一邊用打擊樂器打節(jié)奏,一邊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氣勢雄壯、有力的特點,唱出一種自豪的情感。)。

3.教師:這首歌曲,你們聽了有什么感受?

4.教師:我們共同的家是什么?兄弟姐妹指的是誰?為什么兄弟姐妹很多?(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

我們的家有哪些聞名的地方?哪些聞名的建筑?我們的家偉大嗎?

二、交流與討論。

1.教師:剛才,我們說了中國的好幾個地方,你們知道他們在中國的哪里嗎?

2.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幼兒看地圖尋找長江、黃河、長城、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

4.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進一步了解長江、黃河、長城、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的狀況。(主要再讓幼兒初步了解祖國壯麗的山河,不必強調幼兒能給出正確答案。)。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四

開學一個月后就將迎來祖國媽媽的生日――十月一國慶節(jié)。孩子們對這個節(jié)日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渴望了解更多有關國慶的、祖國的知識,這些可從孩子的日常交談中發(fā)現。如孩子會問:“為什么會有國慶節(jié)?”“國旗上為什么有五顆星?”也有的孩子會告訴我們:“我去過寧波?!薄拔业较愀廴ネ孢^?!薄拔乙胶D蠉u去玩了?!备鶕⒆觽円延械闹R經驗及結合節(jié)日活動,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以此增強幼兒愛祖國的情感。首先,我們在幼兒中展開了調查,發(fā)現出去旅游過的幼兒有一半以上,有的還去過海南、香港等比較遠的地方,這對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生活和知識經驗。而且家長中有在旅游公司工作的,這無疑又是很好的家長資源。于是,我們決定以“快樂旅行”為著眼點,進行主題活動的開展。

使幼兒知道自己中國人。

初步激發(fā)幼兒做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一面鏡子。

掛圖“我是中國人”。

漢語、英語錄音各一段。

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請小朋友照鏡子,說說自己的外貌特征,讓幼兒知道我們都是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請幼兒看圖片,觀察外國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黃頭發(fā)的,有的是黑頭發(fā),有的是藍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膚,有的是黃皮膚,有的是黑皮膚……)說說他們和中國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請幼兒從教學掛圖畫面上不同種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國娃娃,并說出他們的特征來。

請幼兒和同伴相互交談,說說對方及自己的相貌與外國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兒對中國人的外貌特征的認識。

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請幼兒看世界地圖,,找出中國在當天上的位置,并觀察中國地圖的輪廓。

讓幼兒知道中國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讓幼兒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放兩段錄音,一段漢語,一段英語,請幼兒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然后告訴幼兒我們說的語言是漢語普通話。

請幼兒說說幼兒用書畫面上哪兒是我們國家的文字,然后告訴幼兒,我們寫的字是漢字,也叫方塊字。

教師小結。

幫助幼兒了解中國人在外貌形象、飲食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特點。初步引發(fā)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最后當我引導學生飽含深情,我發(fā)現學生們也情不自禁地起來,臉上流露的是自豪,是憧憬,是由衷的對祖國的贊嘆。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五

1.感受歌曲《大中國》雄壯、有力的氣勢及其蘊涵的情感。

2.初步了解中國的大好河山。

1.課件《大中國》。

2.中國地圖。

3.準備一些打擊樂器。

一、欣賞歌曲《大中國》

1.教師播放課件【歌曲欣賞】,幼兒一邊看課件一邊欣賞歌曲《大中國》。

(教師和配班老師一起,一邊用打擊樂器打節(jié)奏,一邊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氣勢雄壯、有力的特點,唱出一種自豪的情感。)

3.教師:這首歌曲,你們聽了有什么感受?

4.教師:我們共同的家是什么?兄弟姐妹指的是誰?為什么兄弟姐妹很多?(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

我們的家有哪些聞名的地方?哪些聞名的建筑?我們的家偉大嗎?

二、交流與討論

1.教師:剛才,我們說了中國的好幾個地方,你們知道他們在中國的哪里嗎?

2.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幼兒看地圖尋找長江、黃河、長城、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

4.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進一步了解長江、黃河、長城、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的狀況。(主要再讓幼兒初步了解祖國壯麗的山河,不必強調幼兒能給出正確答案。)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六

本次活動是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背景下產生的。在區(qū)角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對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特別感興趣。由此而引發(fā)了一系列關于少數民族的疑問。為了讓幼兒對少數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動我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把音樂融入到課程中,讓幼兒在感受具民族風格的音樂氛圍中,進一步認識少數民族的服飾、風俗。

1.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萌發(fā)愛祖國的情感。

2.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個民族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音樂風格嘗試表演舞蹈。

4.了解祖國地域遼闊,知道祖國標志性的景物及建筑。

5.嘗試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表現祖國的美。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幼兒已在區(qū)角活動中,對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等歌舞及服飾有一定的了解。

2.自制ppt,錄音機。

3.幼兒與老師自制的少數民族服裝。

一、導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呈現中國地圖,幼兒各自講述知道的中國地圖知識。

2.聽各族音樂,辨認他們各自屬于哪個民族,并嘗試找到他們在“大公雞”身上的位置。

二、了解各民族的風俗、飲食、服飾。

1、放映投影片,探討三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放映投影片,讓幼兒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各自講述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2、了解傣族服飾與風俗。

(1)“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老師扮演小客人,跳著孔雀舞進場)你知道這只小孔雀是從哪里來的嗎?”(小孔雀自己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嗎?你們來說說小孔雀的衣服和我們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與幼兒一起探討傣族的風俗。

三、聽四個民族的音樂創(chuàng)編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來跳舞你們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來跳舞?”

(2)幼兒穿自己喜歡的民族服飾,找到“大公雞”身上自己的家鄉(xiāng)。

(3)幼兒傾聽音樂,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就請穿上這個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七

1、使幼兒知道自己中國人。

2、初步激發(fā)幼兒做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3、訓練幼兒的'觀察力和辨別能力。

4、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

5、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

1、一面鏡子。

3、漢語、英語錄音各一段。

1、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請小朋友照鏡子,說說自己的外貌特征,讓幼兒知道我們都是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請幼兒看圖片,觀察外國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黃頭發(fā)的,有的是黑頭發(fā),有的是藍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膚,有的是黃皮膚,有的是黑皮膚……)說說他們和中國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請幼兒從教學掛圖畫面上不同種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國娃娃,并說出他們的特征來。

請幼兒和同伴相互交談,說說對方及自己的相貌與外國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兒對中國人的外貌特征的認識。

2、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請幼兒看世界地圖,,找出中國在當天上的位置,并觀察中國地圖的輪廓。

3、讓幼兒知道中國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4、讓幼兒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放兩段錄音,一段漢語,一段英語,請幼兒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然后告訴幼兒我們說的語言是漢語普通話。

請幼兒說說幼兒用書畫面上哪兒是我們國家的文字,然后告訴幼兒,我們寫的字是漢字,也叫方塊字。

幫助幼兒了解中國人在外貌形象、飲食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特點。初步引發(fā)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八

2、材料制作:在收集的一些瓶蓋內,貼上表示獵人、老虎、槍、蜜蜂、公雞、小孩的小圖片。

3、材料玩法:將所有的瓶蓋排在桌上(圖片往下),幼兒輪流翻瓶蓋,根據獵人、老虎、槍、蜜蜂、公雞、小孩的連環(huán)關系(獵人拿槍,槍打老虎,老虎吃小孩,小孩抱公雞,公雞吃蜜蜂,蜜蜂叮獵人),決定輸贏,贏得吃掉輸的瓶蓋,最后誰的瓶蓋多誰贏。

4、材料價值:這是一個我們小時候玩的民間游戲,通過游戲,讓幼兒了解我們的民間游戲,同時也進一步感受了說“家鄉(xiāng)話”的樂趣。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九

1、欣賞歌曲,了解歌曲的由來。

2、學唱歌曲,唱準符點句。

集體。

磁帶。

1、談話引入。

——明天是什么節(jié)日?

2、欣賞歌曲。

——你聽到了什么?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質。

3、學唱歌曲。

——注意休止符的停頓。

“爺爺為我打月餅”這首歌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歌,所以孩子們對“月餅為什么要打?”“什么是老紅軍?”不理解,設想如果在這個活動前介紹一些有關的話題,有所鋪墊,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十

1、體驗升旗儀式,感知五星紅旗是中國的象征。萌發(fā)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2、在觀察記錄、交流發(fā)現的過程中有了解我們祖國的欲望,感受中國人了不起。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1、幼兒進行的關于"國旗"的調查表。

2、升旗儀式的錄象片段、劉翔手舉國旗奔跑的照片。

一、找國旗。

幼兒自由選組,尋找五星紅旗(外國中國,都是彩旗,都是紅旗星不同)。

交流對國旗的.了解,師歸納小結國旗的特征。

幼兒將找到的國旗插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里(天安門、街道、小汽車等)。

二、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體驗。

除了在幼兒園升國旗,你們還在哪里看到升國旗?為什么都要升國旗呢?

三、交流分享調查表。

前兩天我們作了調查表,你還在哪些地方、哪些時候看到過國旗?(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發(fā)現。)出示劉翔的照片,結合獲勝的情景激發(fā)情感:我們中國人是多么了不起啊!我們?yōu)樽约菏侵袊硕械津湴?、感到自?

播放"大中國"的歌曲,引發(fā)幼兒進一步了解中國的興趣。

四、關于中國你們都想知道些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尋找答案,看看我們中國了不起在哪里。(如幼兒問不出,可以讓幼兒回去后自己將問題寫下來。)。

本次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他們開始有了歸屬感和責任感,這種愛國情緒開始萌發(fā),所以針對這一特點設計了這節(jié)課。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的參與,特別是通過圖片的形式,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再加上筷子夾豆子的游戲,孩子們的競賽意識得到了升華,總體來說,這次活動比較成功。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十一

1、材料來源:硬紙板,電視機紙盒。

2、材料制作:將硬紙板剪成一條條,然后粘貼在地板上,變成一個中國地圖的迷宮,在迷宮內貼上一些中國的標志性建筑、特產等。將紙盒去掉底和面,裝上一根繩子,變成一輛幼兒可以開(掛在身上)汽車。

3、材料玩法:幼兒開著車在迷宮內前進,尋找迷宮出路,途經各種貼有圖片的地方,必須說出圖片的內容,然后繼續(xù)前進,比一比誰先走出迷宮。

4、材料價值:通過走智慧迷宮,幫助幼兒對在本主題中學到的知識進行一個綜合的運用。

這是在大班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開展的過程中,圍繞主題的內容,進行的主題區(qū)角活動。這個區(qū)角活動最大的特色在于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自己設計并制作符合幼兒興趣和需要的區(qū)角材料,有效地為主題服務,充分體現了環(huán)保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十二

1、了解祖國地域遼闊,知道祖國標志性的景物及建筑。

2、感受祖國的雄偉和美麗,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知道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體驗慶祝國慶的歡樂情緒。

4、嘗試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表現祖國的美。

活動一:快樂旅行。

活動二:大中國。

活動三:我愛北京天安門。

活動四:歡騰的國慶節(jié)。

活動五:我為奧運加油。

活動一:快樂旅行。

1、感受祖國風景名勝古跡的美麗。

2、樂意與同伴交流到各地去旅行的經驗和感受。

3、體驗美工創(chuàng)作的樂趣。

1、事先發(fā)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的旅游景點圖片、門票、照片等。

2、在活動室創(chuàng)設"旅游景區(qū)"情景。

3、提供幼兒動手操作的美工及輔助材料(如彩色卡紙、硬紙板、高梁梗、彩條彩帶等)。

4、提供可讓幼兒作品展示的空間。

1、情景激趣。

(1)師以導游的身份,帶幼兒進入"旅游景區(qū)",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2)自由參觀:感受祖國標志性的景點及建筑,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各景點的特征。

2、分享交流。

(1)讓幼兒說說生活中自己外出旅游去過的地方。

(2)引導幼兒借助旅游圖片或照片與同伴交流旅行的經歷和感受。

(3)借助實物投影,讓幼兒共享自己或同伴去旅游所到過的祖國的美麗山河,激發(fā)幼兒對祖國的熱愛。

3、布置"美麗的風景名勝"展區(qū)。

(2)師出示已經過美工創(chuàng)作的風景圖片、照片,以啟發(fā)引導幼兒大膽利用美工和輔助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美化照片、圖片。

(3)介紹提供的各種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先動腦想一想、議一議,自己要怎樣讓照片或圖片變得更美麗。

(4)幼兒動手操作。

師重點觀察、引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運用各種輔助材料進行美工創(chuàng)作,同時,也可以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合作創(chuàng)作。

4、活動延伸:"我是小小導游"。

請幼兒制作邀請卡邀請全園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來參觀,幼兒則以導游的身份給客人作景區(qū)介紹。

活動二:大中國。

1、感受祖國地域遼闊廣大。

2、嘗試用樂器表現音樂作品氣勢雄壯的特點,抒發(fā)愛祖國的情感。

3、激發(fā)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知識準備:事先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多欣賞、熟悉樂曲《大中國》。

物質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圖若干。

2、與歌詞提及的景觀相應的課件。

3、提供各種打擊樂器(如小鈴、圓舞板、鈴鼓、大鼓、鑼、鈸等)。

4、樂曲《大中國》音樂磁帶1盒、節(jié)奏卡6張。

1、激發(fā)興趣。

2、自由探索,尋找中國。

(1)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在地球儀或世界地圖中找出"中國",啟發(fā)幼兒說說它的樣子像什么,并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版圖,感受中國的大。

(2)分享交流。

結合世界地圖,與幼兒一起小結:我們中國的地形圖看起來象一只美麗的雄雞,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國家。

結合課件,欣賞中國的幾大名景,感受中國遼闊的地域。

3、欣賞歌曲《大中國》。

(2)幼兒欣賞歌曲1—2遍。

引導幼兒聽一聽、說一說聽到這首歌時的感覺,感受歌曲氣勢雄壯的特點。

4、為歌曲選擇樂器,并進行伴奏。

(1)出示各種樂器,引導幼兒分組討論:如何根據樂曲(歌詞、旋律)選擇適合的樂器。(提示:師逐句播放樂曲,逐句引導幼兒聽音樂選擇最適合的樂器)。

(2)幼兒分組,嘗試完整地為樂曲伴奏。

(3)請較有代表性的`兩組或三組幼兒上臺進行表演,組織全體幼兒聽一聽、議一議:你認為哪一組選擇的樂器最恰當,伴奏得最好聽。

(4)結合節(jié)奏卡,進行集體演奏。

5、活動延伸:

(1)將《大中國》、《我愛你,中國》、《祖國是座大花園》等音樂磁帶、樂器或相關的服飾、道具,放在音樂區(qū)供幼兒欣賞、伴奏和表演。

(2)提供中國地圖樣版,讓幼兒玩拼圖的游戲。

(3)提供中國各大風光景物、氣候、人們的生活習俗等圖書、圖片、故事盒、vcd等,放于語言區(qū),讓幼兒進一步感知中國的大。

活動三:我愛北京天安門。

1、感知祖國首都北京和國旗、國徽,激發(fā)幼兒向往北京的美好愿望。

2、嘗試用各種方式表現北京。

3、體驗與同伴分工合作的樂趣。

知識準備:事先與幼兒共同收集北京著名建筑的圖片或照片(天安門、長城、故宮、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等),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并初步了解各建筑物的名稱和特征。

物質準備:

1、有關首都北京及國旗、國徽的錄像。

2、提供各種積木、積塑玩具、廢舊物半成品(如紙盒、瓶罐等)以及圖畫紙、彩色紙、筆、剪刀等美工材料。

3、提供《我愛北京天安門》的音樂磁帶。

1、觀看錄像。

(1)以小叮當送來了一個神秘的禮物,激發(fā)幼兒求知的欲望。

(2)觀看錄像。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和我們平常住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樣?

2、分享交流。

(1)自由討論。

引導幼兒想一想、議一議:北京天安門的結構特征,國旗國徽的形狀、顏色、圖案,以及對北京這個美麗的大城市的感想。

(2)分享交流。

師再次借助錄像進行小結,并引導幼兒再次感知北京各大建筑及國旗、國徽的特征和含義,激發(fā)幼兒向往北京的美好愿望。

3、表達感受。

(1)介紹提供的各種材料,激發(fā)幼兒動手創(chuàng)作表現北京的欲望。

(3)幼兒操作。

啟發(fā)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北京的感知(如用結構材料建北京天安門、長城;用美工材料制作國旗;用繪畫的方式畫北京等)同時,播放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讓幼兒邊操作邊欣賞。

4、活動延伸:

(1)布置"北京展館"。鼓勵幼兒利用自制建構的作品,布置展館,并邀請全園幼兒、老師來參觀。

(2)針對難點——五角星的制作,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五角星的特點,學習制作五角星。

(3)在音樂區(qū)中投放《我愛北京天安門》的音樂磁帶和相應的服飾、道具,讓幼兒表演。

活動四:歡騰的國慶節(jié)。

1、知道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是祖國媽媽的節(jié)日。

2、樂意根據自己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體驗慶祝國慶的歡樂情緒。

1、準備歷年慶祝國慶的熱鬧場面、節(jié)目的錄像。

2、舊掛歷、圖畫紙、色紙、卡紙、紙盒、彩帶、毛線、瓶罐、雙面膠、剪刀等美工操作材料。

3、美麗的各民族服飾、花環(huán)、頭飾、項鏈,錄音機、據有熱鬧歡騰特性的音樂磁帶等。

1、激趣引入。

2、觀賞錄像,回憶國慶節(jié)。

(1)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以前的國慶節(jié)是怎么過的?

(2)啟發(fā)幼兒說一說:今年,我們準備怎樣慶祝國慶節(jié)?

3、交流設想。

(1)啟發(fā)引導幼兒分組交流、討論:今年,我們準備怎樣慶祝國慶節(jié)?

鼓勵幼兒大膽暢想,說出新穎有趣的想法。

(2)引導各組幼兒推薦一至兩人介紹小組的設想,并給予肯定和贊揚。

(3)師小結幼兒的設想,并鼓勵幼兒大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準備。

4、大家動起來。

(1)師介紹所提供的各種材料,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準備。

師一旁觀察與指導并適時地給予一定的幫助。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分組進行節(jié)日前的準備,例如:有的布置教室,有的排練節(jié)目(唱歌、跳舞、打擊樂),有的制作要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有的"寫信"給祖國媽媽祝賀等等。

5、活動延伸:

(1)將有關材料投放于美工區(qū)和音樂區(qū),讓幼兒繼續(xù)做準備。

(2)邀請全園的小朋友、老師來我們班,一起欣賞我為祖國媽媽準備的禮物。

(3)在"慶國慶"當日,除了引導幼兒參加全園組織的慶?;顒又?,還可以邀請爸爸媽媽一起來參加我們班小朋友設想的慶祝方式。

(4)家長工作:請家長在假期間帶幼兒外出參觀、游玩,感受全社會慶祝國慶的熱鬧氣氛。

活動五:我為奧運加油。

1、嘗試在一定高度的斜坡上練習間隔走,發(fā)展幼兒動作的柔韌性,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性。

2、體驗游戲的快樂,培養(yǎng)勇敢、不怕困難的品質。

3、萌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激發(fā)幼兒從小關心國家大事的興趣。

1、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分享中國著名運動員為國增光事件及有關迎2008年北京奧運的各項新聞。

2、中國運動健兒奧運奪冠課件。

3、梯子8把、輪胎12只、磁帶(錄有奧運主題曲及足球杯金曲等)錄音機、花環(huán)、手提桶8只,水箱6只,瓶裝水20瓶、五星紅旗20面。

一、引趣。

觀看中國運動健兒奧運奪冠課件,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運動員們是如何努力勇敢地為祖國爭光,這是獻給祖國最好的禮物,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的欲望。

二、探索嘗試。

1、律動進場《我是一名勇敢的運動員》。

播放激昂的奧運金曲,引導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如游戲、打排球、投籃、舉重、踢足球、打羽毛球等)。

2、自由探索,嘗試玩梯子和輪胎。

鼓勵幼兒花樣玩梯子、輪胎,也可引導幼兒合作玩梯子、輪胎。

3、分享交流各種玩法。

請個別幼兒上臺與大家交流,師給予表揚和肯定。

4、練習走橫檔與斜坡。

(1)引導幼兒嘗試走橫檔與斜坡,啟發(fā)幼兒談談感受,說說經驗。(教師幫助小結:走橫檔與斜坡時要注意身體保持平衡,腳要踩穩(wěn))。

(2)幼兒再次練習。

師可視具體情況,將兩個竹梯再墊高一個或幾個輪胎,提供不同高度的斜坡,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進行嘗試練習。

四、游戲:《幫運動員取水》。

1、師以游戲口吻,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

2、請1—2名幼兒嘗試取水,師重點講解要點和注意事項。

3、幼兒分成4隊,進行競賽性的游戲。

教師一旁觀察指導,為幼兒加油、保護幼兒的安全。

4、頒獎儀式,慶祝勝利。

五、幼兒跟隨輕音樂自由做放松動作。

雄鷹展翅。

六、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呼吁幼兒多關心、多注意中國的奧運信息。

2、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和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十三

1、材料來源:乒乓球若干;樂事暑片的塑料小抽屜若干。

3、材料的玩法:幼兒根據球門(樂事小抽屜)上的數字,找到相應的足球擺成一道數學題,放進球門內,其答案正好為球門上的數字。

4、材料的價值:這是一個幫助幼兒鞏固和學習10以內加減法的操作,能讓幼兒在游戲的情景和快樂的操作中自主探索。

大班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篇十四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

2、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3、知道節(jié)日時人們主要的慶?;顒印?/p>

4、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集體。

收集相關資料、圖書。

1、談話引入。

2、感知理解。

——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圓又亮?

3、欣賞故事,并根據故事的內容提問。

4、你還知道有哪些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孩子們對什么是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了解不了,許多小朋友都說到了國慶節(jié)、元旦、圣誕節(jié)等等。對端午、中秋似乎有點生疏,但知道中秋節(jié)是要吃月餅等,對《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很少,通過學習了這節(jié)課,孩子們加深了認識。

9/16下午。

1、欣賞歌曲,了解歌曲的由來。

2、學唱歌曲,唱準符點句。

集體。

磁帶。

1、談話引入。

——明天是什么節(jié)日?

2、欣賞歌曲。

——你聽到了什么?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質。

3、學唱歌曲。

——注意休止符的停頓。

“爺爺為我打月餅”這首歌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歌,所以孩子們對“月餅為什么要打?”“什么是老紅軍?”不理解,設想如果在這個活動前介紹一些有關的話題,有所鋪墊,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9/19上午。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文字。

2.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集體。

一些簡單的象形字、掛圖以及了解本班幼兒對識字的情況。

1、找漢字圖片上有什么?這些文字一樣嗎?

2、看圖猜字。辨別象形字。說說這些漢字是怎么認出來的?

3、交流關于漢字的經驗。

你看見過這些字嗎?

變化成「山」,“日”寫成,月”寫成,。

由此孩子們馬上聯想到火與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5639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